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压力与动力并存

2019-03-19许亚岚

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经济

许亚岚

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论坛1月13日在京举行。论坛定位于“新经济、新视野、新范式”,核心目的即为了更好地助力产、学、研各界开展面向新经济环境和数字化情境下的管理研究、理论方法的创新以及数字经济转型新实践的探索。

杨学山:数字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

近10年以来,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智能经济等这些概念不断产生,在工业经济之后,经济形态的变革究竟走向何方?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认为,可以用数字经济来描述如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变革。

杨学山表示,进入本世纪,由于技术的进步,数字化的信息成为信息资源利用的主形态,信息经济的讨论转为数字经济,信息化变成数字化转型。“其实,这两者从技术、作用、业态等各个方面都是高度重合的。”

杨学山称,“目前,数字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还有成长空间,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渗透也还处于早期。”

杨学山表示,数字经济未来有5项发展重点,一是现有事务的数字化转型,网络、比特、原子结合的应用发展;二是与信息物理系统同步的新模式;三是与发展需求一致的工具;四是数字化向智能化演变的业态和模式;五是法律和制度适应变革的需求。

毛基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须突破惯性

中国数字化经济转型为什么这样如火如荼?在新一轮的数字经济竞争中,中国企业该如何迎战?“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要做正确的事,二是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如是说。

对于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再造,市场与环境的变化是第一大外部推动力。毛基业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短缺经济的粗放野蛮式发展造成了全行业的产能过剩,现在中国传统企业必须创新,不创新就没有活路。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转型这么难?毛基业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的惯性不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过去,大部分中国企业只要抓住改革红利,做好公关、政府关系,不需要创新,就可以实现“野蛮生长”。横向来看,全世界几乎没有企业是这样发展壮大的,可以说,企业家被“宠”坏了。传统企业没有应对转型的知识储备、认知储备、能力储备、架构储备和人才,所以特别困难。“要转型,就要专注做创新,转换思维模式,填补认知上的空白,发展核心竞争力。”此外,中国企业缺乏能力的积累,不是一步步地从后台信息化、到材料、再到供应链的发展,缺乏学习能力。

中国企业也有优点。中国企业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BAT,他们站在行业变革的最前沿,输出他们的技术,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在国际布局,向传统企业赋能。对于本土化企業来说,他们是示范标杆,这也是有利的条件。

姚建明:聚焦数字经济新范式

“新经济、新视野、新范式”是“数字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论坛的3个主题词,其中,对于新范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建明解释道:“数字经济转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在管理理念、思路与方法层面进行革命性转变的问题,这就是管理新范式的体现。”

从传统研究来讲,我们当前关注的管理思想其实大多来源于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化,而西方的管理思想已经有100多年了。范式其实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套路。数字经济时代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信息技术以前很多情况下只看作是信息传递的手段,对企业而言更多的是首先从管理模式角度去设计,然后再考虑信息技术手段如何支撑的问题。但数字经济不一样,它有可能是一个反向作用的结果,因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它有诸多新的运行模式特征和特点。

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不一样的,它传递速度很快,效率高,既可以精准刻画商业模式,实现更多的、复杂的和个性化的创造价值,还可以精准刻画运营的各个环节,流程里的各个过程。在姚建明看来,数字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将来既会对企业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等产生影响,又会对运营层面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产生影响,是倒过来影响企业全方位管理的一个过程。“所以如今考虑管理范式时,首先要考虑数字化层面的逻辑问题,关注数字化对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企业的各个层面产生的影响,在这个前提下再去考虑传统的管理思想是不是应该发生变化以及将来如何转变的问题。”这就是管理范式上的一个转变。

闫德利:数字经济既是实体又是虚拟

对于数字经济的思考和认识,腾讯研究院数字经济部主任闫德利认为,数字经济有基础部分和融合部分两个范畴,基础部分又称为数字产业化,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融合部分又称为产业数字化,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因数字技术的应用、向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

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密切相关。因互联网具有匿名性、虚拟性,这会给人们一种错觉:数字经济是虚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是一种容易引起误解的提法:把数字经济放在实体经济的对立面,让人错误将数字经济归为虚拟经济。闫德利解释道,实际上,互联网的“虚拟”和虚拟经济的“虚拟”在英文中不是同一个单词。“数字经济和虚拟经济不是同一维度的概念。数字经济既有实体经济的部分,也有虚拟经济的部分,其主体还是属于实体经济。”

“总体来说,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通用目的技术,新的生产要素,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全球化和新的公民素养。”闫德利称,我国数字经济后发先至。互联网是最大亮点;数字化转型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制造业是主战场;人工智能是下一个数字前沿。

Peter Broeder:智能化、数字化和网格化的趋势

根据Gartner战略顾问公司发布的2019年未来十大战略趋势,荷兰蒂尔堡大学教授Peter Broeder总结道,“智能化、数字化和网格化这3个主题是蕴含着未来世界发展的几个趋势。首先,世界每个角落都会被智能化产品和物件所替代,它们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同时适应数据,然后给大家一个解决方案;其次,是数字化,比如数字孪生,所有客观的东西会在互联网上进行一个复制或者说进行呈现,包括人本身,都会在互联网上有一个数字化的反映;最后,是一个网格,也就是结合物联网,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把数字的世界结合在一起,联系在一起。”

Peter Broeder预测,2040年左右会有40%的产品被智能化取代。

马海燕:助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数字经济范畴包括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数字产业化和以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安徽路网集团副总经理马海燕从4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数字经济的看法。“从狭义上看,数字经济包含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从广义上看,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包括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可以被数字化的其他产业和领域;从技术角度来说,数字经济是利用数字技术、思维和平台等助推各行各业发展;从产业角度来说,数字经济既是传统行业网络化、数字化,又是数字产业同制造业、金融业等传统产业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跨界融合。”

