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小实蝇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①
2019-03-19王华生
王华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 南宁市 530022)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危险性杂食害虫,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发生,北至河南南部。该虫在广西全境均有发生,近年来呈加重趋势,局部区域造成水果严重损失。国内橘小实蝇的研究论文和综述均较多,内容丰富,但基层技术人员查阅不易,本文就橘小实蝇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指导防控工作。
1 寄主范围
橘小实蝇是植食性昆虫,寄主植物有46个科250多种果树蔬菜[7],也有报道300多种[1]。主要有柑橘、橙、柚、柠檬、杧果、杨桃、扁桃、枇杷、黄皮、番石榴、青枣、荔枝、龙眼、桃、梅、李、梨、柿、香蕉、葡萄、百香果、罗汉果、西番莲、番木瓜、西瓜、南瓜、黄瓜、苦瓜、丝瓜、葫芦瓜、冬瓜、茄子、辣椒、番茄等。橘小实蝇对不同植物、同一植物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是有差异的,成虫的产卵和取食对12种寄主的嗜好程度依次为番石榴、杨桃、芒果、番荔枝、橄榄、黄皮、枇杷、人心果、莲雾、油梨、橙、柑橘[5]。由此可见,广西果类多是橘小实蝇的为害对象。
2 为害习性
橘小实蝇雄虫不为害,仅雌虫产卵时才开始对寄主植物造成伤害。雌虫产卵于果皮与果肉之间,孵化后幼虫潜居果肉取食为害,造成烂果、落果;若果内幼虫数量少,为害轻,受害果实常挂在树上较长时间不脱落。产卵初期,产卵处常会有针尖大小的产卵孔,一段时间后常会出现变色、流液现象,即使伤口愈合,表面也会形成疤痕;随水果种类、为害时期等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尽相同。产卵造成的伤口容易招致病原菌入侵[7]。橘小实蝇主要以卵和幼虫随各类被害水果(蔬菜)运输而传播。
3 生活习性
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还有爱动、喜栖息阴凉环境的习性。成虫具有长距离迁移特性,在食物丰足和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通常仅在当地发生为害,较少做远距离迁移;但在寄主食物短缺和气候干燥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为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可以远距离迁飞[4]。成虫一般可飞1~2 km,最远能飞46.5 km[2]。
成虫全天均可羽化和取食,羽化高峰为9:00~10:00,取食高峰为8:00~11:00和16:00~18:00。整个成虫期要通过不断觅食含有蛋白质和糖类的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和达到性成熟,在野外取食介壳虫、蚜虫、粉虱的分泌物或植物枝叶损伤流出的汁液,经产卵前期才能发育成熟交配产卵。据高强[8]观察,在25~28℃下,羽化后8 d左右雌虫开始产卵,但均为不育卵,羽化13 d后,雌雄性成熟,交配2~4 d后才可产下可育卵;余丽萍等[3]在浙江用养虫笼饲养观察,第一代成虫产卵前期约18 d,其它世代一般9~14 d,越冬代产卵前期可达48 d。交尾一般在日落黄昏时进行,高峰为19:30~20:00[8],雌虫交尾1次,雄虫可以交尾多次。
产卵高峰在16:00~18:00,卵分多次产出,每次3~10粒,每次持续时间约1 min,卵常聚集成堆或连接成串。成虫日产1~40粒卵或更多,产卵开始后约20 d达到产卵高峰期,产卵期随季节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一般约为50 d[8],一生可产卵400~1 800粒。室内饲养出的成虫雌雄性比一般为1∶1,或雌虫稍多[5]。
