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2019-03-19

成功 2019年5期

杜 咏

罗平县罗雄一中 云南曲靖 655800

在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中,主要包含环境意识、地图技能、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以及地理表达这五个方面,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理清课堂问题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等主要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地理学科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地图辨识能力

发展学生的地图辨识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地理学习,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地图有效获取地理信息,从而促进他们运用这些信息做出对地图应用的综合判断。比如,对学生进行地图的图例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图中的国界、省界、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镇、公路、铁路、河流、山峰、湖泊等图例,从而能够让学生通过辨识地图有效获取当地的地理信息。

二、注重绘图教学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性,适当采取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例如,我在进行陆地和海洋这一课时中知识点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七大洲形成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我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学生在白纸上描绘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对各个大洲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加深了印象。

三、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在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侧重于运用让学生通过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矛盾,从而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效养成人地协调观。例如我们在《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解读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让学生对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的情况产生清醒的认识。之后我们为学生解读太湖流域水资源污染的案例,并让学生探讨太湖流域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办法。学生认为,造成太湖流域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在治理太湖流域水资源污染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随后我们列举了生活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现象,让学生能够产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最后根据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学生介绍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水资源利用方法,让学生能够对水资源的利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经过这一系列教学,使学生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产生了清晰的认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四、关注学生自主发展

将初中地理教学的主体确定为学生,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问题,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通过学生亲历过程、体验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地理情感真正得到发展。

五、促进学生知识生活化

利用活动课促进学生知识生活化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课的开展,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生活化。应善于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资源,通过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将课堂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相结合,启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地理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分析地理现象,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地方的风俗人情。

六、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

学生具备了综合思维能力,就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地理现象或事物进行分析,明确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解答地理现象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从而全面掌握地理现象特点,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例如我们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地图为学生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之后根据北京的主要地形、河流流向、气候类型为学生总结出北京的地理特点。接着我们从人文的角度,为学生介绍了北京建城以及定都的历史,为学生展示了北京的历史文化遗迹照片,组织学生讨论首都北京的地理优越性,并探究北京的城市功能职责。学生利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从全局的角度认识了北京的地理优势与功能定位。

七、借助教材实验活动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材活动中,包含学生动手制作的活动,一般以探索实验活动为主。而对于这些探究活动的学习形式,也隐藏了对学生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培养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地球仪》一课时,教师通过对本课进行全面分析和挖掘,明确其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制作简易的地球仪,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而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经纬线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制作地球仪的活动,这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与经纬线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进而为学生营造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且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纬线的知识点。这对增强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