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纪实影像对中华文化的创新输出

2019-03-19薛蓓

出版广角 2019年2期
关键词:长城纪录片受众

【摘 要】 纪录片《长城》(国际版)向世界讲述了精彩的长城故事。纪录片以客观史实为主,以专家解读为辅,按时间顺序,推动故事化叙事的同时,采访中外学者,用世界性的语言叙述中国故事,实现内容上的纪实性。同时,以真人表演“重拾现场”,梳理长城的历史流变,呈现电影化效果。引入空中航拍、3D建模等数字技术,展示五千年中华文化特质。将厚重文化用视觉艺术展现,从现代生活中选材,解读历史讯息,深入浅出地讲述长城鲜为人知的一面,实现表达上的通俗化 。

【关 键 词】《长城》(国际版);创新输出;纪录片

【作者单位】薛蓓,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课题“跨文化传播环境下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的叙事研究与中国视角”(15XWB12);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7YJA760064)。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2.020

面对日渐重要的跨文化传播责任,纪录片《长城》(国际版)基于12集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的内容,从国际视角出发,以朝代为主线,补充采访中外学者的研究和发现,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主角,采用快节奏叙事,通过朝代更迭反映历史变迁,呈现长城几千年的真实演变。面对日益年轻化的受众群体,纪录片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使用电脑数码技术,以现代人的视角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传递中国形象和中国声音。

一、内容纪实性:以客观史实为主,以专家解读为辅

1.按时间顺序,推动故事化叙事

纪录片《长城》(国际版)从长城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着眼,讲述了长城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将其置于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记录,遵循“唐宋元明清”的历史进程,循序渐进地对长城文化进行细致梳理,将长城与人紧密联系,通过人物故事透视大历史。例如,纪录片讲述了长城最初由秦始皇修建,而后在秦、赵、燕等国基础上增修,一代代修筑长城的劳动者为长城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其间,穿插历代影响长城命运的重要人物故事,以及发生在长城脚下的民族战争与融合。

紀录片不仅介绍了长城的建筑史,还讲述了长城在各个年代的历史价值,从侧面呈现了各朝代的发展变化。例如,纪录片不仅解释了长城历经几个世纪依然长盛不衰的原因,发现熟米是让长城屹立不倒的秘密武器,还凸显了秦朝、汉朝、明朝等关键历史时期对长城命运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纪录片通过对长城起源、发展与演变的描述,对长城的起源、功能、意义进行挖掘。例如,秦朝时期,长城不仅是军事上用来保家卫国的重要屏障,还是长城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汉朝时期,长城作为中原地区与北方其他民族文化交往和经济交流的媒介,有效促进了民族沟通和融合;明朝时期,皇帝对长城进行了一系列修缮,更新了长城的防御体系,建立了烽火台,将长城打造成一个高效的预警和通信系统。通过对长城的历史和价值进行脉络梳理,纪录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长城。

2.古今结合,用世界性的语言叙述中国故事

《长城》(国际版)深入挖掘史料,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着眼现代视角,具有非常强的故事理念。例如,纪录片记录了历史爱好者毛乃明先生实验弓弩的故事,讲述他如何根据史料“以身试法”——他以秦甲做靶子,后面放一块肉模拟人的身体,用动物皮革和蚕丝制弦,以竹子做箭杠。实验后他发现,弓弩射杀的穿透力非常强,与考古学家荣波教授的推测一致。荣波教授根据对秦箭材质的精确测量,判断出秦朝在当时已有出色的工业水平,弓弩的发明算得上是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系列古今结合的试验,是基于海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对细节和历史疑点进行科学考证。现代人作为守护长城者的后代,打通了古人与今人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发挥长城精神的当代价值。再如纪录片的最后,通过“真人演绎”展示现代人对长城的艰难修复过程,真实还原了古人建筑长城的艰巨,侧面烘托出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为受众讲述长城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纪录片制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与全世界的学者紧密合作,全面展现了中外历史学家研究长城的成果。纪录片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展开探讨,极大拓宽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受众带来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学习机会。例如,考古学家奥利弗·旺蒂尔在讲述长城历史时强调,目前专家仍在争论城头山的城墙功能,但长城可以用来保护人民免遭水患之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躲避游牧民族的侵害。纪录片用国际化的视角,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长城,用世界性的语言叙述中国故事,带领受众探寻长城的前世今生,了解长城对世界发展史的重要影响。

二、视觉国际范:以电影化效果,梳理长城的历史流变

1.以真人表演“重拾现场”

《长城》(国际版)以电影化效果,通过大量的历史故事推进情节,为受众呈现一场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视听盛宴。例如,纪录片真人故事演绎的方式,将长城艰难修筑的历史情境生动展现出来。其中,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辅之以惊心动魄的动画特效,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体验。在一系列情景的再现中,纪录片采取生动、鲜活的叙事手段加上制作技术,将“关押蒙恬大将”“皇子持剑自刎”“士兵驰骋战场”等历史事件还原,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纪录片里诸多影像处理手段和空镜头、慢镜头等影视拍摄技巧的运用,生动演绎了长城历史原貌,既适应了当代年轻人喜爱的影像节奏,也增强了纪录片的视听体验和艺术感染力。

