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挑南极 一份荣光一场争议

2019-03-19

户外探险 2019年3期
关键词:单人科林探险家

2018年圣诞节刚过,美国耐力运动员科林·奥布雷迪(Colin O'Brady)历经54天、跋涉930多英里(约1493公里),无后援、无助力、独自完成了南极洲穿越。

林南极穿越,抵达南极点。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先后有不少人对这片冰封的大陆发起过挑战。挪威极地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继阿蒙森之后,英国极地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也曾尝试穿越南极。

由于装备日益先进,路线不断变化(部分路段更加平坦),对于南极,一代又一代追梦人前赴后继。而今,现年33岁的科林·奥布雷迪完成了这场值得被纪念的探险。

关于科林·奥布雷迪

科林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长大。童年时代,他常到西北部的山峰探险,培养了对户外探险的极大热忱。科林是个活泼的孩子,擅长运动,尤其是游泳和足球。上高中时,就已经是全国有名的游泳选手和足球队员。最终,他被招入耶鲁大学游泳队。2006年科林大学毕业,拿到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那时候,科林没有钱出国旅游,就靠暑假给别人刷房子赚外快。大学毕业后、初入职场前,科林带着一个背包和一块冲浪板开启了游历世界之旅。2008年,在泰国,科林经历了一场重大事故,身陷火海,全身近25%被烧伤,腿和脚受伤尤为严重。当时,医生说,也许他这辈子都无法正常走路了。但在母亲的鼓励下,科林决心创造奇迹,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康复后完成首个铁人三项赛。

经过大量康复训练,仅仅一年半之后,科林就惊艳了整个体育界,他不仅完成了比赛,还斩获了芝加哥铁人三项赛的桂冠,堪称奇迹。赞助商们开始注意到科林,并与他签约,赞助他日后的赛事。于是,科林成为一名职业铁人三项运动员,代表美国奔赴六大洲的25个国家参加国际铁人三项赛。

科林·奥布雷迪的童年。

做了6年职业运动员后,科林和未婚妻詹娜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参加著名的“7+2探险家大满贯”登山挑战(登顶七大洲的最高峰并抵达南北极点),并打破世界最快纪录。之前6年的职业耐力运动员生涯,为科林日后的7+2挑战奠定了基础,他很顺利地走上了高海拔攀登之路。没有赞助,科林和詹娜就用一年半的时间攒钱,为挑战做充足准备。

2016年5月27日,科林圆满完成“大满贯”挑战,并以139天的战绩打破了这项挑战的世界最快纪录。他登顶了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并顺利抵达南北极点。当时全世界只有不到50人完成了这项挑战,而且仅有4人在一年之内完成。凭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科林成为这项赛事用时最短的挑战者,同时,他仅用132天就完成了七大洲最高峰的登顶,一项挑战打破了两项纪录。

着手挑战“大满贯”之前,科林和詹娜成立了一家名为“Beyond 7/2”的非盈利公益组织,竭尽所能提高公众认知,筹集资金,引导孩子们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的努力影响了美国成千上万的孩子。

“首个”单人、无后援、无助力南极穿越

从20世纪初开始,人类不断尝试穿越南极大陆。探索过高山,巡航过大海,但人类始终没有完成过单人、无后援、无助力穿越南极洲的挑战,这也是人类现代探险史上仅存的最后一个“第一次”。

近年来,经历过亨利·沃斯利(Henry Worsley)和本·桑德斯(Ben  Saunders) 这两位极地探险家的惨败后——他们都试图追寻沙克尔顿的脚步,从伯克纳岛(Berkner Island)出发穿越南极洲——许多人认为穿越南极大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历史上,确有一些极地探险家在有补给或有助力的情况下完成了独自穿越南极洲的挑战。1996年到1997年间,挪威探险家博格·奥斯兰(Borge Ousland)成为单人无后援穿越南极洲 (从伯克纳岛到罗斯海)的第一人,但他在中途使用了风筝滑雪。

到2018年为止,单人、无后援、无助力穿越南极洲仍是未完成的挑战。

科林7+2 挑战成功时。

一场“一个人”的梦想

南极探险是勇敢者的游戏。南极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荒漠,降水量极少,平均海拔2350米,也是地球风力最强劲的大陆,最高风力约每小时321公里,还是地球最寒冷的大陆,内部温度最低零下75℃,夏季(11月-次年2月)会出现极昼现象。

