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模式下城市滨河特色景观的营造

2019-03-18郑兴兴陈林祥种江文陈静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郑兴兴 陈林祥 种江文 陈静

摘 要:水岸是跨河城市的“窗口”或“客厅”,也是城市和乡村生态文明、文化文明的所在地。“水”给人以美的快感和美的享受,“岸”给人以绿的视觉和生态的平衡,“城”给人以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的奉献。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得人类生活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滨河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问题严重。文章以城市滨河特色景观设计为主,在介绍宿州新汴河两岸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共生模式下城市滨河特色景观的营造方式和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为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底蕴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宿州新汴河;边界共生;景观互融;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中夺目的一部分,主要为游人提供游憩与休闲的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这块充满农牧生活气息的地区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滨河区是城市生态环境比较薄弱的区域,此区域包括陆地、水体、水陆交接地带,非常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恶化。通过选址分析发现,以新汴河为界,两岸景色对比明显,北岸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南岸东段鲜花遍野,基础娱乐设施完善,宛如两个世界。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边界共生”这一概念,让北岸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与南岸和谐共融,使人充分领略到与城市地域文化的交流,着重表现人与生态、城市的和谐统一。

一、规划设计项目概况

宿州与江苏、山东、河南三省接壤,位于大陆的中心地段。宿州市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宿州历史悠久,有齐白石等历史名人。新汴河是20世纪60年代人工开挖的一条河道,流经河南、安徽、江苏3省11个县,下游在江苏省泗洪县注入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干流全长127公里,流域面积6562平方公里。新汴河景色优美,富有神韵,河水清澈,花秀草芳,生态环境宜人。景区两岸大堤上150株景观树构成茂密的层林,拥有上千亩花卉。2014年底,新汴河风景区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水利风景区”。2016年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7年新汴河景区陆续开工建设五项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景区“一点两线”布局,充分彰显文化、民俗特色,提升景区硬件水平,全力打造国家4A级风景区。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势下,沿岸仍有地方与周围格格不入。在进行场地调研时发现,该地区存在建筑空间功能复合、土地资源浪费以及城市发展边界化等问题。随着景区的建设,树种类别减少,花卉种类也急剧减少。希望通过规划将城市空间的生长边界和自然环境边界进行融合,解决城市建筑与自然、人居活动与动植物群落、保护与开发诸多对立因素的共生问题,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二、项目现存资源及现状分析

新汴河所在位置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774~895毫米,年均气温15.7℃。冬季十分寒冷,时间比较长;夏日炎热,梅雨期持续时间较长,降水集中且量大。新汴河流域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逐渐增大,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旱灾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前期政府规划了“一点两线”,“一点”为汴河博物馆,“两线”为北岸历史线、南岸民俗线。本文规划选址为尚未开发河段,原选址绿化率达到90%以上,多为柳树、榆树,吸引了不少野鸭。规划内虽然绿化率较高,但是品种为柳树,树喜水却也吸水,加剧了水土流失。

选址周围有大量居民,且临近景区,人流众多。道路分别为拂晓大道、人民路、206国道,交通便利。选址附近水源充沛,水质清澈,自然环境优美,两岸大堤上浓密的树林、护坡和“生态岛”上各种野花组合,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背景林和绿色屏障,极目远眺,汴河像飘起的玉带;蜿蜒的休闲健身步道、色泽鲜亮的自行车道和临河栈道依势而建,高低相接;100多块水科普宣传牌,将水文化知识寓于游乐之中;3个儿童乐园中设有攀岩场、秋千、跷跷板、沙坑和滑梯等,增添一份童趣。新汴河南岸已有相对健全的综合性景区——宿州市新汴河水利风景区,西起京台高速,东至宿州闸,全长14.36公里,总面积840公顷,水面面积340公顷,其中拂晓大道桥至京沪铁路桥为主景区,全长3.9公里,面积220公顷。整个景区创意精巧,布局严谨,个性鲜明,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及浓郁的人文生活气息,是集防洪蓄水、生态科普、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广场集会、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南岸的优美风景更加突显北岸的荒凉,使得两岸现状对比鲜明。北岸的荒凉与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新汴河水利风景区的整体发展,通过对南北岸的现状进行分析设计,希望能够加强新汴河两岸景观的和谐共融。

