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放宁古塔,其实有人在那里过得不错

2019-03-18竹映月江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9年2期
关键词:满语犯人

竹映月江

清宫戏中,常常出现大臣犯了罪,被罚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的桥段。那么,这里出现的宁古塔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它会让犯人们谈之色变呢?

一、宁古塔由来

清代的宁古塔其实有两个地方,相距25公里,分别称为“新城”和“旧城”。

旧城是当年努尔哈赤驻军的地方,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古城村。康熙五年,迁建新城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因此,宁古塔是关外的一片广阔区域,并不是一座塔。

那么,宁古塔既然跟塔没有关系,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

这就要从宁古塔所处的历史时代说起了。在清代,当时的国语是满语,宁古塔又处于关外满洲人的故乡,自然更加是用满语来命名了。

在满语中,宁古的意思是“六”,塔的意思是“个”,所以宁古塔本身的意思其实是“六个”。

这是因为相传当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居此地,各占一方。清军入关后,这六个兄弟被尊称为“六祖”,当地至今仍留有六祖城遗址。

二、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的传言是否属实,如今已不可考。但清代人把流放宁古塔看作是走向人间地狱,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宁古塔到底有什么令人恐怖的地方,为什么清代人这么害怕去宁古塔呢?

首先宁古塔位于关外苦寒之地。清代流放宁古人的人,很多都是南方人,有的甚至是一直过着书斋生活的文弱书生,又或者是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年官员。

宁古塔地处偏远,流放犯人的交通工具又基本上靠步行,因此,对于这些身体素质一般的流放人员来说,走到宁古塔和走到天边去也没什么区别了。

其次,宁古塔的自然环境恶劣。曾经被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在给他母亲的信里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流放的犯人大多衣衫单薄,不习惯北地严寒。宁古塔冬季的气温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因此每年冬季都有犯人大批死亡。

难怪流放的犯人方拱干说:“人们都怕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第三,宁古塔当地的披甲人可不是那么好相处的。所谓的披甲人,其实各民族的降人,本身的地位就够低了,流放的犯人如果成为披甲人的奴隶,那就是妥妥的食物链底端了。

而且宁古塔距离北京4000公里,就算发生了虐待犯人的事情,也不会传扬出去,这些流放犯人过的日子,想来必定十分艰难。

三、适应宁古塔

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那些被流放的犯人也逐渐适应起流放的生活了。

因丁酉科场案被流放的诗人吴兆骞,在宁古塔生活了22年。

他到了宁古塔后,发挥自己文学特长,在宁古塔开馆授徒,渐渐的名声大噪,成为当地官员的座上宾,巴海将军专门聘吴兆骞为幕僚,随同他一起陪宴陪饮,诗歌唱和。

后来吴兆骞的好友找了明珠帮忙,将吴兆骞纳资赎归后,吴兆骞反而开始想念起白山黑水间的生活,南归后仅仅三年就去世了,临终前还想着要是能吃上一口宁古塔的蘑菇就好了。

绍兴人杨越,流放宁古塔后开起了一家夫妻店。他和妻子一起售卖绍兴美食,当地人哪里尝过江南风味呢,一时间杨越的小店生意兴隆之至,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红店。

极具生意头脑的杨越继续在宁古塔开拓他的商业帝国。他拿江南的布帛和当地人交换粮食,还教当地人出售人参,貂皮。在他的努力下,当地很快形成了颇具人气的小商圈,繁荣的商业既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也提高了杨越在当地的地位。

厉害的犯人还有很多。比如吕留良的孙子是个医术高手,针灸水平出神入化,到了宁古塔后简直成了稀缺人才,不仅犯人们喜欢他,就连当地官吏也时常请他帮忙看病。

吕留良家原本是儒学传家的,谁知当初无意中多看了一眼的医书,就此改善了后世子孙的命运呢。

有时候,功成名就和流放千里看起来相距很远,其实很近。这些流放宁古塔的人中,许多都是当时名扬四海的行业顶尖人才。比如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方拱乾,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等等。

这些流放的人,即便是放在人才辈出的中原大地也是人中龙凤,到了宁古塔后,更是显示出优势。

当地官吏被这些优秀的犯人惊呆了,毫不犹豫地给了这群牛人各种优待,果然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饿不死。

随着这些优秀人才的到来,流放犯人的地位在宁古塔日益提升。同时,宁古塔也在这些优秀人才的建设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原本残酷的流放制度,就这么以另一种方式,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抹絢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满语犯人
满语角
满语位置格的用法
满语宾格的用法
满语劲格的用法等
满语属格的用法
我没注意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汉语还是满语
审判
谁的错
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