由于是单人探险,科林的安危完全维系在自己手中。他拖了一只重约181公斤的雪橇,雪橇上携带着全部装备和食物,行走時还要对抗强风和严寒。除此之外,南极还会为科林设置雪脊、极地暴风雪等重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要消耗约8000卡路里,才能保持充足体力完成探险。除了体能压力外,科林还要在一片冰雪混沌世界中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内心的坚强。

更重要的,科林要挑战的是无后援补给、无食物储备、只凭人力:除了雪橇上便于携带的物品外,科林不能中途接受任何食物、燃料或工具的补给;不能借助机械、雪橇犬、风力、翼伞等外力,只能人力完成穿越。

科林的穿越路线

科林选择由北向南进行穿越:梅斯纳尔起点(龙尼冰架)—南极点—莱弗里特冰川(罗斯冰架)。他从南极洲边缘龙尼冰架上的“梅斯纳尔起点(Messner starting point)”出发。1989年,意大利探险家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 (Reinhold Messner)正是从这里出发抵达南极点,此后这里便被命名为“梅斯纳尔起点”。长期以来,科林十分崇拜梅斯纳尔。这位意大利登山家探险家,曾和同伴彼得·哈伯勒(Peter Habeler)完成了首位无氧登顶珠峰的创举,也是登顶世界14座8000米高峰的第一人。

科林的南极穿越装备。

科林从起点出发,准备跋涉911公里到达南极点,然后继续向南,再跋涉578公里抵达南极洲另一端罗斯冰架(Ross Ice Shelf)边缘处的莱弗里特冰川(Leverett Glacier)。先不说别的,对于单人独自挑战而言,这已足够疯狂,它大致处于南极洲的颈项部位,是东、西南极洲的分割线。在此之前,尚无人完成过这条路线的穿越。

2018年11月3日,智利当地时间下午3点,科林站在了梅斯纳尔起点。有意思的是,与此同时,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英国上尉路易斯·鲁德(Louise Rudd)也将挑战单人、无后援、无助力穿越南极洲。起初,路易斯计划走另一条路线:从海格立斯湾出发,经南极点,抵达莱弗里特冰川。后来他改变主意更换路线,也决定从梅斯纳尔起点出发。在起点处,两人的出发地点只相差几公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路易斯的这次极地挑战是对自己的良师益友亨利·沃斯利的致敬。三年前,两人一同挑战南极洲穿越,但沃斯利在滑行了1200多公里后,患上了腹膜炎,靠直升机获救,但最终不幸离世。这给路易斯带来了莫大触动,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后,决定2018年再战南极,正巧与科林不谋而合。

两人于11月3日同时出发,快抵达冰架时,路易斯落后了,因为科林决定对最后100多公里发起冲刺,用雪橇马拉松式连续滑行32小时后,抵达终点完成了挑战,全程用时54天。科林归来时正值圣诞期间,他在冰面上等候路易斯。顶着极地的强风,两天后,路易斯也完成了挑战(用时56天),他强调,这不是一场“竞赛”。毕竟两个男人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胜利归来。

争议的产生

这项挑战完成后,各大媒体开始争相报道,对于这样的壮举,人类除了惊叹就是颤抖。《纽约时报》对科林·奥布雷迪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但切入点并非称赞他的壮举如何如何,而是发现在与前人对比之下、科林的所谓“首个单人、无后援、无助力南极洲穿越”其实是大打折扣了的。

文中这样写道:“欢庆过后,不少人对科林和路易斯的穿越提出了质疑。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人(科林和路易斯)的起止点并不在海岸线处,而是在南极两大冰架的顶端处。此次两人共跋涉925英里(约1488公里),只相当于博格当年1864英里(约3000公里)的一半。”当年,极地探险家斯科特和阿蒙森都是以海岸作为起止点往返南极点的。

20年前,挪威探险家博格·奥斯兰完成了单人无后援穿越南极洲,然而,他却不是“无助力”的单人无后援穿越。

奥斯兰(红线)与科林(黄线)穿越路线对比图。

“从南极点到麦克默多湾途中,博格偶尔使用了自己设计的滑雪风筝,用他的话说,‘那只是一片简单的方形织物,可以借助强风加快雪上滑行速度。但在科林、路易斯、亨利等探险家眼里,正是这种微不足道的助力,使博格失去了称冠单人无助力穿越南极洲的资格。”《纽约时报》这样写道,“1996年11月到1997年1月,奥斯兰手拖一只载有约186公斤食物及工具的雪橇,历经64天,从龙尼冰架边缘处出发,抵达罗斯冰架海岸处的麦克默多湾,完成了南极洲穿越。一路上,博格没有接受任何帮助或补给,甚至在设备齐全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连一杯咖啡也没喝。”

