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答:铸造高效课堂的有效基石
2019-03-18赵媛
赵媛
智慧理答,指向的是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态生成状态,进行及时而机智的处理,以唤醒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和思维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者与引导者,就需要通过智慧问答的方式来凸显教师对学生的点拨与引领。
一、高度认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动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及时地认可,可以为学生明确思维运转的基本方向,其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可以有语言上的认可和体态性语言的认可。为此,教师就需要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动态,巧妙地捕捉每一个孩子在思维认知上的可取之处,通过高度性的认可,来激发每一个孩子深入思考的动力。
如《石榴》这篇课文,作者运用比喻与拟人的手法展现了石榴在秋天成熟时的喜人情景。教师围绕着这些语句进行了这样的设问:“笑得咧开了嘴”和“笑破了肚皮”是否可以交换一下位置?很多学生都认为不能,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刻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观点:“你们的想法真了不起,居然可以和作者保持一致的意见,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需要到课文中去寻找。”学生听了教师的认可和鼓励之后,备受鼓舞,将思维动力再次聚焦在这句话中,随后就有学生意识到这两种状态代表着石榴成熟的不同程度,有先后之分,加之后文中运用了“甚至”一词,更鲜明地表现出成熟程度由浅变深的原因。
二、深入追问,铸造学生深入思考的自信
所谓追问,就是在认真分析和洞察学生回答之后,以目标为方向对学生进行继续深问的一种师生对话方式。一般来说,学生最初的认知可能是肤浅而粗糙的,甚至思考的方向都是背道而驰的。学生就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者由表及里,或者由此及彼,在觸类旁通的过程中,进行深入而全面地解读。
如在教学古典小说《三打白骨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整体性关照。针对小说的故事情节,教师原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唐僧随后进行三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设置、构思情节呢?然而很多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无从下手,面面相觑。教师并没有一味地重复设问,而是将问题进行了修改:你觉得故事中的三变、三打、三责之间是否有重复之嫌?学生认为每一次情节都有变化,并不觉得重复。此时,很多学生豁然开朗,了解到作者如此设置的匠心:每次的情节模式虽然相同,但内容不仅不重复,而且彼此之间有着前后的逻辑关系,就能使得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效果明显。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为什么要这样写”转化为“你觉得重复吗”,通过追问的方式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明晰了问题的本质,让每个学生都以更加自信的状态融入到文本体悟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适时反问,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斗志
反问,从表面上看是以疑问的方式呈现,但更多的呈现出无疑而问的格局,即采用比一般陈述句语句更加鲜明而强烈的句式结构,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思考,目的就在于合理地转化课堂生成性资源,丰富学生向文本核心地不断迈进。
如在教学《水》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一句话:“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这句话中的“锁”字,以实写与虚写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于水的强烈愿望,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能够真正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世界中,他们始终认为文中两个“锁”的用法相同,此时笔者故意作了停顿,反问道:“真的是这样吗?你们再好好阅读,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学生看到了教师严肃的表情和专注的眼神,则将思维的关注点始终聚焦在具体情境下,展开了对这两个字的深入理解,探明了两个“锁”字一虚一实的用法。
事实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产生了相应的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教师却喜欢问“真的吗”“是这样的吗”“真是如此吗”,不仅否定了学生的答案,更削弱了学生的动力和斗志,而运用反问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传递,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如一剂强心针,使得学生的内心为之一振,思维不断朝着文本的方向不断发展。
四、提点深化,锤炼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显得零散而错乱,教师就需要发挥自身的导学效能,将原本零散的信息进行适度地提炼与概括,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的概念,在统整与归纳的思维历程中锤炼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如在苏教版三下《长城与运河》这篇现代诗的教学中,教师紧扣课文最后一句:“是谁创造了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是一句典型的设问句,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师相机设问:既然作者已经知道是谁创造了,那为什么要问呢?学生在深入思考后有了如下的认知:作者是自问自答,就是要吸引读者的注意;作者想与其他的句子不一样,让读者读起来更有意思;作者是为了强调最后的答案……事实上,学生的认知方向是正确的,对于设问句的感知也基本到位,但如果就停留在这样的层次中,他们的思维得不到迈进。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必要地整合与梳理,让学生知道设问与比喻、拟人等一样,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就是要引发我们的注意,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理答是一门艺术,是组织课堂教学顺利而高效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善于从中开掘具体的资源,帮助学生焕发全新的认知体验,引领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给课堂带来全新而精彩的有效生成,让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