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农业现状及其发展策略:以大方县为例
2019-03-19吴佳海陈文忠李小冬陈光吉
吴佳海, 陈文忠, 薛 峰, 李小冬, 熊 俊, 娄 芬, 陈光吉, 牟 琼*
(1.大方县人民政府, 贵州 大方 551600;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草业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3.毕节市畜牧水产局, 贵州 毕节 551700; 4.大方县委政策研究室, 贵州 大方 551600; 5.大方县农牧局, 贵州 大方 551600)
草地农业是由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与西方“有畜农业”相结合发展而来的生态农业,包括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4个生产层,是兼顾生态和生产、粮食和饲料,适应时代发展,迎接城乡统筹,乡村振兴,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系统。草地农业能够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牧草生产、畜牧养殖和林果生产的有机融合,其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美国、荷兰和法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的草地农业生产总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为促进我国草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草地农业在推进产业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笔者等总结了发达国家(美国、荷兰及法国)和国内草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毕节试验区大方县草地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借鉴国内外草地农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大方县草地农业的发展对策,旨在对推进精准脱贫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思路。
1国内外草地农业发展现状
1.1发达国家草地农业
1.1.1美国美国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气候较为温和,现年均种植牧草的耕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28%以上,特别是苜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美国通过大力发展草地农业,进行高产人工草地建设和苜蓿种植等,不仅实现了生态治理与恢复,还为美国提供了70%的畜禽饲料。在草田轮作方面,美国仅苜蓿种植面积就达900万hm2,产量760万t,平均产量8.35 t/hm2,产值达81亿美元;同时还有各类牧草种植田近57万hm2,年生产各类牧草种子45万t,目前苜蓿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玉米和大豆的第三大种植作物[1-3]。随着草地农业的迅猛发展,美国草产品深加工业也迅速崛起,2014年,全球饲料产量超过1 000万t的企业有5家,其中有3家位于美国。通过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美国企业优化了饲草料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包装、储存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转化,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1.1.2荷兰荷兰草地农业起步于19世纪末,通过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大力推行粮草轮作,既提高了农业产量,改良了土壤结构,又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高产人工草地建设模式,将天然草地通过补播、混播优质牧草,科学管理和补充肥料,改造为高产人工草地。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和家畜营养需求,不断改进牧草品种搭配并进行饲草料深加工,年产干草10 t/hm2左右,不仅有效保障了荷兰畜牧业的发展,还通过草产品深加工大量出口。荷兰有农用地240.4万hm2,其中牧草种植地与饲用玉米地合计占全国农用地面积的2/3以上[4]。荷兰通过建立集约型现代畜牧业不断延伸草地农业产业链,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结构,还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饲草料成本,促进其农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
1.1.3法国法国草地农业起步较早,从1850年开始进行人工草场建植。此后,随着混播等相关技术的改进和饲草料新品种的推广,草地农业产出保持高速增长,法国农业已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草地农业。目前,法国牧草面积达1 490万hm2,占农业土地面积的53.2%,其中人工改良草地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73%,仅畜牧业产值就占法国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5]。
1.2国内草地农业
1.2.1发展契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与畜产品的消耗量发生历史性转折,粮食在食物中的比重不断下滑,由1980年的68%下降到2010年的43%[6-7],而动物性食品一路飙升。如将口粮和家畜的饲料分开计算,我国口粮早已满足,而饲料则严重不足,从发展趋势看,饲料缺口将越来越大,这个缺口需要牧草(含饲用植物)来填补,而不是粮食。因此,饲料危机威胁我国食物安全[8]。为适应我国食物结构的改变,草地农业也成为破解我国农业发展难题和优化农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9]。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1.2.2发展模式南志标院士针对草地农业建设提出建议,首先是发展“粮-草系统”,在甘肃省庆阳市旱作农业条件下的研究表明,将苜蓿和红豆草等豆科牧草引入单一的小麦种植系统,粮食播种面积虽然减少17%,但粮食总产提高3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9%,水土流失减少87%。在甘肃省景泰县引黄灌区,实施春小麦-草木樨-箭筈豌豆-玉米-黄豆的4年4区轮作系统,小麦总产增加31.6%,播种面积减少43.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2.5%,盐渍化面积减少17.5%。无论是旱作还是灌溉条件下,以草田轮作为特征的粮-草系统均在可持续发展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10]。其次,发展“果-草系统”,在果园中种植牧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与不种草的果园相比,在果园的林间隙地种植牧草,土壤有机质增加15.7%~38.2%、速效氮增加10.9%~34.0%、磷增加24.6%~90.3%、钾增加28.9%~126.2%[11]。因此,通过果草耦合,不仅能降低投入产出比,还能改良土壤,保护生态。建立系统的资源管理和利用观念,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系统耦合,实现生产和生态双赢。以甘肃省肃南县为牧区模式县,甘肃省临泽县为农区模式县,实施系统耦合,建立3种模式:模式一,家畜在牧区全年放牧,农区为牧区提供补饲饲料;模式二,牧区放牧,农区育肥,农区提供冷季补饲饲料;模式三,农区建立家畜繁育基地,向牧区输送。其中,模式二可使生产力最高增加近4倍[12]。
