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恕一灵渠轶事

2019-03-19朱小平

民主 2019年1期
关键词:灵渠文化名人田汉

□ 朱小平

我在很多年前就注意到曾恕一先生,还写过有关他指画艺术的文章。那时并不认识曾老,他看了我的文章,来北京举办画展时辗转找到我。从此与曾老包括他的女儿,也是指画家的曾京兰女士相交,曾为父女二人的画集分别写过序言,对曾老的指画艺术和他的生平有了更多的了解。

曾恕一20世纪80年代摄于画室。

当代中国指画大家一北一南,当推潘天寿与曾恕一。潘天寿的绘画大气磅礴,以笔画为主,指画为辅,以北派风格见长。曾恕一则以指画为主,笔画为辅,终身研习指画60余年,画风以墨韵飘逸,生动细腻见长。

曾恕一生于1909年,广西兴安人。7岁始随长兄曾石年习画,20岁起研究指画艺术。1930年毕业于桂林体美专科学校。后在家乡任中、小学教师。

曾恕一的青年时代,正值日本侵略中国的民族危亡时期。1938年10月日寇占领武汉后,各地大批逃离沦陷区的文化名人,云集于号称大后方的桂林,或弃笔从军,或以己所长,投身于宣传抗日救亡运动。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厄,全国文化人长达数年聚会于桂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可歌可泣的一次盛况,被誉为桂林抗战之文化现象。1940年,曾恕一首次在桂林举办指画展,宣传抗日救亡,始轰动桂林。

1942年10月23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岁月,曾恕一在桂林广西省国民党总部、柳州两市举办指画巡回展,并进行义卖,捐助抗日。代表作有《麻雀竹子》(与马万里合作) 、《群雀霜枝》(龙潜题跋)、《八哥霜枝》(马万里题跋)、《荷花翠鸟》(与张家瑶合作) 等。

为曾老题跋和合作作画者均为桂林文化名人。龙潜(又名龙月庐)是广西桂林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行政负责人,著名书画家,亦善指画,私立桂林榕门美专创始人之一,中共七大代表。 马万里则为书画篆刻家、美术教育家,私立桂林榕门美专校长。张家瑶是广西艺专教授、画家,也参与过私立桂林榕门美专的筹建。曾恕一能与多位名家合作多幅佳作,加之指画艺术的奇特性,画展在桂林产生了轰动效应。画展期间,曾恕一还得以结缘于田汉、张大千、柳亚子等诸多文化名人。

曾恕一73岁时指画

曾恕一的家乡是距桂林50公里处的兴安古灵渠,这是与长城同建于秦代的伟大历史工程。古灵渠是开凿于兴安越城岭与都庞岭峡谷地段崇山峻岭中的人工运河,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使得天堑变通途。在军事上使得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在经济文化上,达成对岭南与大西南经济文化的融汇与繁荣,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智慧的工程之一。与成都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享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美誉。

1943年,李宗仁视察灵渠,慷慨带头捐款修建“南陡阁”。并亲题:“南北观山展,陡流云汉横”的楹联和“南陡阁”匾额。

同年,李济深为灵渠书写“秦堤”题名。李济深实行开明政治,大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团结了一大批文化界爱国人士,其中包括梁漱溟、柳亚子、郭沫若、田汉、夏衍、安娥、欧阳予倩等众多文化名人,他们不仅活跃于桂林,也来往于灵渠。他们与兴安的官员、文化人士常有往来,曾恕一作为灵渠的名人,自然相濡以沫,惺惺相惜。如张大千就曾与曾恕一合作过《灵霄八哥图》。

抗战时期,曾恕一是灵渠管理委员会的唯一工作人员,负责向前来视察的政要讲解灵渠历史,还负责秦堤的维护。南陡阁的建成,成为他最好的工作平台,过往政要与文化名人皆为他负责接待。那时的贵客不需设宴陪酒,只需清茶一杯,便可迎来送往,因而虽仅一人,亦可从容应对。但诺大秦堤,仅此一人,又如何维护呢?

灵渠比邻有南陡村,而曾恕一与村民们始终和谐相处。那时民风淳朴,村民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维护甚至维修灵渠,几乎成为官民共同的责任。每年为灵渠清淤或修缮,灵渠两岸市民与村民在县政府的带领下,均是义务完成。尤其是对灵渠饮用水的维护,全兴安人几乎形成了人人关爱、互相监督的不成文规则。那时无人敢往灵渠丢垃圾、倒污水,否则会千夫所指、臭名远扬。因此,保持了灵渠水清纯如镜达两千多年。曾恕一与村民们融洽至深,遇到大事小情,只需招呼一声,全体村民都会义务相助。因此有时需村民在秦堤种树种花,村民们亦乐于相助。

自李宗仁将军带头捐资建设“南陡阁”后,乡绅们还集资在飞来石对面的鸟鸣山修建了保安亭,在泻水天平对岸修筑了“洗心榭”。后来成了曾恕一办公地。曾恕一还在灵渠两岸广植桃树,恢复了“桃花满树落红雨” 的旧时景态,引来不少桂林画家来灵渠写诗作画。如今仍可见飞来石上的并蒂桂,及飞来石拱桥旁的琼花,皆为曾恕一亲手栽种,他的指画作品《琼花竞放图》就写生于此。笔者去灵渠时,曾专往“洗心榭”和飞来石凭吊,遥忆曾老,不胜唏嘘。

田汉曾多次来灵渠,撰写了不少诗篇,其诗多有记载履踪。唯有1944年,田汉等诸文豪,在曾恕一陪同下过万里桥时的即兴诗咏,未见其著述。此诗曾恕一印象甚深,并传诵于弟子杨泉,诗云:“我登万里桥,北望故乡遥。故乡望不见,堤外雨潇潇。”诗人田汉站在灵渠万里桥上,怀念故乡日寇铁蹄践踏之下,北望故乡而不见的悲怆心情油然而生,令人怆然。

曾恕一当年办公地——南陡阁

“南陡阁”印记了曾恕一人生大好时光,也演绎了他与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的传奇轶事。其中最使他终生难忘的是与周游、肖甘牛诗画往来的深情厚谊。这两人从抗战时就与曾老订交的挚友,以周游留下的诗篇最多。周游,猫儿山下资源人、诗人,抗战时桂林市政府主任秘书,自喻“猫叟”。肖甘牛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中国民研会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至三届政协委员。曾恕一曾任广西民革顾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政协委员,广西文史馆馆员。三人过从甚密,常汇集于灵渠南陡阁论诗作画,相处最久的是1964年的一次相聚,竟长达半月之久,相互留下大量诗篇与画作,如肖甘牛诗:“最甜若忆故乡水,作计殷勤载笔行。聚首三人同白发,剖胸十日尽红心。春风已绿秦堤柳,夜雨还青南陡灯。皆是湘漓分派处,相期后约语丁宁。”曾恕一赠诗:“六十年前数旧交,几人头白到今朝。重逢共饮秦渠水,犹胜浇愁酒一瓢。小鸟飞虫野草花,毫端指下两堪夸。临源艺事秋雩淡,谁识迂顽老画家。”酬唱诗篇体现了三位故人对故乡灵渠的眷恋之情,成为灵渠文化品位的缩影。

我一直认为,曾恕一是灵渠的一张文化名片,而我们至今对他的研究弘扬做得远远不够。愿吾灵渠人,勿忘曾恕一。

猜你喜欢

灵渠文化名人田汉
灵渠颂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文化名人
———刘训毅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情满灵渠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