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9-03-19徐春秀
徐春秀
(江苏省海门市蚕桑技术指导站 江苏海门 226100)
面对桑树虫害等问题,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是基础保障。一般的,为保证桑树良好的产叶质量,大多采用喷施农药、生物防治等方案。其中喷施农药,因其成本小、操作简易而杀虫效果佳,而被广泛推崇。而能够协调防与治、兼顾虫害与疾病的综合性方案则渐渐淡出防治领域。据农业专家分析,鉴于当前农药喷施量不断加增、农药种类不断更新,桑树虫害抗药性等也在显著增强,导致部分桑树虫害只能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防治目的。如此不仅桑树病虫种类越来越新,而且桑树叶也因为滥用农药而质量下滑,并因之影响到食物链中农蚕的养殖,造成蚕桑不同程度减产。正出于此,研究对桑树病虫害防治的现状进行诊断,综合考量,以期提出当前条件下可行的综合防治策略。
1 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农药治理,淡化综合防治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逐渐稀缺,导致在桑树种植领域劳动报酬虚高,故而大多桑园管理者将成本支出作为桑树病虫害防治方法的选择依据,因此短期见效、成本低廉的农药喷施自然成为首选。农业科学领域所提倡的人工扑杀、桑树修剪、翻松泥土等综合手段,却囿于其劳动成本高、治理见效慢而基本弃用[1]。长期以往,大多数桑树病虫害防治陷入简单、粗放的治理模式中,其所带来的后果是病虫害不断翻新、抗药性不断加增,防治难度不断提升。
1.2 农药种类偏少,虫害防治受限
从生态链来看,桑树虫害治理的潜在危险,还会直接关联到蚕业养殖的质量。如果桑树病虫害严重或产出桑叶受到农药污染,那么蚕体受到病毒侵入的危险将大幅增加。但从农药现状来看,既能满足桑树虫害的扑杀要求,做到快、全、廉,又要最大程度减少对蚕食桑的危害性,做到残毒存时短、存量少,可选择农药品种有限。像菊脂类农药,一般农作物可以喷施,但在桑树虫害治理时却因为农药残留期较长,所以原则上不再用其防治。
1.3 防治技术落后,桑叶质量不佳
防治能力的不足,大多还是由于防治方案的不合理、联防联治格局未形成、农药技术不过关等原因造成。
(1)适度用药理念尚不深入。大多数桑园管理者以不见虫病为准,一见虫病便立即用药,开展防治缺乏科学性。原则上,夏天采桑到供蚕食桑的三个多月期间,限制用药为不多于8次,但部分地区由于防治难以达到预期,有的施药甚至超过10次,造成桑叶质量受损,影响桑蚕食用。
(2)防治治标不治本。农药治理大多是用于已发生虫病部位的喷施,其从表面对虫病进行了扑杀,但根本上仍然没有根治。众所周知,桑树虫害一般都源起于某个寄生点,其必须要有充足的取食空间。像桑卷叶蛾大多侵害桑树青嫩部位,桑象虫也是喜食嫩芽,如冬芽、夏桑芽等[2]。如果能够准确找到源生部位则会大大提升防治效率。
(3)农药配比存在失当。农药可用类别受限,虫病在防治层面收到抗药性等的影响,农药使用超出合理配比范围,导致恶性循环。不少蚕农在农药配比方面,达到惊人的500 倍浓度,然而就是在养蚕出现中毒病状的情况下,仍然会有桑树虫害防治不到位问题出现。
(4)农药选用随意性大。蚕农对虫病种类及治理缺乏一定的常识,其常常陷入农药的混用中,如桑蓟马病害处置,本该采用灭蚕蝇,但却容易与防治鳞翅目害虫农药混用,造成治理不力、农药污染增大。
1.4 防治意识不强,交叉侵害频繁
科学的桑树病虫防治应该要重视其长期效率的保证。但事实上,桑树虫害防治,仅仅局限于“治”上,对于如何“防”、“防”哪里难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大多数桑农对于桑树害虫生物防治的意识不到位,或根本不愿花费精力在天敌的培养上,只求“农药一晃,病害杀光”,也由于如此,秋蚕中毒问题层出不穷。此外,由于桑树虫害具有迁徙特性,不少桑农又没有协防共治意识,导致这家喷药飞那家,到头防护墙没捡起来,不同桑园间的病虫侵害时有发生。
1.5 气候防治乏力,虫害易于诱发
