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高职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设置的探索和实践

2019-03-19

成功 2019年5期

石 峰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浙江宁波 315000

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各方有利因素,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是一个全新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

在此基础上,以机电类专业为例,宁波地区各相关高职高专学院积极响应浙江省政府关于“八八战略”的号召,总结以往产学研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努力为打造机电类高技能人才而贡献力量。

首先各高职学院自2003年开始各级相关部门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产业及兄弟院校的调研,尤其是对宁波的制造业企业现有的装备情况及人才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科学析。

在被调研企业的现有数控设备中,按照通常的分类标准,高档型、普通型和经济型机床各占30%、35%和35%。普通型和经济型的设备共占企业现有装备的70%。并对产业技术人才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分类,分为:1、“蓝领”技术人才。在企业技术岗位中占70%,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技术人才;2、“灰领”技术人才。这类人员在企业的数控技术岗位上占25%左右,其中编程和维护、维修人员各占一半左右;3、“金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较广,精通结构设计和电气设计,能自行完成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等。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宁波地区60%的技术人员为中专及以下学历,30%为大专学历,10%以下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几乎为零。可以看出中等和高职教育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确实是大有可为。

调查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技术人才中,依靠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35%以上,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45%以上,从社会招聘的占20%以下。这说明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还没有完全满足企业需求,而且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并非高不可攀。

我们认为目前高职教育中机电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有:

一、实训设备条件还跟不上常规教学及社会培训的需要,数量不足

各院校均建有数控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价格不菲。另外学校都期望这些装备能承接对外加工,达到创收和良性循环的目的,但由于工具的投入和培训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很难较好解决中间存在的问题。

二、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的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践,并能够承担相应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我们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确实提高了教学水平,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有好处。但是由于现有体制和政策规定上的限制,这些从社会上引进的教师在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得不到公正待遇,这些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这是我们今后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往往把实训重点放在简单操作上,而对加工工艺、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

四、现有的专业教材在教材形态和内容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总结常规教学和社会培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2.继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量力而行,根据我们的基础和条件,既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又不盲从,毫不动摇地一贯坚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走一条创新之路。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心。

4.在课程体系设置和社会培训中我们还大胆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

第一、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方法。

第二、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第三、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可采用讲练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上述教学模式,我们把专业课程体系改为由综合化系列课程和核心课程(或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组成。

在专业培养经验缺乏和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参考,以国家相关技能大赛为促进目标之一,借鉴地方短期培训的有益经验,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以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为例,我们的培训体系主干参考框图可以制定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目前我们的条件,注意结合国家相关的职业要求,即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两部分来组织我们的教学和培训,并结合国家技能要求定期考核教学和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