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实体经济坚持绿色发展
2019-03-19严碧华
严碧华
当面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难选择时,天能坚持“宁可不赚钱也不能牺牲环境、浪费资源”,顶着亏损的压力毅然决定推广清洁生产。
从5000元白手起家到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领军企业的掌门人,从贫苦农村打工仔到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始终对民营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格外重视。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也是民营经济大省,历经多年领跑全国的高速增长之后,打出了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使经济增长重心向高质量转变。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近年来,天能集团苦练内功,注重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新能源电池是一种绿色产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支撑性作用,在我国走向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将有更大的空间和作为,这是最让我感到振奋和自豪的地方,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干事的信心和动力。”张天任如此表示。
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的村办蓄电池厂,到如今的天能集团,张天任走过了一条荆棘与希望并存的路,如今这家民营企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
走进位于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的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满目青翠让人感覺这里不是工厂而是花园。
据介绍,这里浇花养鱼的水是经污水处理过的工业用水,达到了国家二级城市用水标准,重复利用率达100%。
这座天能集团斥资30亿元建设的占地达100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里,包括“年回收处理3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及“年产2000万千伏安动力储能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两大项目,每天有400多吨废旧电池在这里“粉身碎骨”“脱胎重生”。
“从废旧电池回收到破碎、分选、熔炼、精炼,再到重新组装成电池,我们将每一步骤细细分开:从废旧电池中分离出含铅物质,重新炼成铅;分离出废塑料,重新制造电池外壳;分离出废酸,提纯生产成浓硫酸,用于制造电池加酸。废旧电池金属回收率可达99%以上,塑料回收率达99%,残酸回收率达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达100%。”张天任说。
他表示,当面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难选择时,天能坚持“宁可不赚钱也不能牺牲环境、浪费资源”,顶着亏损的压力毅然决定推广清洁生产,通过技术革新,最终实现了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无害化处理,并在此过程中打造出了国内铅蓄电池行业的一条“生产—销售—回收—冶炼—再生产”的闭环式绿色产业链,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为再生铅行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起到带动作用。
近年来,天能集团还通过“一圈一链”来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一圈”,就是循环经济生态圈。天能集团对在浙江长兴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进行了复制推广,2011年起在河南濮阳建设了年处理10万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在全国各地的30万个营销网点,将废旧电池分散回收、集中处置、无害化再生利用,形成了闭环式的循环经济生态圈。
“一链”,就是绿色智造产业链。天能集团从绿色产品、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标准、绿色供应链等入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把绿色智造这条主线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流程,引领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发展。
“天能集团的目的就是要用绿色点亮百姓生活。”张天任说。
需全方位支持“工业强基”工程
作为来自基层的企业家代表, 过去一年间,张天任多次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研,还利用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的身份,专门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
他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工业设计和总装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从全产业链来看,仍有许多不足,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弱,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特别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能力薄弱,成为“卡脖子”问题,严重制约工业整体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虽然国家为了加强“工业强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张天任发现,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仍面临创新风险大、企业成本高、技术人才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又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应当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张天任认为,工业强基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发展环境、财政支持、税收政策、融资渠道、人才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全方位支持“工业强基”工程。如探索建立产业战略联盟,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学研用之间形成联动,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瓶颈。
张天任还认为,大企业可带头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盘活大企业闲置资源和中小企业闲置产能;针对优先采购国内“四基”工程的企业,也可享受一定的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