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石峁
2019-03-19
组稿: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
石峁访遗
李少君
一
城墙破,梁柱倾
宫殿已毁,美一一散佚草野
珠宝、玉器、绸缎、字画……
遗址上,枯枝间,回荡着幽灵一样的叹息
二
此地一定有惊心动魄的美
但此美需要勘探,需要掘地三尺
然后是考古学一样的深入
然后惊艳,窥见耀眼的一线美之光芒
三
走过曾经的古战场
泥土也是沉甸甸的
泥土也有重金属的味道
曾经有多少青铜兵器埋在地下啊
四
展览馆外,隐隐袭来的花香
侵入遗址的每一个角落
再严密的监控和警卫也禁止不了
五
在石峁,无论你触目所见
是怎样的沟壑纵横和尘土遍地
是怎样的因为一无所知而感到的
风沙吹拂着黄土高原的无比孤寂和荒凉
每个夜晚,仍呈现着自古如此的绚丽星空
没有一点杂质的纯粹的满天星斗
由此,也可以推测和想象与之匹配的远古的辉煌
李少君,《诗刊》副主编,一级作家。著有《自然集》《草根集》《神降临的小站》等。
石峁的夜
王 山
石峁的夜是绿色的轮廓
树木与花草静静生长
鸟儿和鸟儿不一样
但是都知道
曙光就要来临
婉转鸣叫
所有的一切
都是原煤的祖先
然后
并非心甘情愿的沉寂
耐心等待
时刻准备燃烧
石峁的夜是被风吹散的
壁画开始了每一天的熠熠生辉
年轻的女人嬉笑打闹
玉还仅仅是玉本来的模样
纯朴 干净 温润
星月斗转
历史
扇形排列
散落的残片 破损的头盖骨
石砌的院墙落寞在黄昏
我觉得
祭祀台祭祀的
其实是
姑娘们随风飘逝的笑声
和远方游来的扬子鳄
总有人说
扬子鳄不是鱼
石峁的夜
漫长了四千年的吟唱和星光
故事和能量
累积
石峁的夜
开启文明前夜的大门
石雕人面凝固的先人微笑
燃烧至今
王山,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中国作家》主编。
古城石峁手记(组诗)
刘 川
我所看见的骨针
月亮绕着
地球转
一圈一圈又一圈
缠一条空无虚幻的线
地球嘛
自个儿也转着
一圈一圈又一圈
也在自己上面
缠一条似有似无的线
越缠越紧
若干年过去了
我所看见的线团
还在转,还在缠绕
而我捏着
古城中
石峁人留下的一根骨针
仿佛线头
还在这里
又仿佛线头
就是我自己
打卡:皇城台门址口占
人子,你每天
早晨出发
城门开启一次
晚上回来
城门关闭一次
你每天狩猎、耕作
修筑、饲养、征讨,永无止息
城门开、闭
你这件工具
被使用,被收回,被磨损
今天的风吹着古老的城门
这人类最初的
打卡器
上面却没留下你经过的
任何数据
石峁一梦
我梦见突尾河
奔腾山中
醒来一片白碱
冲刷干旱的沙漠
我梦见王
主持祭祀
醒来都城
化作废墟
我梦见虎
抛下猎手
追赶虚无与闪电
衔回弃婴
我梦见女人
手持骨针
缝补兽皮
寒馁于冰窟
我梦见你骨笛呜咽
山路转弯
明月突然升起
迎头给我痛击
我醒来
夏之白衫、冬之玄袄
皆自淘宝来
而我不断梦见冻僵的女人
头骨坑
人头若干
被割下
被击打
被火炙,用于奠基
用于企求不朽的祭祀
在废墟里
我看见完好的头骨
保存完好,如最初的仪轨
在废墟里
宿命:石峁石城口占
一处遗址
遍地碎片
我看见透明的古人
迎风起舞
他的遗骸
四向散开
其中几块
在我体内
继续成长
刘川,《诗潮》主编。著有诗集《拯救火车》《大街上》等多部。曾获人民文学奖、徐志摩诗歌奖等。
在石峁遗址
彭惊宇
一
戊戌冬月的陕北神木,此时原上
不见一片雪的踪迹。晴光之下
干冷的朔风,横吹着梁峁褐灰的荒草
横吹着一座上古文明的三重石头城
它宏大的堆垒,衰圮中透出静穆英雄气
我看见一条灰白土路的巨蟒伸向远方
皇城台上,那杆隐隐摇动的火苗似的旗子
是石峁考古队的定向标,还是恍惚间,古石峁人
围猎时的一丛野火,那丛野火一明一灭的红
远比塔克拉玛干沙漠采油井架的火舌更迷人
二
我来到这里,踏勘这座远古废弃的城池