不少极端气候,会产生对桑树的极大考验。一些害虫因为天气干燥或过分潮湿而大肆繁殖,导致桑树病虫害时时发生,难以禁绝。如天气异常少雨干燥时,桑蓟马发生频率比平时高出300 %倍,当前该病害已基本趋于常态化;还有春季温暖期,桑树病虫害也趋于回暖状态,病虫发生种类多、频次高。再有向体形大虫、小虫易于在较为阴潮的环境生存,且繁衍能力强,危害大。而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天牛类等蛀干性害虫,也有日趋繁众隐患。这些易发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桑树生长的质量。
2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2.1 动态测报,重视信息运用
虽然桑树病虫害具有季节性爆发特点,但随着气候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病虫害爆发频率在不断加增。作为桑农或桑园管理者,就应该建立动态测报机制,动态监测气候变化,动态分析病害爆发可能性,并将分析信息作为预防策略制定与调整的重要依据。如干旱时,重点盯防桑蓟马病害,如开春时要重点关注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的发生。同时,要建立科学预测建议,如3~4月份,预防桑毛虫幼虫;5月份则要防治桑螟幼虫等。
2.2 综合用药,强化专药专用
桑树用药,要有阶梯性,要做到“立足长中短、兼治虫菌螨”,既要科学规范用药模式,更要力求做好专药专用,保证用药精准度,提升用药的合理性与效率值。同时,要让蚕农认识到“长期防治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性,以避免虫体抗药性的滋生及猛增。如秋蚕期过后要利用好巨大的生长空档期,可采用2.5 %敌杀死或20 %速灭杀丁3 000倍与40 %乐果1 000 倍混合液,再如在桑螟防治时,可采用90 %灭多威4 000倍配置防治[3]。
2.3 理性用药,确保对症治理
不同的病虫害,其选用农药种类及杀虫方式等都会有所差异。从当前来看,农药大致有触杀剂、胃毒剂、熏蒸剂、内吸剂等之分[4]。杀虫时机、配置比例、药物残留等方面,应该选用不同的药剂。一是要依照农药扑杀范围及性质等,适应虫害爆发重点时期,科学选用治理各种病虫害的药剂;二是要将防治技术规范应用于实践中,要尽力使用喷雾器,喷施时要对准病患处,从而提升药物运用效率,降低用药频度,最大程度消除用药对桑叶的污染;三是要瞅准防治时机,如防治桑螟,要选择对未达3龄的卷叶进行重点监督、适当用药,进而提升杀虫效率。
2.4 调整观念,坚持合理用药
研究认为,传统病虫害防治的策略大多以生态发展为科学合理内容。要摈弃“一切防治靠农药”的思想,并力求做到通盘考虑、统筹兼顾。一是要树立互补式生态杀毒理念,即在要消毒前,通盘考虑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在喷施农药治理的同时,也要对“物种相克”道理有所了解,逐步让生物物种也参与到虫病的防治中来。二是要树立“用药安全第一”的理念,即要坚决管控用药频次,针对性地进行选药,尽可能降低因过分滥用而造成的农药污染,保障桑叶产出的质量。三是要树立“全覆盖、全治理”的虫害防治理念,即:同样剂量配比的农药,扩大其喷施范围;或加入其它病虫防治的药物,可变相降低农药配比的浓度,降低农药污染的可能性,达到一次喷施、治理多虫患的效果。
2.5 优选方案,推进农业防治
真正长久有效的桑树虫患治理,往往综合性强、经得起推敲。故而,以农业防治为核心要求,建构多元的防治方案。一是要强化蚕室管理,科学管理蚕室,约束思想行为,待秋蚕完成后,对蚕室、蚕沙等展开隔离消毒,以备后用;二是要强化桑叶田间管理,要通过清沟理墒、减少桑园渍害等,缩小病虫生长空间;三是要兼用其他物理方法,对既有病虫害进行预防与治理,即将鸡引入到桑园尝试让鸡参与到桑树病虫害的治理中,以探索生物治理的可能性。
3 小结
桑树虫害的发生,需要更为系统而科学的综合防治方案作为方法保障。不过蚕农对于防治技术的掌握等还有待提升,加之实践中防治意识的培养需求,都致使本研究继续开展存在一定必然性。故而,桑农不仅要增强防治主动意识,更要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多合作,变个人防治为集体综治,进而提升桑树虫害的持续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