幼虫孵化后数秒钟便开始活动,昼夜不停地取食为害。幼虫分3龄,三龄期食量最大,为害最烈。幼虫老熟后脱果入土或在土石块、枯枝落叶缝中化蛹,也可以裸露或在受害果内化蛹,入土深度通常1~3 cm,土质疏松的深达10 cm[9]。
橘小实蝇以老熟幼虫、蛹在土中,成虫在果树上或地上草丛中有遮避的地方越冬[9,10]。12月至翌年2月虫口进入低潮时期,低温期成虫不食不动,多在原危害果园的果树丛中,静止于叶背,待气温回升时即开始活动、产卵,冬季温度较高时,成虫仍会活动、取食,获取补充营养。
4 生长发育
4.1 温湿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均不利于各虫态的发育,尤其是当温度超过33℃或低于15℃时,幼虫和蛹的存活率都会下降,不利于发育,成虫也会大量死亡。袁盛勇等[9]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橘小实蝇卵、幼虫、蛹、成虫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5℃、11.70℃、12.44℃、12.44℃和10.21℃,有效积温分别为25.82日度、175.13日度、138.12日度、325.83日度和356.72日度。发育最适温度25~30℃[3,10,11]。越冬蛹在地温达到16℃以上时开始羽化,最适温度22℃,蛹发育上限温度33℃[2,4,9]。不同温度对蛹羽化率有显著影响,在20、25℃下,羽化率分别达94.1%和85.7%,超过30℃或低于15℃,羽化率显著降低,在10℃和35℃时,不见蛹羽化。成虫寿命一般均超过60 d,最长可达1 a[10],雌虫寿命比雄虫长[13]。
橘小实蝇喜欢空气比较湿润的环境,太干燥或湿度太大都会抑制成虫的飞行。旱季成虫羽化困难、死亡率也高[4]。雨量充沛时雌虫产卵量多,干旱时产卵量低;在饱和湿度、微湿、干燥的条件下,卵的孵化率分别为83%、50%和3%,当然在果肉上卵的孵化率与果肉的含水量有关。空气湿度对生活在果肉内的幼虫影响较小;土壤湿度低于40%或高于80%时,幼虫入土慢、死亡率高,也会抑制蛹的羽化[7]。
4.2 发育历期
由于橘小实蝇的卵、幼虫均在果内,成虫的寿命、产卵期、产卵前期均很长,主观上观察困难;客观上饲料或食物、地理种群的不同,导致同一虫态的历期在不同研究中出现了较大差异。在正常发育温度之内,温度高发育历期短,温度低历期就长。
朱家颖[12]、吴佳教[13]分别用人工饲料在光照培养箱内饲养橘小实蝇,周密等[6]在一个具有自然光照的房间采用自然食物和人工饲料进行饲养,观察在18~33℃之间的定温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卵为0.5~5.5 d,幼虫为6~25 d,蛹为6~26 d。刘浩强等[2]用恒温培养箱将湿度控制在83%~86%,在15℃、20℃、25℃、30℃和33℃下,蛹的平均历期分别为30.9 d、20.4 d、13.7 d、10.9 d和11 d。
从昆虫的卵离开母体起,发育到成虫开始交配,产下第一粒受精卵为止,就完成了一个世代。郑重禄等[5]综述,橘小实蝇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3个月,越冬代可长达330 d[9]。
5 田间发生动态
橘小实蝇一年可发生4~11代,世代重叠明显,同一时期成虫、卵、幼虫和蛹均能见到。从研究结果分析,橘小实蝇种群数量取决于虫口基数、寄主植物的果实成熟度和数量以及温湿度是否适宜;发生代数主要取决于一年中寄主植物可供取食的天数和有效积温。
4~11月是橘小实蝇主要为害期。一般一年有2个高峰期,常出现在5月和9月。3月虫口密度较低,但呈上升趋势;4月下旬开始出现为害果,主要为桃、李、枇杷、番石榴等水果;5月虫口出现第一次高峰,之后虫口密度一直较高,水果、瓜类作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8~9月上旬若温度过高,气候干燥,虫口密度会有所下降;9月中下旬起虫口密度再次明显上升,且数量较大,此时主要为害番石榴、柑橘、柿子等水果;11月份至翌年2月,由于气温下降和寄主作物减少,虫口密度明显减少[1,4,5,14]。