四千年华夏族群的启蒙前夜,依旧星穹璀璨
那只双腿粗壮,振翅欲飞的灰陶雄鹰
请你告诉我,间冰期时光的印记
请你指认给我,每一块砌垒之石
在烈日下断裂的纹口,加入立体合唱的雄壮
请你对我神秘示语,一座宏伟都邑
可曾就是黄帝后裔的王,在骄傲地俯瞰巡守
茂密的松榆之林,水草丰美的川野
长着枝角的鹿群走过,憨态敦实的棕熊走过
野豕拱着獠牙,犁翻了一片绿油油的黍谷
这就是星光簇拥的家园。一尊圆脸猛鸮
竖起警觉的双耳,在高处,站成石峁的前哨
三
天狗吞吐明月。一场浩大而斜密的
狮子座流星雨,让石峁变作白夜之城
一轮黑日蓦悬天穹,大地瞬间失去光芒
骄阳用它的凸镜,点燃森林堆积的柴薪
光焰熊熊,地平线泛滥起天际大火
古黄河滔滔洪流的浪翅,惊醒古石峁人的睡梦
他们张开懵懵懂懂的眼睛,鼓凸的眼睛
那些敬畏的眼神,落在灼穿的鹿胛卜骨之上
定格成,历经沧海桑田,那沉郁者浮雕的头像
四
余音呜呜,谁人捧起一把骨制口弦琴
在石峁皇城台上吹奏,在外城荒野间吹奏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谁的思念,谁的哀愁
横吹无言的苍茫,横吹无字的春秋……
藏玉于墙,玉门瑶台的麻裙佳人身在何处
汤液醪醴,池苑醉歌的王,浮云般散尽了风流
鼍鼓逢逢,通天神巫祷祀祈福的祭坛竟成荒丘
一枚骨针,穿引苎麻的纤丝,那满目的慈爱
是石峁母亲,细细缝合了孩儿的葛衣
一粒海贝,也许就曾是一颗爱情的红豆
在石峁恋人的手掌温热传递,在他们心尖怦然跳动
五
冬阳的阶梯。覆斗状金字塔
感慨的石垒。块垒峥嵘的城垣
凛冽的北风。纴木孔穴的横笛
猃狁的牧歌。鬼方的兽群
匈奴的战驼。野蔓丛莽的秦长城
被喑哑风雨剥蚀,终归矮化的烽火台
犹有高高秋月映照明长城的轮廓
犹有康熙大帝御驾亲征的队伍蜿蜒如蚁
犹有万佛洞晨光开眼的万座佛像
葵盘籽粒般盛放金色的优钵罗花
恒久的日月。轮回的四季。叹惜的人间
在陕北高原,在神木高家堡石峁遗址
空幻的冥想,终会被这大地的守望轻轻抹去
我蓦然望见:石峁旷野上,束立着金黄的玉米秸堆
冰封的秃尾河,那丛丛迎风倾斜的白头芦花
哦,是它们,在卧看兴武横云,谛听幽陵积雪……
彭惊宇,《绿风》诗刊社长、主编。著有诗集《苍蓝的太阳》《最高的星辰》,文学评论集《北国诗品》等。
在高出山塬的地方(组诗)
梦 也
石峁遗址
有时候听比看重要
在石峁遗址,仿佛在沉重的石墙下压着
一种声音——微弱但依然
能够分辨——在石峁遗址
现代退回到远古——
感觉四千多年前人类生活的情状并非虚幻
而是非常具体:石墙、石道、台基和房基
甚至连灶塘里的灰烬都在
……此刻我就踩在它的鼓点上
一种遥远的生活的鼓点
热热的
像心跳——
并非无奈的……那袅袅的炊烟熄灭了
四千多年
那最后的烟火曾照亮过一个面庞
肯定的。或许
还有一声无奈的叹息
值得肯定的是:那时的雨水比现在要大
那时的洪水像奔跑的兽群
那时……那时……还有
值得赞许的温情和激情
曾凝固了一个洪荒的时代
现在,四千多年后
一群进化得非常雅致的现代人
跟你们在一起
那磨成环的玉石就插在墙缝里
那吃惊的或是迷茫的神情就刻在石头上
望着我们——
而那龙纹依然带着震慑力——
隔着四千多年的沟壑、炊烟和迷茫
望着我们……
登皇城台
往上走的时候我晃了晃
不是因为风太大
也不是因为内心的恐惧
而是因为某种虽显颓败却依然残存的威仪
从残垣断壁间渗透出来——
当我定下神来,再一次确认:没错
这类似的让你震颤的东西
不是来自于下面的祭祀坑
也不是来自于刻在石壁上的龙型图案
而是——某种向高处去的或是
向四面八方扩展开来的威仪——
我晃了晃——
这是别人无法察觉的轻晃
是只有我自己才能感觉到的轻晃——
西北的初冬的风的确很硬像用皮鞭在抽你
西北的大地像硬梆梆的青砖
西北的天空像磨刀石,因而——
我不得不晃
不得不感到一丝卑怯!
祭祀坑
最吸引我眼球的
最让我唏嘘不已的
最让我不忍离去的还是这祭祀坑
简陋的土坑里堆满被捣碎的人首头骨
据说皆来自于十五六岁的少女头颅
它们是怎么被选中的
又是怎么被砍去的?
