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的未来之城

2019-03-19郝杰

中国经济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新区京津冀

郝杰

蓝图已铺开,雄安建设走进新阶段。它不会是第二个深圳特区,也不会是第二个浦东新区,它瞄准的是更远的未来。

历时一年多编制的《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蓝图已绘,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告:“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序幕已经拉开,很快会转入开发建设的新阶段。”

2019年,雄安新区在设立的第二年铺开了未来的图景,有了可依据的规划路径,雄安建设开始真正走向正轨。这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作为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也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时代挑战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一时间,这个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部,由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组成的区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如此高度的战略定位让人们对它更加充满了期待。

有专家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可并称为“改革三部曲”。无疑,这是三个具有代表性、全局性的战略区域,深圳特区,位于珠三角,中国的南部;浦东新区,位于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核心位置,中国的华北地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区、新区的路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圳特区的设立让昔日的小渔村飞速蜕变为交通发达,设施完善,科技先进的现代化大都市,并引领带动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浦东新区同样延续了深圳特区的辉煌,第一个国家级保税区、第一个外资百货公司,第一个开展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等种种“第一”都在浦东新区诞生,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引擎。

以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发展路径及对中国发展的意义来看,雄安新区的设立及未来规划必然是与之相似甚至是具有超越性的。“深圳和浦东都位于南方沿海,营造了珠三角、长三角两个国家经济增长极。现在处于内陆的雄安新区希望能在支撑京津冀成为中国发展新的增长极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但如果从时代背景和区域特征角度来看,雄安新区又凸显了其特殊性。

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提出,雄安新区并不是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最好的时间设立的。深圳特区设立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是“改革的试验田”,大胆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改革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孕育了“深圳速度”,让深圳跻身一线城市之列。1992年,浦东新区成立,赶上我国经济与国际形势最好的时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转向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阶段,浦东新区爆发出惊人能量,顺势崛起。

和以上两个时代不同,雄安新区设立的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速下降的压力非常大,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雄安新区的发展本身已充满挑战和压力。

不仅如此,雄安新区要面对的还有其自身条件的缺陷。在新区设立之前,这里本是河北保定默默无闻的三个县城,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交通并不便利,距离北京、天津的距离达100公里。在这样的区域设立新城,它的基础建设任务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身处北方内陆地区,不具备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邻港澳和上海沿海的区位优势,也不具备改革开放初期和国际经济形势大好的时代优势,同时自身还缺乏良好的建设基础,雄安新区的未来还会和深圳、浦东一样好吗?

高质量 未来感

时隔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了雄安考察调研,释放积极信号,而随着《全面规划》的获批,雄安的未来图景正在变得逐渐清晰。

国务院的批复中提出,要紧扣雄安新区战略定位。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如何解决大城市病?”这是雄安新区设立的初心。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全面规划》明确提出:雄安新区重点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表示,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积极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非首都功能增量。

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之外,雄安新区还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雄安新区将融合土地、资本、人力、信息、技术等要素,形成全生命周期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雄安质量实现。”陈刚说,通过专家的反复论证完善,形成了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搭建了“1+4+26”的规划体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认为,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良好的生态是前提。蓝绿空间占70%,真正的城乡建设占30%以内,才能让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全面规划》中也明确划定了雄安新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设绿色雄安。

“无改革创新,无雄安价值。”这是雄安建设者们信奉的一句箴言。如此可见,雄安新区必然要走一条自主创新和研发的道路,它的产业将是高端服务业以及以研发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这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市民服务中心集成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技术、海绵城市、被动式建筑、综合管廊、裝配式建造方式等30多项国际先进建设理念,被视为中国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示范区。

雄安不仅要做创新之城,还要创建数字智能之城。布局智能基础设施,率先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交通智能化,无人驾驶开启试验之旅,无人超市提供“刷脸购物”服务……正如专家们所提到的,“未来感”将成为雄安新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词。

蓝图已铺开,雄安建设走进新阶段。它不会是第二个深圳特区,也不会是第二个浦东新区,它瞄准的是更远的未来。正如外国媒体报道中提到,“如果说深圳特区及‘深圳速度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前40年的辉煌,那么历时5年谋划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举全力打造的雄安新区及‘雄安质量,或许将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再出发的新标志。”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新区京津冀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
绿色技术在浦东新区世博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天津滨海新区国际化问题分析——兼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