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019-03-19郭洪昌
郭洪昌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现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文从两大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需要注意哪些
(一)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接触过什么事物等等。
(二)创设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不能脱离学科因素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科。情境的创设要紧密围绕教学,服务于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
(三)创设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学生的参与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情境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建构性学习活动中来。
(四)创设情境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
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开放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小组竞赛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有趣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镜头,在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教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不用计算马上就能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三)操作情境的创设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四)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 数学的基础”,又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应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竞争情境的创设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在做练习时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好;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等,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产生兴趣,获得成功。
(六)趣味情境的创设
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取游戏的方式,学生的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锁、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情境还有很多,如:故事情境,悬念情境、模拟情境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要贯穿于整堂课中,而且不是单一的,有时可以多种情境综合应用。除此以外,教师应在平时创设一个良好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总之,“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