三、滨河特色景观的规划目标与营造方式

(一)规划目标

依据当代景观设计手法与本土特色相结合,为了充分体现滨河绿化休闲区域的城市空间特色与魅力,在设计北岸时紧扣当地文化,充分运用滨河的地形地貌以及附近的自然风景资源,突出景观的多维表现力,并通过材质、色彩以及装饰细部的协调与处理,力求多层次充分表达滨河景观的舒展、柔和、动感。采用功能错位、休闲多样化的思维方法,将滨河景观、宿州文化和现代城市之发展特色节奏统一, 使人充分领略城市地域文化。

(二)营造方式

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的互利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在规划地区内结合共生,营造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处,规划中将當地的文化历史融入景区的设计。在绿植配置方面,种植丰富的植物,掌握它们的习性,根据不同的花期等方面,使规划地区内一年四季皆有花开。景区内设有游览项目以及体验项目,使人不仅可以远观也以可近玩。设置露营区,让游览的人能够有不一样的夜宿体验。设有采摘以及树屋租赁等项目,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城市找到一份宁静。娱乐设施健全,可以供市民及游客休闲健身,优美的风景是陶冶性情的好去处。这一系列设计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唤起人们崇敬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初步根据周围道路以及河道的分布进行规划。在规划中,围绕“一轴、两线、三廊道、多节点”四个方面对规划地区进行重新规划:

一轴。在新汴河水系两岸与沱河交汇处进行围绕新汴河的滨河景观改造。

两线。以新汴河为界,形成北岸历史文化线。宿州历史悠久,博物馆以及名人纪念馆等都在考虑范围内,南岸的人文文化线,通过植物的配置以及其他各方面实现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通过两大主线展开各区域的规划,促进规划地区的完整性。

三廊道。第一,经典游览廊道。经典的游览,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经典不仅是一人的经典,还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审美的游览景观。第二,生态展示廊道。生态展示廊道不仅有室外的生态作物,而且建有室内展馆。展馆内不仅有大量种子以及植物标本,而且有智能化视频以及植物卡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能够体验不一样的未来科技,通过有趣的小片段来让祖国的花朵了解更多知识。第三,深度体验廊道。在了解种子习性以及生长过程后,游客可体验播撒种子、观看种子生根发芽结果,体验收获的乐趣,感受其中的美妙。游客通过三廊道的参观深刻体会种植采摘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通过采摘活动回归田园,缓解压力。

多节点。采用节点的方式吸引周边的视线。节点在景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各个部分的特色,把全局串联在一起。从改造地形、构建植物群落、配备植物等入手进行规划,以充分发挥节点的作用。

通过“一轴、两线、三廊道、多节点”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观赏、游览、休闲、娱乐,同时也可以起到教育、传承的作用;不仅具有文化传播、科普教育的作用,而且也让现代人更加“接地气”。规划后将形成沿岸优美的风景线,展现人文、历史等和谐共处的未来景象。

(三)设计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案例的景观建设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在植物配置上尽量选择乡土树种。

2.生态性原则

生态优先,任何景观建设都不能在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在研究本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植物配置,整治河道的过程中尽量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整体设计要突出“大绿量”的特点,让绿色融入人们的生活。

3.以人为本原则

充分考虑参与者的使用感受,考虑人的舒适性、参与性、娱乐性需求,滨水区域适当设置亲水区域,功能设施和场地尺度要人性化。

4.特色性原则

主题鲜明,富有特色,景观设计要突出主题,因地制宜,传承本地区域文化,形成独特的景观风格,打造水、绿、堤、景、路和道有机融合的和谐景观。

四、结语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范围内水域和陆地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对城市来说是重要的场所,我国在滨河景观的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暴露了很多问题。做好滨水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在探索及设计过程中应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充分发挥滨水景观的公共性、开放性、亲水性、文化性、统一性、可持续发展性,提高滨水陆地过渡空间的功能效应,塑造城市的积极形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城郊休闲型风景道规划设计策略
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