马海燕表示,数字经济助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首先,在经济放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侧发力,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助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其次,新的商业范式比如共享经济、新的生产要素比如大数据和新的基础设施比如信息物理系统将以革命性的方式改变、重构传统制造业的制造模式、组织方式,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

最后,数字经济的基础性技术本身具有典型的网络效应特征,通过引发正反馈效应而拓展演化出新的产业形态,持续催生新的增长点,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曾晨:数字技术驱动行业更精细、精准

“2018年到2019年,我们对外部的感受用两个词来提炼,一个是变化,一个是变革。”这是京东集团副总裁、战略研究院院长曾晨对外部环境的思考。

“技术的革命必然带来产业的变革,企业首先要观察,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下一步具有变革性的技术力量是什么。”曾晨称,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最大的一个不同或特征就是数据和算法,两者结合后对经济和商业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数据正在成为配置资源和创造财富最大的核心要素,而数据的最大核心就是算法,算法能够对海量的碎片化资源做一个精准的匹配。

曾晨在谈及数字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变革时,提及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精细,一个是精准。精细是指随着颗粒度越来越小,我们对商业对象的观察会越来越精细;精准则是指数字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精准度。曾晨将这两点作为对未来商业逻辑的基本的判断。“消费的变化一直存在,消费者的需求一直都有,只是以前的技术和模式无法满足这个变化。数字技术使得商业要素颗粒度变小,消费者对商业环境的感知精细化;使得整个商业运行流程精准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

魏东:数字助力企业跨界共生

2015年的传统出租车行业已经进入亏损状态,谈及如何开始涉足网约车市场,首汽约车CEO魏东表示,做网约车市场其实是一个必然之路,是自身生存困境下,加之网约车市场恰好释放利好信息后的必然选择。

企业如何面对行业变革和一个技术带来的挑战?魏东表示,作为营运行业,网约车本质上购买的是司机服务。首先,人+车的运营过程不可能虚拟化,第二,这个过程中大量依赖人的因素,所以网约车行业虽然是互联网平台,但实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定位方向是服务为本,技术赋能。“进入市场竞争,我们的决策机制、人才结构、授权体系等都要市场化。”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交通行业如何更加高效精准地为消费者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务?“每个产业可能都有相对固化的部分,但每个产业都存在缝隙,当缝隙被撬动,就是需要跨界共生的年代。汽车是最快进入社会化商用的机器人,是载人的移动空间,有自己的大脑,有连接手段,有自己的空间,不仅是连接A点和B点,更多的是生活、工作、消费场景娱乐的延伸,这是我们对汽车工具的物理属性的定义。”魏东如是说。

陈滢:用机器商的心态

掌握数字技术

“教育虽然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但也是受新技术冲击正在觉醒的行业。”慧科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表示,信息技术的本质是制造信息,用信息做决策。这个世界是算法驱动的世界,第一点变革,是释放信息的价值,即颠覆信息的传播,重塑信息的生产,丰富信息服务,创造信息经济;第二点赋能,两者交叉、渗透、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技术赋能到行业的核心;第三个点是AI,我们要怀着敬畏的心情来看待AI取代很多行业中的工作;第四点是2016年我们提出的机器商这个词,主要思考人如何和机器和谐相处,或者人如何有效地使用机器智能来提升工作、生活、学习,“在信息互联网发展时代,我们如何看待信息智能本身,如何看待AI高速发展的技术,如何用机器商的心态掌握技术”。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是关键,执行是根本。科技带来的赋能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管理层和普通员工需要掌握不同的工具。陈滢说:“我们在管理上有很多的方法,数字化赋能进来产生一些新的跳跃,比如无纸办公。在信息化时代,管理人员与下属直接的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可以在虚拟时空的交流,所以对员工的自驱力、主观能动性要求有提升。新的交流工具也不断提升,比如现在很多企业用钉钉,开电话会议、进行远程的讨论,这对管理流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管理层见不到员工,如何沟通,如何提高团队合作赋能。同时,员工逐渐年轻化,如何做好代际的沟通也是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陳端:数字经济创新生态构建

《经济》杂志社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C&G;新经济新动能研究院院长陈端介绍,由《经济》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C&G;新经济新动能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旨在发挥学术研究和公共传播平台各自优势,将后端智库服务与教育培训、公共传播资源互为配套支撑,汇聚众智,共同打造行业发展方向引领、行业监管政策解读、行业发展规范舆论监督和行业合作资源对接的话语高地与服务平台,围绕“数字技术”“数字安全”“数字人才”“数字产业”“数字业态”等数字经济创新链条提供资讯整合、研报发布、专题调研、峰会论坛举办等产品和服务,共同推进数字经济理论、政策、产业创新研究,扎实支撑政府部门决策和产业创新生态构建。

思想的传播需要载体,社群的联结离不开纽带,《数字经济评论》由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汇集国内一流学术研究专家资源和有志于共同探索数字经济新大陆的优秀传媒人共同打造,围绕未来十年数字经济领域最具爆发力和成长性的细分落点寻求前沿内容与智库服务的有机协同,面向数字经济领域研究、产业和投融资、专业学生等特定细分人群精准定位、定向传播,以内容的生产构建交流平台,以品牌的打造拉动平台上数字经济领域新锐学者、创新型企业与投资人的成长孵化,以集群的力量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端,中央财经大学马紫涵、魏鸣钰、李昕、关乐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