伴随着这一切的除了敬畏、祈盼和渴望
还有恐惧、绝望、饮泣或
撕心裂肺的哭声
请记住:这样的事情过去得并不太久
请记住:它是我们的过去。
伫立在祭祀坑前
尽管很安静
我还是听到了一种声音
尽管四周空空如也
我还是看见了一双双伸向这里的手臂——
有些不甘
有些不舍
借着一丝悲风,我在想像中复原了那一刻:
威严的皇城下面走来一群抖抖索索的少女
尽管那天的天非常晴朗
但是它还是暗了一下——
尽管那天的风吹得挺长
但是它还是断了一截——
尽管那天的皇城很坚固很威严
但是它还是松动了一下——
一把骨针
据考证它们均来自于小羊的趾骨
是羊身上最精致最有力道的那一部分
更何况还是正处于生命旺盛期的小羊
其韧性和坚固都没得说
每一根都像我们使用的牙签这么长
这么粗细
区别在于它们每一根都来自于比它们自身
要大得多的骨头
要一条一条地切割
要一圈一圈地打磨
直至把一头磨细磨尖还要在
较粗的那一头钻孔
这些手工让现代人看来觉得并不难
可是那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早期
我们的祖先还不会使用铁器
那过于精细的和过于高大的
都有着同样的难度
瞧!那骨针上的鼻孔多么微妙
仿佛穿过它的不再是一根线
而是一束光或被施了魔法的精灵——
能让它们连结起的肯定是巍峨的帐幔
和华丽的彩服
通过它,我们在很早的过去就有了色彩有了制式
有了庄严和美
玉壁
隔着玻璃柜
我很想摸一摸
亲自感受一下它的光滑、细腻、凸起和低洼
感受一下四千多年前的温度、手感和力度
感受一下磨制它的这位工匠的向往、寄托和渴望
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风、阳光和雨水
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呼吸、停止和奔跑
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生与死……
梦也,《朔方》副主编,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大豆开花》,散文集《感动着我的世界》等。
诗记石峁遗址
张晓雪
一
越来越大的风,冲撞破碎的石头、
完整的石头、哭泣的石头、沉默的
石头。
冲撞贫穷的石头、富贵的石头、
被砌死的石头、被推倒的石头,
被雕刻的石头,被摔碎的石头……
二
越来越大的风,堵住了石头欲说出的
那些喧嚣、云锦和伏在城池中细小
密集的睡梦。
无人留意时,它转身摁住了荒草和
云朵的低语:神木新鲜,石峁陈旧。
一切失散的阴影,正在寻找彼此
残缺的部分。
三
城墙内,无始无终的事物和虚度的
光阴越久越坚硬。无所谓孤独,
无所谓万物具毁或仓皇潦草。
扔在身后的秀木、日光和雨水
从不告诉任何人它的前世和来生。
鸡鸣犬吠沉寂时,巨大的沉默
屏声静气,像一个结果,在原地
冷硬,深陷,蚀骨。
四
此时,城池混沌,玉器剔透,
被砌进墙缝并非本愿。它把一部分
真实隐藏了
——命运 ,留在少女手腕上是美德,
留在石缝里是外面有光
却黑到尽头。
它拒斥温床或靠山。不触动生死,
不记住舍弃之人。以至于无瑕之白,
被流年轻掷多次,却一无所碎。
五
那些手缝丝绸的人,失踪多年
已无从辨认。数枚骨针还骨骼于不朽,
被新时光擦了又擦,继续缝补秋叶、
薄霜和一再拆解的伤痕。
我暂时称它为失而复得的神话。
称它为密密的布置和一副好心肠。
六
此时,我看见旧日子垫高的城墙,
旁若无人地传递着一个又一个朝代,
传递霞霭、暮鼓和战场。
清点不归之途中遗落的石雕、贝壳
和口弦琴。
少女消失了,劳动者和剥削者消失了。
赞美和凌辱一律幽闭为废墟。
陶罐、锐器、壁画,一半抛闪隐喻,一半
亮着精湛的手艺。或许,其脊背早已
被时间刺透了,却不敢发出一声
啼哭。
七
城外,秃尾河泡在水里,无端漫长。
就这样一生近了,又远了。宽阔
没有增加;流逝,没有减少。
蜿蜒之时,它顺着石峁落在低处的
神迹,用力甩动绵延的尾巴。
八
石头,石峁。石峁,石头。
仿佛一堆孤儿,不见一人照料。一个
与星辰与花朵一起堆积过的地方,
麻线起舞,头顶月光。
又该叫
什么地方?