接着,这家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严肃刊物,又对比了这两场跨越22年的南极穿越。

“在2018年,极地穿越者可以依靠GPS和卫星电话的帮助,一旦遇到意外,几小时内就有救护人员用飞机或直升机紧急救援。科林通过推特和Instagram照片记录每天的进程,并利用卫星电话和身在俄勒冈的妻子保持日常联络。而在1996年,博格只能靠指南针和太阳导航,在一张1:250,000的地图上搜索路线,夜晚在帐篷里用一只笨重的早期GPS设备定位。沉寂与孤独考验着他的心灵。

航向南极途中翻腾诡谲的大海。

“博格曾坠落暗藏的冰缝中,连接在雪橇上的合金板條救了他,那是雪橇的载重锚。如果请求救援,他需要先激活一支阿哥斯信标灯,向远在挪威的同事发出微弱的信号定位。撤离的唯一指望就是停驻在南极爱国者山基地大本营的一架双螺旋桨飞机,而大本营距离穿越的终点还有一千多英里(约1700公里)的距离。

“ExplorersWeb网站还指出,从南极点到莱弗里特冰川脚下的终点线,科林和路易斯都是沿着南极陆路导线行进的,这是一条用拖拉机拖着雪橇推平过的平坦路段,每隔100多米就有旗帜做导航……而且,这条路线上没有冰缝。”

科林在看到《纽约时报》这篇报道之后,在自己的Instagram(账号@colinobrady)上写道:

“今早,《纽约时报》@nytimes出版了南极穿越报道的最终稿,比我昨天贴出的电子版更有深度,不过,对于我那54天的整个经历而言,依然只是皮毛而已。我很高兴看到他们制作了我和路易斯@louisrudd的路线图、日行进距离和定位,也很高兴他们比较了我‘不可能的第一次与其他伟大探险家之间的异同。这些极地探险的前辈们深深地鼓舞着我,我也很荣幸能与心中的英雄们齐名。尽管这次挑战艰险重重,但从我和路易斯在回程飞机上拍摄的一起大笑的照片就能看出,完成这次挑战后,我开心、喜悦、放松,对我的对手充满敬佩,那是一种战友般的友情,因为我们是全世界唯一完成这项挑战的两个人。为你喝彩,路易斯。”

科林抵達南极点的时刻。

接着是网友评论:

“你们两位和所有伟大的极地探险家一起载入了史册。你和你的团队超了不起的!”“写得好!祝贺两位创此壮举。”多数人对此表示了赞叹和祝贺,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比如这位账号名为@eliotchalfinsmith的网友评价道:

“科林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钦佩的,不仅是第一次,还有更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赞赏他的行为(战胜恶劣环境的刚毅)。但是,说他是第一人显然不对,也不光彩,真正的探险家并不会认同。问问@conrad_anker或@jimmy_chin,或者上一代著名探险家就知道了。科林并不是无助力穿越南极大陆的第一人,博格@borgeousland才是,他谦逊正直,配得上这个荣誉,应该通过《纽约时报》的全篇报道让大家都关注他。如果他得此殊荣(他应得的),也许会有更多人关注和支持@icelegacyproject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冰川和冰岩的气候信息。所以,大家在继续转发轰动新闻或错误陈述科林的成就前,对历史做一些研究很重要,而且是必要的预备措施。”

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就有网友力挺,“@eliotchalfinsmith说得好。看到很多媒体把这一荣誉授予科林,很震惊。太逊了,不光彩!” “这对博格@borgeousland和其他探险家太不公平了,他们完成得比你(科林)早,你怎么能说自己是第一人呢?又傲慢又小气。如果你还讲点道德和信誉,就道歉。”

同时,也有人为科林站出来说话:“这个荣誉就是他的,科林的确是创造了纪录,这是令人敬佩的成就。”

到底是名利角逐还是尊严的捍卫?在探险的世界里,有洒脱豁达的一面,也有严肃严谨的一面。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时候“最难”比“首次”真的难很多,是需要付出极致的努力才可以获得分毫之间的差别。

关于这两场探险的详细对比,包括长度、难度、条件、后备方案以及科林·奥布雷迪到底配不配得上“第一人”的称号,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行更深度的分析。

科林在南极穿越途中使用卫星电话。

猜你喜欢

单人科林探险家
韩国“单人洗浴店”生意火爆
第七章 你能保守秘密吗
第六章 走廊内的哭泣
小探险家
韩国单人家庭占比首次超过30%
与外隔绝
我想做探险家
钓鱼游戏
泡泡小精灵
蚂蚁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