1.2.3发展空间据初步统计,我国低、中产田面积约8 000万hm2,农闲田面积近990万hm2,各类疏林、茶林、果园隙地约148万hm2,目前已利用种植牧草的面积不足10%。如果能够通过推行草地农业,将上述各类土地的10%用于种植优良牧草,在不影响原有生产力的同时可以增收牧草干草1亿t。按照平均10 kg牧草干物质转化1 kg牛羊肉计算,可增加生产约1 000万t牛羊肉。此外,我国还有1亿hm2的草山草坡,这些草地农业的产出相当于增加667万hm2耕地良田。因此,草地农业将带领农业进入粮食稳定生产、畜牧业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2大方县草地农业发展现状
2.1生态优势
大方县海拔720~2 325 m,属于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适宜多种优质牧草生长。据不完全统计,境内共有牧草42科162种,主要种类有白三叶、百脉根、天兰苜宿、野豌豆、金茅、知风草、荩草等。全县有天然草地6.67万hm2,其中灌丛草地3.58万hm2,草丛草地2.71万hm2,疏林草地3 800 hm2;有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1.21万hm2,年产鲜草量可达54万t以上。同时,每年还可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30万t、青绿多汁饲料4.68万t。恒大集团2015年帮扶大方县以来,改变传统的输血式扶贫,通过产业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结合大方县实际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全县肉牛存栏达8.62万头,带动17 142户贫困户,51 428人通过种草养牛实现增收。
2.2发展模式
2.2.1草地+青贮饲料模式以大方县星宿乡松树村某养殖户为代表,1家养肉牛42头,2017年制作全株青贮玉米230 t,解决冬季饲草难题。该养殖户饲料供给模式为青贮饲料+干草,2017年12月初开始投入使用,至2018年2月底,统计肉牛增重情况,结果显示,每头肉牛日均增重0.5 kg,比每日只饲喂玉米秸秆的明显增重,突显出青贮饲料+干草对肉牛增重的效果。2016年大方县凤山乡恒大援建的第一育种场开展收贮全株玉米制作青贮饲料后,更多养殖场合作社以及老百姓加入种草大业中,逐渐改变大方县传统牛羊业(秋肥、冬瘦、春死)的状况,通过计划种草来制作青贮饲料有效保存植物营养,提高饲料适口性,扩大饲料来源,方便取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2.2.2草地+谷物模式每年9月青贮玉米收贮结束后,可通过轮作谷物类作物提高单位土地复种指数,谷物类作物包括小麦、小黑麦、饲用燕麦等。以大方县黄泥塘镇某种植农户为例,2017年青贮玉米收贮后种植小麦,小麦产量170 kg/667m2,收入1 700元/667m2,加上青贮玉米收益,每667m2土地年收入达3 000余元。
2.2.3草地+蔬菜模式青贮玉米收贮后,轮作胡萝卜、白萝卜、白菜、大蒜、油菜等蔬菜类作物。经大方县农牧局测产和市场调研表明,胡萝卜产量可达1 400 kg/667m2,收入1 600元/667m2;白萝卜产量4 000 kg/667m2,收入1 700元/667m2;白菜产量3 000 kg/667m2,收入2 400元/667m2;大蒜蒜薹产量150 kg/667m2,收入1 200元/667m2,蒜瓣产量300 kg/667m2,收入1 050元/667m2。
2.2.4草地+旅游模式大方县旅游资源丰富,有慕俄格古城、九洞天、奢香墓、奢香博物馆、清虚洞、核桃乡木寨村等景点。以恒大集团援建的凤山乡蒙古风情园为例,以草地为主配置绿化植物,提升景观效果,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放牧养殖习惯,该项目由内蒙古专业公司运营、管理,打造大西南区域最具特色的蒙古风情旅游项目,吸纳贫困户就业并带动大量贫困户自主创业。专业公司直接吸纳附近贫困户30人到蒙古部落就业,其中培训管理人员10人,附近贫困户约100人通过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农家乐、家庭旅馆、民俗小吃等项目实现自主创业脱贫,贫困户年收入达2.88万元。通过发展草地旅游业,促进贫困群体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贫困群体封闭的思想观念。贵州草畜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人工改良天然草地打造成的万亩新西兰牧场,集休闲观光、种草养畜为一体,实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景观,通过建立休闲露营运动等方式吸纳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达3万余元。草地+旅游模式对促进农、旅综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示范作用。
2.3生产条件制约草地农业的机械化应用
目前,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用工成本上升,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加快提升牧草饲料作物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是现代草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大方县牧草饲料作物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应用严重滞后,制约了规模化生产及比较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机械化应用水平是限制大方县草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3.1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制约机械化的应用大方县地形地貌复杂,土地零碎分散,且坡耕地比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应用。其次是区域内耕作制度复杂多样,为农业机械的研发与推广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因素也给机械化的应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3.2草地农业对农业机械具有特殊化和多样化要求牧草饲料作物自身的特性对机械化的研发和应用具有特殊和多样化的要求。首先是牧草饲料作物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饲用作物在播种、管理和收贮阶段具有不同要求,针对传统饲用作物如黑麦草、高羊茅、鸭茅、苜蓿、灰萝卜等的机械及应用技术,不能应用于饲料高粱、青贮玉米等新型饲用作物;其次,受传统思想影响一般都坚持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牧草饲料作物通常种植于山坡地、中低产田土和秋冬闲田土等条件差的土地,与主要粮经作物的机械化应用相比具有更高的难度。此外,不同的饲用动物及喂养模式对牧草饲料作物的收获时期也具有多样化的要求,要求同一作物在不同时期进行分批收获以用于青饲料、青贮等不同用途的需要。因此,牧草饲料不同种类、种植环境以及收割时期等因素对机械化应用提出了多样化的特殊要求,同时也为机械化的应用增加了困难。
2.3.3牧草饲料作物机械化性能低限制机械化应用从我国目前的牧草机械性能现状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牧草机械缺少统一的标准和完整的系列,多数为单一机型,用户可选择性小,机具与动力配套性差,使用效益不高,特别缺乏适合小规模生产和山区使用的轻便型机械。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多数产品质量低,使用故障多,可靠性差。