张晓雪,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莽原》副总编、编审。著有诗集《醒来》《落羽》等。
石峁诗篇
林 雪
在皇城台上听骨弦琴
那时的五月是和平的。瓮城
暂无火炬或烟雾警告战事
那时秃尾河水大,不时有扬子鳄游来
那时染上铁锈红的苎麻旗招摇
鸽子无信可送,兽皮绳不捆绑俘虏
只用来琢玉。那时肠卜者暂时不喋血
他占卜上次杀戮剩下的内脏
那时高家堡还没有高氏宗族
远处的大海沉睡着。那时苎麻过于茂盛
乌云低垂时会变成黑毯铺到天边
随着星星在山后发亮
此刻,到处弥散的唯有沉寂
打破它的是一支骨弦琴
那时扬子鳄上的背骨还没被刻上字
簧字也没有入诗。那铮铮或嘤嗡之声
都无法用文字形容
可类比为此时远处的犬吠
还是一头已经开始拉车的驴叫声
或者是一只公鸡的啼召
这是秋季美好的一天
瓮城之西正有一场盛大的日落
低矮却令人惊叹
那时的全部浩劫仍心有不甘
拒绝消解成
今天美好的代价
遇见这一个
“这里是外城东门门道入口
北墩台2号探方里的 24个头骨
女性占23个。后脑平整,顶盖均有缝隙
个别枕骨和下颌部位有灼烧过迹象”
当解说词引用了解剖学语气
时光简洁平庸,谁能毫无悬念的离去?
但那句“个别”将在时空里
劈开一道非凡的裂口
把想象驮往公元前两千年的时刻
线索打开航路,证据链逐渐完善
于千万个活在那些时光中的人之间
塑造出一个个别并非易事
个别的她有类圆形眼眶
有柔和下颌角,“外翻不明显”
额结节显著,蛋白质略多于男性
即使这般,又有何益?
个别的俘虏或者奴隶,注定要被摧垮
被杀死才算完成
朝代迟早注定要被替换掉
这就是个别人或群体的代价
是时间对历史核销的一项成本
但这一切又有谁知晓?
余生有限,只为缓寻世间好物
看见了一个个别在群体中的死亡时
我的人生已经往后翻了四千年
再也无法回头把那一个个的个别挽救
林雪,辽宁省作协副主席,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著有诗集《大地葵花》等。
石峁! 回来
度母洛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大鹏留下羽翼
历史留下泥尘
象的腿刚露出半截
马啊,你就现形了
你把夏朝周朝给活生生地拽回来
把两千年前皇城台上吹响鹿角的人
给唤醒了
石峁! 回来。
残骸下,祭坛上的冷光依然晃动吗
城墙边被砍下的少年的头颅还在哭泣吗
我只听见所有生命都在喊自己的娘
生者喊,死者也喊
娘为了应自己的儿
一遍遍地活过来了
远行的人,叶落,归根
石峁, 回来。
从来没有一样东西是一去不复返的
如这废墟,它在地府里藏了那么久
租期到了,它又还给了阳间
于是时间把你还给了我
把我还给了你
逝去的面孔重新彩排
梦,死灰,复燃
石峁。回来。
石峁,和地老八荒的落日回来
和苦难侵染的勇者回来
和被遗忘的殉葬者回来
和黄河西岸的烟火回来
和远古的喧声回来
和马回来,和我回来。
和西北的风回来。
以帝的身份和儿的身份。回来。
度母洛妃,原名何佳霖,香港文联副秘书长,《华声晨报》副总编。
榆林六章(外一首)
李 瑾
一
抵达榆林,我首先进入的是一场不被
理解的风,高原、黄土和孤零零的树
都在风中获得了
暂时停顿,我替
它们摇曳,替它们喊出几只鸟,当鸟
冲天而起,整个碧空显得安静而宽容
现在我深深陷进
丘壑之中,地表
和瓦砾都在等待迟到的雪,等待着雪
落在中国,落在前代,雪则等待着我
落在傍晚,和它
一起,将无处皈依的钟声,收拾干净
二
多么准确啊,当落日回身,整个高原
露出干净挺拔的
骸骨,我不言语,我只有储存在黄土
里面的蝃蝀之声,这些声音不会收留
什么东西,除了
面具,它可以容忍草木丛生,容忍被
时间抛弃的饰物,一次一次挂满淋漓
且又固执的人世
我坚持认为高原是悄悄隆起的,其中
堆满苍茫的人心以及百无聊赖的隐私
三
黄土练习修建自己。秦长城和沙地柏
在人间汇合,又蜿蜒消失。没有什么
值得留恋,包括
比尘埃还低的动物,它们打洞、生育
用对自身的怜悯完成宇宙间最原始的
更替。没有人能
获得一切,道路辗转向前又迅速退后
一阵阵风搬运着沙丘,里面有无数个
灵魂在反复醒睡
我坦然接受这种
搬运,在这里人人都会分解聚拢,并
在无望的时光中变成无数流动的山体
