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探索
2019-03-19吴燕霞
吴燕霞
苍梧县岭脚镇初级中学 广西梧州 543100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尤为重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是每位班主任应承担的重要职责。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时期,身体和心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学生的探索求知欲较强,在其学习过程中,若不进行有效正确的指导,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想要做好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就要不断地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一、倡导师生平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初中生正是由叛逆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由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学生希望有一个可以尊重自己的班主任,所以说,班主任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对班级管理来说十分重要。当然这种平等的关系是与全体学生建立的,包括经常犯错的学生。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经常进行交流,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发现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由于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学生的自尊心与虚荣心无法得到满足。班主任针对此情况要重新制定新的学生管理方案,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为学生树立自信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更努力的学习,积极地探究文化知识。
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作为班级的排头兵,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指明方向,不仅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还要对社会和学生负责,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德育工作中维持不懈的劲头。班主任是学生一天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因此,其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最多,自然成为影响学生最大的人。班主任在学生的面前就像镜子一样,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所以,班主任必将充分发挥自身带头人的作用,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以自身高尚的德行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
三、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班主任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树立班风,在班级内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的激发。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及时地进行沟通,成为学生信任的良师益友,将班级的凝聚力进行提高,帮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四、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喜欢的是平易近人的班主任形象。对此,需要班主任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并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和蔼的态度面对学生,才能走入学生的内心,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方面,班主任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对班级中的每位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尽量以真诚来感动学生;此外,班主任应该尽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能够主动向班主任诉说心里话,进而对班主任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
五、构建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2]。由此可见,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需要借助科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帮助自己实现管理,以此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细、严以及活的原则,利用从众以及暗示等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能够自主体会到班级管理并不具有强制性。从而感受到自身的主体性以及得到了教师给予的尊重,能够积极接受班级管理制度的约束,不产生任何逆反心理。因此,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出管理制度的育人作用。
六、利用学校资源,强化学生德育教育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时,还要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利用学校中已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不断地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实现班级管理效果。可通过定期地举办班会活动,通过名人的事迹或是身边同学发生的真实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提升。教师还可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经常和家长进行交流,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强化初中学生的德育水平。
初中班级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班主任要细心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同步进步。班主任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班主任还要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