2.引入空中航拍、3D建模等数字技术

长城,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讲好中国历史文化鲜活而又厚重的题材。《长城》(国际版)摄制组大量采用空中航拍,以延时摄影形式,展现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长城的不同景象,为受众带来难得的长城四季风光。纪录片不仅传递关于长城的历史,还有民族文化的交流历史,产生“主客共享”效果,有助于中国人全面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也能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纪录片中的诸多场景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形象再现长城建造的路线和设计结构。例如,在讲述汉武帝沿着河西走廊扩建长城的故事时,纪录片将汉武帝打造的一个复杂防御体系的制作过程以3D模型样态展现,生动形象地还原长城修筑者如何将长城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民夫如何用沙土、硬土和木材混合,创造出一种新型材料。纪录片通过电脑虚拟技术将古人的发明创造予以生动呈现,再现长城修建的全过程。

《长城》(国际版)融通古今,将长城所具有的连接中西方文化的纽带作用,以及长城对世界历史的改变,融于可视、可听、可感的画面之中,创新演绎长城的历史文化。例如,纪录片采用三维技术进行数字绘景,模拟再现起于汉朝都城长安,穿过西域、中亚,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将长城在其中起到的商旅贸易、报警防范等重要作用生动揭示,以全球性的视角看待中国历史,实现历史还原,有效激发受众的兴趣点,展现新时期长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三、表达通俗化:深入浅出讲述长城鲜为人知的一面

1.将厚重文化用视觉艺术展现

长城作为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深沉的民族文化记忆,历来是考古学家、历史学者和纪实摄影家关注的焦点,过去的资料大多以图文的形式保存。近年来,随着视听语言日渐丰富,纪实影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喜爱,《长城》(国际版)不仅是重要的视听艺术展现,也可以作为珍贵史料登上历史文化类的学术殿堂。一般而言,语言往往是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不小阻碍,要想真正实现国际化传播,就必须深谙中国文化,加强表达的通俗化,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实现视觉与精神的融通。

纪录片的主创团队从长城的外化表层形象开始讲起,逐步进入长城文化的内在肌理,以视觉方式探求中华历史文化的人文基因和文脉传承,通过文化传播,为受众阐释古人对国家、社会、自然、自我等问题的思考,以视觉艺术巧妙表达深厚的文化思想,让受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长城文化内涵。同时,纪录片以国际视角对长城进行新的注解,为受众提供许多新的发现及观点,在展现长城壮丽景观的同时,也向大众展示了长城鲜为人知的一面。结合当前的融媒体大环境,纪录片主创团队推出精简版视频,适合移动端用户观看,以精美的视觉艺术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递中国形象和中国声音。

2.从现代生活中选材,解读历史讯息

長城代表着中国,“长城文化带”也是重点打造项目,可以说,长城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典型题材。作为闻名全世界的中国奇迹,纪录片《长城》从现代生活中选材,将与长城相关的事例娓娓道来,生动鲜活全面揭示了这座伟大建筑屹立千年的神奇之处。例如,在《长城》(国际版)中,讲述近年来人们依然需要细致、耐心修复长城,由于长城材料和结构等所具有的特殊性,劳工们只能将物资一步步背上长城。不同于单纯讲述长城对历史、对世界、对人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纪录片从现代人修复长城的过程中取材,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建设长城的艰难历程,关照了许多默默为长城奉献的人们,展现长城的沧桑历史和内在价值,实现了视角上的创新与突破。纪录片将长城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改变受众对历史文化沉重或难懂的刻板印象,拉近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再现古老长城的核心价值和文明积淀,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了有力样本。

纪实影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是国际传播的最佳载体,是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真正的纪实影像精神应当用心和灵魂去追求。《长城》(国际版)的主创团队对与长城相关的人和事均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参考了大量地方志,真实还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同时,纪录片的视听极具感染力,糅合了大量人文信息,让受众通过观看影像获得许多真实可信的材料和信息,获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和传承密码。纪录片不是停留在长城留给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那些浮光掠影的表层,而是深入中华历史文化的典型符号和特色元素,细致入微地挖掘中国历史文化最宏大、最鲜活的题材,通过中外合作、创新形态等多方面的努力,以中外学者的视角和现代生活中取材的方式,记录大量反映古人建设长城的影像及今人对长城外在的修复和精神的传承,为受众留下了各个朝代的影像记忆。

三、结语

纪录片国际化是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长城最早是用于战争防御,如今作为闻名全世界的中国奇迹,是“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的代表题材。《长城》(国际版)从古建筑的角度切入,讲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刻,以国际视角重新为长城加入全新的诠释和注解,对话中外学者,共同探讨长城历史文化,是一次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纪录片将长城作为中华文化创新输出的引子,通过纪实影像向世界展示长城,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情景再现的方式,讲述一个个和长城有关的历史事件,极大拓展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宣扬长城文化;多个专家的考证,汇聚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用精确可靠的信息,将长城从古老走到现代的历程一一展现,为受众带来引人入胜的教科书级别的历史课堂,将长城文化带向世界。

互联网时代,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纪录片市场,优质影像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才是真正的赢家。从《长城》(国际版)的播出效果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看,其作为《长城》改编版,成功在海内外预售,并刷新了中国原创纪录片预售金额的最高纪录,在各国电视台及各大新媒体平台亮相。《长城》(国际版)吸引了广泛受众的关注和讨论,引发“长城”热潮,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国际市场价值的纪录片品牌。

|参考文献|

[1]何天平,张榆泽. 纪实影像的形态创新对文化记录功能的影响研究——以匠人题材纪录片为例[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

[2]董从斌. 传统文化影像化传播技巧的嬗变研究——以《望长城》《长城:中国的故事》为例[J]. 电视研究,2017(9).

[3]崔静. 浅谈纪录片承载优秀民族文化的意义——以《远方的家·长城内外》为例[J]. 数字传媒研究,2017(3).

猜你喜欢

长城纪录片受众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