四
正午,一个诺大的国家就在我的脚下
黄土中,有苦难,有辉煌,也有很多
纹饰在石头上面
窃窃私语。它们
在谈论什么?万千生灵的去向,还是
陶罐里面有没有果腹的黍粟?在宫殿
入口,有人点燃
一支香烟,缕缕烟丝和他无端的想法
迅速溶解在草里。现在,城堡、公元
和我有相同的忧伤,寒风吹过,那些
被击碎的头盖骨,还怀着辽阔的怯意
五
在高家堡。时光
如此缓慢,尚容不下一颗木制的人心
我们自石峁古城而来,鲜花、野果和
某种贪恋都瞬间
失去意义。两个老人窝在街角,一只
纹路斑驳的猫望了望他们,又无声地
拐入虚掩的光影
这些光影注定和
我们一样领受着尽头,并在日落之后
被逐一熄灭的灯火宽恕:我喜欢一切
琐小,也和不经意的流逝,保持亲昵
六
这条河一定知道整座山和时间的秘密
在龙泉山上眺望
暮色匆忙,植被
完全不需要生机。河水已被冰冻覆盖
星星和一切往事拒绝出入。但我猜想
河床之上,有鱼
手持鳞片,在两个世界里面游来游去
这座秃山,让我心生悲悯又无限欢喜
秘密不需破解:它比我提前来到这里
石峁古城
一个国家会从哪里出发,高原、黄土
还是一年一回头的荒草
但我坚信,这些一定是终点。
在石峁古城,北风为
万物的法则,而我为自己的,当我在
荒废的城墙前
矗立,一组破碎的头颅
如此平和安静,以至于我忘记了喊疼
我能感受到的,都保存在短暂中,都
和永恒无关。抬起头来
白云深不可测
却清晰地留住了一只烈鸟飞过的痕迹
一种浩渺的蓝,则持续献出简单之物
我看到了故国
看到了无数石头将自己
视为旅途,看到了一些纹饰喃喃自语
仿佛语言是这样一座寺庙:它收容着
慈悲、命运、罪孽,又
一一送往人间
现在,我就是一座古城
我有四千年的风景,也有悠长的一瞬
我站在这里,黄土,是另外一种时间
李瑾,有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发表,著有诗集《人间帖》等多部。
石峁行(组诗)
李晓峰
他们
埋着黑色热能的干燥地带
我看见,同时矗着一群
以钙为生的人
每逢驼色的傍晚与清晨
他们不停活动在石峁中
他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石峁更知道他们
在干什么
秃尾河抚平了万年石兽
每逢白炽的正午
从似城非城的洞口
都能传来
他们湿润的声音
那时的天堂
我想,这里大约是
第一个天堂的遗址
那时的天堂
还不懂修饰。
多少年了
城堡们如旧如初
秃尾河远来远去。
我想,那时的天堂
一定还不是
地狱的宿敌。
榆林的一个早晨
冬至以后,泉水松动,树木们
还是鬼一样精瘦,黑魆魆的
守待另一场绿色运动
土地还是一惯老厚愚钝深不可测
我数次嗅到原野上烤熟的嫩玉米
听到蚯蚓在深耕看不见的地方
它的眼晴和声音甚至染上
起义的神色
这冬天的早晨有的是热饭
却无法蹭到熟悉的味道
我看到遥远处,那片沙漠里的石峁
那种自带着神工鬼斧般的激动
喝了几大杯水,我想起某件事
又从暖气片上
拣吃了几只苍蝇
神经质
刚飞过山川秀美。
但靠近这些巨石
瞬间,我便爆裂成一粒接一粒
马队似的沙子——
这些突起来的野茫茫的
遗忘与展览
用数不清的马蹄声,
在遍踩那些几千年了的
烂熟于心的修辞……
闭上眼
右胳膊的肉掉了
露出白骨
没有流血。
左胳膊的肉掉了
露出白骨
没有流血。
腿上,也没有血。
秃尾河上,没有血。
这全是我闭上眼
在石峁城看到的。
某年在高家堡
飞到神木的时候
水阔浪平的红碱淖
正高贵得一脸冰封
毛乌素沙漠舒舒坦坦
在朔风吹拂中深度冬眠
感谢路边的高家堡
这个文化模样的财主
以围桌会议招呼我们
它的石峁,身披高原之光
神一样照耀我们
四千年街市
五百年城池
原始袒露
让身边的秃尾河
看起来更加像一个
颇多来历的好女人
而此时,更北的地方
有人在爆料与此地
有关的热点
给到来的新年
平添节日的波澜
李晓峰,全国公安文联会员,著有诗集《行走的野草》,曾获《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
信天游一样的风(组诗)
南书堂
风吹石峁
风在吹,梦已破碎
年代太久远了,被挖出的物件
都有一副模糊而残缺的脸
风在吹,像深深的安慰
曾经的恢弘、繁华,毋庸置疑
如果你足够心细,还会
从那些陶罐、玉环、壁画里
