跟骨骨折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3-20滕海
滕海
跟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因坠落伤导致。由于跟骨解剖结构特殊,受到外力发生骨折后,容易发生愈合畸形及腓骨肌腹炎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案较多,本研究对跟骨骨折临床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8~75岁,平均(59.11±5.28)岁;左侧22例、右侧20例;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20例、Ⅲ型2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8~77岁,平均(59.83±5.19)岁;左侧21例、右侧21例;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19例、Ⅲ型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2周内的闭合性单侧新鲜跟骨骨折;经跟骨轴位及CT平扫,按照Sanders分型[2]为Ⅱ型、Ⅲ型骨折;患者均知情且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2 排除标准 除不满足上述纳入标准外,具有以下特征:伴有严重治疗禁忌证;有患侧足部外伤史或手术史;伴有先天足部畸形;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者及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①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患者术前进行轴位X线、CT检查,测量Bohler角、跟骨横径宽度,医生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了解具体原因,并进行分型,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过程。患者取侧卧位,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严格消毒,铺置消毒巾,待麻醉效果满意后,患肢上扎止血带,使用1根克氏针从患者的足跟后缓慢穿刺进入骨折处进行撬拔,C臂机检查恢复状况,查看关节平整度、Bohler角、Gissane归位情况。待归位接近正常后,克式针穿入距骨,但不穿透,同时再使用另一枚克氏针进行平行方向的固定。②小切口植骨治疗。距离患处关节大约1 cm的位置做切口,充分暴露跟骨骨折端,将碎骨片及复位后骨折端的骨丢失情况进行处理,取用自体骨骼进行填充,切口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将引流片固定好,进行缝合,最后纱布按压,弹力绷带固定。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术后患肢均抬高制动、石膏固定;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开展早期的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治疗后3个月跟踪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角增加程度及临床相关指标情况。依据Maryland评分[3]判定治疗效果:计分范围0~100分,≥9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一般,<50分为差。总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角比较 患者经治疗后Bohler角、Gissan角均比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86%,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3.81%,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相关基本情况比较
表2 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Bohler角、Gissan角比较(°)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为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会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皮肤缺损、创面感染等情况;同时跟骨是人体承重骨,发生骨折后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得当容易引发患足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跟距关节,诱发关节僵硬、粘连等,严重的甚至发生畸形愈合,对患者的日后生活工作等都造成严重影响[4]。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本病的传统治疗方式,通过对患侧足跟骨的外侧做切口,进行复位钢板固定,但是手术的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同时由于创面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长,容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预后[5]。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对患侧足的软组织更好的保留等优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功能恢复好等优势[6]。本研究对跟骨骨折患者在C臂机的透视下进行克氏针撬拔复位内固定可以对患者骨折处进行更好的复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患者Bohler角、Gissan角的恢复可以更加有效[7-8]。临床对于小切口植骨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认为单纯使用克氏针撬拔内固定,骨折复位后,关节面压缩,出现关节面下空腔,通过对空腔联合植骨治疗,可以对塌陷的关节面及骨块起到支持作用,可以加快骨折的愈合,又可降低关节面高度丢失、再次塌陷的风险;同时空腔容易造成血肿或增生,通过植骨则能够有效的预防空腔血肿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9-10]。
本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86%),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3.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治疗后Bohler角、Gissan角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加,观察组Bohler角(35.09±5.17)°、Gissan角(121.93±22.07)°;与对照组Bohler角(30.16±4.08)°、Gissan角(100.15±18.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跟骨骨折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关节各项功能恢复较好。
综上所述,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较好,且具有功能恢复好、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但本研究缺乏远期治疗效果的跟踪随访,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样本数量扩充以及对远期治疗效果的跟踪随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