气度高的地区为害高峰出现早、受害期长;混栽果园重于单一种植的果园,尤其以番石榴、杨桃、桃子、柑橘、柚子、枇杷等水果受害重[2,4,6]。
6 综合防治技术
橘小实蝇防治研究较多[2,4,6,10],主要有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是基础;物理防治效果好,但耗工费钱;生物防治可持续,但推广难度大。
6.1 农业防治
6.1.1 减少桥梁寄主
在目标果树连片种植区,砍除零星种植、易受橘小实蝇危害、与目标作物成熟期不一致的果树(果菜),切断食物链,尽量阻断橘小实蝇寄主食物,避免其通过转主寄生为害完成周年繁殖。
6.1.2 科学栽培管理
对于过密果园,适时修剪以使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橘小实蝇生长、繁殖的环境。
6.1.3 及时清理田园
及时摘除树上的虫青果和过熟果实;在落果初期,每隔3 d摘除果园内虫果,捡拾落果、烂果;在为害高峰期1~2 d进行1次,如超过3 d,则大部分幼虫已不在落果里面。虫果、落果和烂果要埋入50 cm以上深度的土坑中,并用土覆盖严实,或用水浸泡8 d以上,或倒入沤肥的水池中长期浸泡。
6.1.4 冬季果园翻耕
在当年果实采收后,结合冬季清园,翻耕园土1次,以杀死部分在土中越冬的蛹。
6.2 套袋技术
主要有果实套袋和防虫网覆盖,如措施到位,防效可达100%[10]。套袋前要进行1次病虫害全面防治。
6.3 诱杀技术
王玉玲做了比较详细的综述[1],橘小实蝇的诱杀主要有食诱、性诱和黄板诱杀,或黄板加诱剂。
6.3.1 食饵诱杀
根据橘小实蝇成虫需要觅食的特点,用水解蛋白和糖等做成诱剂,诱杀前往取食的雄雌成虫。
6.3.2 性诱防治
根据橘小实蝇雌成虫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配的特性,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来诱杀雄虫,主要成份为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
6.4 生物防治
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病原线虫、真菌等对橘小实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如实蝇茧蜂、黄金小蜂、前裂长管茧蜂、隐翅虫、步甲和白僵菌等。蚂蚁能捕食裸露的老熟幼虫、蛹和刚羽化的成虫,也能捕食落果中的幼虫;鸡可啄食落地的幼虫和表土层的蛹。
6.5 化学防治
6.5.1 农药种类
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登记防治对象为实蝇的农药有12个登记证号,其中5个产品的证号已经过期,还在有效期内的有1%噻虫嗪RG、55%氯氰·毒死蜱EC、0.1%阿维菌素RG、95%地中海实蝇引诱剂诱芯、20%假丝酵母RG、1%吡虫啉RG、5%阿维·多霉素SC。但防治对象为橘小实蝇的农药没有登记,下面推荐使用的农药是根据橘小实蝇的生物学特点和参考有关研究文献而来的。
6.5.2 土壤处理
在春季越冬成虫出土前或果实采收后结合清理落果,全园范围内土壤表层喷洒药剂。药剂可用辛硫磷、马拉硫磷等。也可将药剂或生石灰粉拌细泥制成毒土撒施全园,于傍晚撒施于果园再浅耕。施药后用地膜覆盖果园地面,可以提高杀虫效果。
6.5.3 树冠喷洒
在果实转色、橘小实蝇产卵盛期前开始喷药。柑橘、柚子每隔15 d喷1次,番石榴、枇杷每隔6~7 d喷1次,连续喷3~4次,注意轮换用药,严格实行安全间隔期,在果实采收前10 d左右停止用药。药剂可试用:①有机磷类,如敌敌畏、敌百虫、毒死蜱、马拉硫磷、辛硫磷;②拟除虫菊酯类,如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③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④阿维菌素、多杀霉素、吡虫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