看到更为隐秘的东西
星宿陨落,世事无常
古城遭遇了什么样的坎,终归于黄土
我的每一次追问,都划出一道伤口
风在吹,唯有风,能给它止疼
像一个四千年前走失的人
它已无法与我们沟通
只能默默地看着我来而又去
默默地听着风从远方
带来好或者不好的消息
高家堡记
我确信万物有爱
我确信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
在此拉过手手亲过口口
我确信秃尾河与永利河的相依相偎
是世上爱的范本
我因此确信,高家堡的高贵血统
成就了一个边地古镇孤傲的心
商旅多艰险,乱世尽狼烟
但这里的人坚持认为,祛除灾难的办法
是把刻于石头的佛,再刻入人心
我看见,门墩上晒太阳的老人
皆慈眉善眼
冰封住了河面,像
替相爱的人拉上了窗帘
城墙虽几经修葺,仍只对某种比喻感兴趣
而没有被训育成舞蹈队的彩龙
寺庙寂然,巷子清冷
事物们以近乎偏执的安静
诠释着古镇的美学
只有风,信天游一样
信天游荡
登上城楼的一刻
我想古镇是对的,不然
天上的星宿怎么会夜夜前来
与人间灯火摆开棋局
落日多坐了一会儿
落日落着落着,坐在一个树杈上
不落了。它是有意的
似乎知道我来一回不容易
应该把龙泉寺的庙宇看完
我不忍让它等得太久,但也不愿错过
一尊佛在雕塑家手中的完美诞生
就又任性了一回
没想到的是,直到我走出寺庙
它才走下树杈
像我一样,急匆匆回家
又见石窟
问石壁上为什么会有窟洞
相当于在问:人为什么会长眼睛
是的,眼睛
在我的家乡陕南,在龙门,在敦煌
今又在陕北高家堡
我见到的石窟,虽形状各异
但都仿若世间的眼睛
同样在看世界,我们眼中
万物仍是繁复的万物
到了它们那儿,却全变成了佛
我们眼中,有喜有悲,阴晴不定
而它们除了平静,还是平静
难道这仅仅因为
肉质与石质的不同?
每次与这些眼睛对视,我都败下阵来
这次也不例外
每当我转身离去,这些眼睛
似乎都在完成着我能否作为一个佛
或者佛的某个器官的
审视和选择——
这次也不例外
南书堂,《商洛日报》总编。著有诗集《紫苜蓿》《临河而居》等。
石峁笔记(组诗)
王 琪
旧址前
残云和寒风经过这里,不停留
也许会落至别处
这迎纳季候、粮草和先祖的厚土
任何时候在任何一个角落
必然迎纳如此丰富瑰丽的遗物与风情
苍天有眼,赐予石峁神秘而久远的陈事
作为后来者
能从残垣断壁中,从历史的缝隙
看到四千年漫长悠远的光阴
停驻在这里,再无彷徨
像土黄色的光斑,深深附着在
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的皮肤和子民们的脸上
汩汩流淌的阳光
把比旧年份还旧的岁月拾掇一起
缝制进线装的书简
皇城台上,再无威严的诏令、奏乐
寂寂江山被寒风摇落之处
只有靡靡之音从苍茫天地间依次传来
风尘搬走多少无常岁月
却从不为星光与日月所动
还是那古老的风声与滔滔水流
年年歌唱着古往今来的兴衰
而骁勇善战的马匹不见了
刀光剑影的场面不见了
在残缺不全的旧址断层
需要探寻与追问的,无疑都在记忆深处
没有一只昏鸦可以悲鸣
在陕西偏北的神木
冬天里的石峁
把四千年前的面目呈露天下
令人触摸到岁月之重,与生命之轻
高家堡镇
阳光四处流淌
从容地倾泻,不折不扣
从天空一路奔走到深冬的人间
落在古镇上的大小街巷
所到之处,都是一副安然闲散的样子
看不到几个人影
只听得细碎的风簌簌吹着
带来无法揣透的秘语
苍生无限。我请求自己
成为枯枝上悬挂的野酸枣,或屋顶上的一片残雪
蹲在供销社门口的一位老者
旁若无人地抽着烟
他深邃的眼神有些迷离和飘忽
但不知藏着多少往事
空落落的老院子
也许,就是他晚年最好的住所和最终归宿
疾驰而过的车辆
扬起一地枯叶,消失在古镇尽头
一条拍过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仿若六七十年代的街道
唤起了许多人激情汹涌的火红记忆
而远处的空旷之美
由山川与河流全部无偿献出
这倍感荒芜,令人揪心的冬日里
我想抱着东风照相馆前那棵古槐,仰天长叹
让照过来的阳光再多一些
让这静谧如斯的古镇上
再无人间的冷和苦
经秃尾河
冰封大地的原野之上
一条河流的出现多少有些突兀
当它犹如白丝带一般飘来
这深冬的陕北大地,仿佛不着边际
风不吹,草不动
一条名曰秃尾的河平静地伸向远方