2.3.4基础设施及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限制机械化应用目前,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大方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交通运输难,草地农业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全县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作用不强,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数量偏少,实力不强,规模较小、标准化程度低、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没有相对固定形成集中连片种植,再加上气象条件的制约,收获、加工和贮藏难度比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收贮,收贮时间跨度大,很多地方不适合进行机械作业,整体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3大方县草地农业发展策略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草地农业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复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农业项目及重点工程优先安排在牧草饲用作物种植规模化经营区域实施,特别是对土地流转5年以上的牧草饲用作物种植规模化经营主体给予政策的重点倾斜。加强区域内交通、电力、水利、土地整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建好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要积极引导饲用作物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发展饲用作物规模经营。二是允许村级集体组织申报并承担实施国土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成的资产移交给村级集体组织进行管护,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扶持牧草饲用作物规模化经营主体建设青贮、仓储、农机设备停放等基础设施,对所需用地视为生产用地进行审批,优先安排用地指标。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牧草饲用作物种植基地基础设施(水、电、路)建设的投入。
3.2建立补贴及奖励激励机制,通过发展草地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探索对土地流出农户的补贴机制,完善对草地农业大户及经营主体的直接补贴政策,逐步提高补贴标准。二是探索建立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激励机制,对有利于推进草地农业规模化经营,重点农事操作环节给予一定标准的作业补贴,以机播机收为突破口,对机播机收面积在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组织给予农机作业补贴。三是加大对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奖励,每2年1次,以政府名义分别评选奖励一批先进大户、专业合作组织或企业,并给予一定奖励。四是鼓励和支持规模化经营主体开展产品认证和品牌打造,在财政资金支持上给予适当补助倾斜。
3.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草地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
一是加强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公益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和区域综合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二是积极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服务公司、涉农企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各环节的公益性服务,通过政府定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为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3.4实施政府资金补贴,加强草地农业机械化应用和降低农业风险
一是调整农机购置补贴用途结构,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倾斜、向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具倾斜。开展农机报废补贴试点、农机保险保费补贴试点,鼓励农机及时报废更新和升级换代。二是探索建立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风险补偿机制,适度提高产业发展的保费补贴标准和保额标准;全面落实当年缴纳保费因无灾未产生赔付的,可以将保费顺延至下年继续使用的政策。
4结语
草地农业是大方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惠民生、促稳定的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草地农业,事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的步伐,关系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和农民增收的问题。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大方县草地农业多种模式并向发展,其中,青贮玉米+白菜、青贮玉米+小麦和青贮玉米+大蒜是比较适宜的发展模式。管理部门应把粮改饲作为发展草地农业的突破口,提高产业资本密集程度,创出经验,带动全局,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建立健康理性的现代草地农业发展机制。同时,应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动能,持续推动草地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研究现代草地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找准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要加快培育新型草地农业经营主体,对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金融保险、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新型种植业经营主体参与推动现代草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等形式,推进草地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农牧企业进入优质种质资源的研发领域,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
毕节试验区大方县通过实施果-草结合、草-粮结合、草-经结合、草-菜结合等间、套、轮作模式,因地制宜地发挥水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农业要素潜势,提高生产水平,有效促进“草地+养殖、草地+谷物、草地+果蔬、草地+旅游”等目标技术产品的实现,不仅提供大量优质农畜产品,而且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效益,推动精准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保障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