这是你想象不到的旷远与冷涩
即使高家堡镇车来车往
也仿佛没有多少生机可言
枯木沉睡,大鸟此时不知去向
光的影子令人迷幻
一条凸凹不平的路伸向石峁山,而人迹难觅
春草的种子遗落在秃尾河两岸还未破土发芽
子民们忙碌的劳姿定格成一幅生动的剪纸
一曲曲信天游飞出沟峁山梁
唱出几辈人心底的酸楚与欢愉
秃尾河不管这些,它发出刺眼的光芒
带着无法捕捉的旧年斑痕
横陈河滩
即使时光逆流而上
也不一定能让下午的秃尾河解冻
爬上龙泉寺、千佛洞、万佛洞
趁机再多停驻片刻吧
等一等寒意徐徐漫过之时
沉寂的秃尾河从波澜不兴到浪拍千石
是何等的漫长,而又深情几许
王琪,《延河》下半月刊常务副主编,著有诗集《落在低处》《秦地之东》等。
秃尾河
张凌云
问石峁古城
一
不是庞贝 不是罗马
埃及的金字塔也变得暗哑
谁想起在此处筑城
谁把孤独的神圣雕成作品
谁留下山道上第一道脚印
谁把滚烫的信念带到此处播种
谁把高贵和低俗用人来区分
谁把战争与和平用人来打拼
谁是四千年前风中的雷霆
谁是石头墙上闪电的灵魂
谁纺织了苎麻织品
谁把鸵鸟蛋送进古城
谁用马队送来玉的芳韵
谁的头上喷出王气的光环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谁知道
夜晚的月亮怎样对石头微笑
神是人造的
人又是谁造的
智慧的诗人们只会编织
猜疑永远多于释疑的信息
二
这棵城墙上的老榆树
弯着身子,向上探寻
带着千年风雨的询问
摇曳着古老的传说
谁,曾在这里壮志凌云
谁,曾在这里张弓怒吼
那长长的砾石间,一路穿越
那闪闪的玉刀中,寒光湮灭
熊熊战火在呐喊中慢慢偃息
潇潇箭簇在岁月中纷纷陨落
这棵苍老的榆树啊,驻守无言
看那风涛沙浪,将故事撕碎
我们重新搅动烟飞灰灭的历史
明月皎洁如初,静默无言
一切询问在天空下重新聚拢
秃尾河
我因你而变得深情
浪花歌唱了我的童年
河岸构筑了我的胸怀
那匹垂垂的老马,纵是千年
也跑不出记忆的滩涂
我曾在你的怀里呜咽
在你山暖水长的臂弯里
驻足、冥想、一路歌唱
秃尾河,芦花鼓荡
高家堡,悠悠情长
我在石峁城边回望
尘土中寻觅逝去的绝响
暮鼓晨钟,稼禾疯长
我是你四千年之后的儿子
聆听着旷古的冬夏春秋
多少年来,你如此孤独
黄河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回响
那是对你撕心的召唤啊
我的母亲,黄河的恋人
你带着鸳鸯的欢鸣
孩童的嬉笑,久远的秘密
带着高家堡沉重的烟火
我倾尽一生的怀想
将幸福的恩泽一路传唱
秋天的一枚骨针
这是缝制岁月的芒尖
在这个秋天,在这个
被坚草和地椒漫卷的荒野
向秋风宣告久远的温存
沉寂的石城此刻醒了
多少年,这枚骨针
镌刻着先民的目光
饱藏着遥远的体温
在风尘里滚动
在泥土里细细倾听
在石缝间久久凝望
听春秋风云变幻
秦汉金戈铁马嘶鸣
锄镰隐隐敲击高原
望长城蜿蜒跌落
唐彩宋墨黯然褪却
望炊烟攀升,河流渐落
这一穹浩瀚的星空啊
是它游弋的大海汪洋
从麻线开始
从第一针开始
从寒冷败退开始
星移斗转,珍藏它的人
音讯全无,唯有这枚骨针
静听着秋天的猜想
悠悠城堡
一条秃尾的河
把干渴的城堡浇灌多少年
石峁山的石头墙
把时间一点一点收藏
南河湾的水稻田绿浪滚动
三里墩的玉米地蝉声窃窃
高家堡是边墙的一粒纽扣
系结住纷乱中的安宁
摊开历史的画卷,如今
康熙吃过的豆腐依然滚烫
蒙古军队的蹄声杳无音讯
戍卒振臂击破的长空如新
张子英的盒子枪锈迹斑驳
炙热的红色星火凛然如初
刘大荣的骡马队渐行渐远
黛色的屋瓦上药草弥漫
三街,十六巷中喜怒哀乐
来来往往,穿梭其间
是谁种下这一粒城堡的种子
是谁拓垦了这一方塞北蓬瀛
又是谁,在这里泪眼婆娑
还有谁,将在这里含情脉脉
记忆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城堡
记忆在眷顾这一方柔弱的水土
当崭新的面孔瞻望,未来
过去,现在,在这里相遇
张凌云,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处长、高家堡镇党委书记。作品见《延河》《诗选刊》等。
玉或者陶片
闫秀娟
石头的气息
泥土的呼吸
在谁的身体里
编织着
四千年的质地和光芒
四千年的
爱恨风雨
坚硬而透明
四千年的话语
都在绳纹里
在胸口
在眼眸
在一个玉人头像里
四千年都不肯转身
闫秀娟,神木市文联主席。著有诗集《云影子》《手影子》《光影子》等。
遇见石峁
吴成峰
苍茫的大西北埋藏着汹涌的海洋
凛冽的北风啊回荡着汉子的秦腔
车窗外,沟壑纵横,丘陵跌宕
中国,古老的中国,和风光一起,跳入眼中
石峁,我们来了
都城,石雕,沙地柏……一尘一埃
都见证着历史
也即将化作押上韵脚的一句句诗行
尘土之中,有为了尊严掀起的惊涛骇浪的战争
有为了平安而筑成的扑朔迷离的行宫
当然,也有围坐一堂把酒言欢的手足
石峁,你在此等候了四千年
也孤独了四千年
但自从你探起头来张望
就足以证明你惦记着我们,惦记着
并不遥远的一切
石峁,这个略带怀旧色彩的名字啊
吸引着无数勇士,前来探险和仰望
石峁误
梦 野
时间
长在皮筋上,从冷与暖里
在暖和暖间
越拉越长
越拉越长,拉出最细小的一段
揪心处
快要将石峁
扯断
越拉越长,黄尘落下来
踮高脚尖
当初未必叫石峁
未必有峁
未必有峁上的时间
越拉越长,心跳出胸部
一颗心变成无数颗心
从心与唇间
在唇和唇里
方言
一股脑儿跳下
越拉越长,摔伤的不是方言
不是方言领导的身体
不是抓疼身体的汗滴
不是翻越汗滴的黄上
我看见,摔伤的是时间
针
不在钟里
梦野,神木市文化馆副馆长。著有诗集《情在高处》《在北京醒来》等。
重访石峁遗址
破 破
谁人的都城
失落在星月的光辉中
供后来者观赏
四千年前的先祖
在此守望
在时间的尽头
我们终将一无是处
石头裸露在外
围绕一座空城
四千年留下了美玉
也留下了更多的石头
山下的居民
早已不再弄瓦琢玉
只有名叫玉的女子
在乡土中国一代代成长
破破,原名赵雄,著有诗集《旅行者与灰尘》等。
石峁
张志明
黄河之水,
奔腾不息5000多公里。
浪花淘尽英雄,
洒落沧桑。
华夏文明,
源远流长五千多年月。
留下古老传说,
断垣残墙。
石峁之村,
一个曾经没落的普通村庄。
一群朴素的农民,
黄土高原的边缘,
黄河流域的腹地。
石峁遗址,
一座四千三百年的古老石城。
巍峨的外东门,
宏伟的皇城台,
神秘而荒凉。
石峁文化,
数以万计的精美玉器,
造型各异的石刻雕像。
骨器、壁画、陶器……
无数未解之迷深深埋藏。
石峁文明,
庞贝 罗马 金字塔,
良渚 陶寺 二里头。
建城 铸铜 刻符号,
智慧的先民创造着辉煌。
石峁王国,
祭坛 墓葬 宫殿,
翁城 马面 广场。
多少美丽的少女颅葬城墙,
一个庞大的古国屹立东方!
张志明,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石峁寻古(外一首)
肖 峰
细雨迷濛
石峁披着神秘的面纱
等你喜欢的美男俊女
顶着花伞
在石峁山上寻古探迹
传说中的女王
灵已归天
而她居住过的石峁古城
到处可见遗留的实物
石头墙、人头骨、玉石、壁画、石刀、石斧……
四千多年前的人类生活
惊心动魄
我们站在石峁的山顶
环顾四周
感觉薪火相传的日子
处处溢满大地的芬芳
石峁的眼睛
石峁的眼睛
刻在石头上
垒在墙体里
如玉一样稀少
弥足珍贵
石峁的眼睛
不单纯
而是充满神秘和诱惑
谁想打开石峁的历史
只要看看这一双
刻在石头上的眼睛
就会找到
石峁独特的精神图腾
以及打开石峁密码的钥匙
肖峰,陕西省能源化工作协副主席。
石峁诗篇
郭少艳
千万别放他们进去
总有一批旅客
要去石峁遗址的考古重地游荡
走走看看
停顿叹息
皱着眉头瞅一瞅
不踩完每一寸黄土不回头
不摸完每一块墙砖不罢休
不听完每一句讲解不肯走
千万别放这种人进去
否则他们肯定
要举家搬迁住进去
要跟石峁先民
称兄道弟
每天隔着玻璃展柜
以一敌百
应对各国游客、各国盗墓贼、
各国文物贩子和各国考古专家
数以千计的好奇注视和窃窃私语
别让文物开口说话
别让文物开口说话
文物够孤单
请允许他沉默寡言
开口说话说什么
口述家史吗
几经辗转
只零星记得自己的出土地点
是在东方古国的石峁!
别让文物开口说话
相识一场
你知晓他的纹理、划痕、密度、市场价值
他对你却一无所知
不曾得知你的国籍,你的发票字迹
和你讨价还价的语气
别让文物开口说话
请让他回家
郭少艳,神木市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