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态课堂构建的对策
2019-03-18王红波
王红波
【摘 要】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戲,而怎样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长远发展,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现今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上通过构建生态课堂,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文章从教师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探讨了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 生态课堂
通常情况下来说,语文阅读的生态课堂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阅读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的生命活动构建出有秩序平衡充满活力的生态关系。通过构建这种生态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成长的价值。生态教育学是生态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态课堂指的是包含了人为的力量,通过人力的控制与调节的系统。在这项系统中,生命主体之间有意识地去调节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够稳定秩序提高课堂的活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考试成绩去评判学生。从长远来看,教师对同学们进行枯燥重复的训练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厌烦情绪,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的美。对于促进学生内在生命成长有先天优势的语文教育来说,怎样完成育人的使命呢?我们要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待语文的阅读教学,让教师和同学们都非常享受这其中的美好时光,大家一起发现语文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一起探讨,感受到语言的气势磅礴,走进古人的世界,探讨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追索先人的观点对现在的意义。语文阅读的生态课堂能够关注教师、学生和文本、环境的信息交换,实现能量的流动,通过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让每一个因子都能够有所发展。
一、做好预习,为生态化的阅读奠定基础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阅读中,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内容中,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做好预习活动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对于阅读文本进行有效的预习。现在高中阅读教材中有很多作品内涵十分丰富,如果学生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学生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即便教师语重心长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也可能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形。所以教师要想构建出良好的生态课堂,一定要进行科学的预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构建生态课堂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工作,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在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比如教授《记念刘和珍君》,可以在正式上课前给同学们布置预习的任务,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充分预习,了解文本的背景、文本中作者的情感以及关键词的内涵,深入文本,预习课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思维空间,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离不开疑问。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师上课再给同学们讲解就容易得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集思广益,实现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设立语言知识和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构建生态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之下,从不同的维度能够有所收获,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言思维品质,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理解并传承祖国文化。“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阅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课时,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探讨,一起去分享。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交流字词,可以交流第一感受,可以提出疑难,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言,利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能够捕捉学生的真实想法,补充自己的教学信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同学们充分去自读课文,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从中抓住学生的亮点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升华。
三、还原真实的场景
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只是要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能够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联系古今,面向未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同学们展示多种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营养,促进学生的多维度发展。利用这种方式还能够增加语文课程的生长活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给同学们还原成生活时的场景,拉近学生和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带学生到熟悉和亲切的场景中,内化学生所学的知识。比如讲解《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比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去更好地感受文本,让学生根据自己看过的影视、读过的中外名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比如说面对爱人情感表达,中西方戏曲(剧)中曲(台)词意境、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等有什么不同?利用这种方式,学生根据文本中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回答问题,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指出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因为文化的不同,人们的行为也不同。如果教师上来就给同学们讲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可能会觉得有些突兀,加入了学生对文本情境的探究,学生们理解起这种文化差异来就更容易了,能够感受到作品的韵味,教师给学生转换了一种新的视角,让学生品读课文。教师带学生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要以具体的人物展开对话,也可以引导同学们去变换语言的风格,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展开日常对话的情景,让同学们和课本上的内容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在这种方式下,让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和谐隐忍含蓄理解得更清楚和透彻。
四、多元互动教学
在新的语文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握語文教学的具体特点,加强实践性,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活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及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能够不断丰富对话的体验,展示出巨大的生命活力,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打造探索式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多元发展。比如说,教师在给同学们讲《蜀道难》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感受诗歌的魅力,诗歌是一种排列的艺术,不同的排列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教师引导同学们总结诗歌的艺术特点,去加深内心的感受。比如说对于同一个句子来说,断句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或者是“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教师带领同学们细细的品味,看看哪一种效果会更好。然后教师放手,让同学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排列去阅读课文,利用这种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大家一起努力,把《蜀道难》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呈现出来。利用这种互动的模式,学生领悟了诗歌的艺术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用直观的图谱,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在互动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实现教学的目标,进行多元化的互动,逐步丰富教学的对话,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态课堂。
五、营造动态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也能形成一定的性格,这也就是说环境也能改变一个人,环境和人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打造动态的阅读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从教室的物理环境入手,打造一种和谐的阅读环境,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引入外部的环境打破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封闭式环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构建生态式的教学环境,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彼此之间也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真诚对待。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多元化解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师也要肯定学生比较独特的见解。教师要采用平和的态度,和学生像朋友一样去交流和对话;学生之间也要和谐共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能够主动交流,共同进步。当他人向自己求助时,也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利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积极地去讨论交流深层次的理解文本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让课堂能够动态发展。现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上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自然可以拿来应用。比如说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同学们适时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源,利用具体的视频,让课本上的文字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教师在带领同学们学习《琵琶行》的时候,可以用著名的琵琶曲作为教学的背景,让学生们感受到琵琶曲委婉哀怨,从而在这种情境之下,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依赖网络技术,沉迷于网络资源中,现在网络上的资源虽然很多,但是鱼目混珠,教师要能够识别网络上的资源,经过自己的重组加工,给学生带来质量过硬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视野,教师要慧眼识珠。
六、进行深度的文本对话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饱满的生命意识,带领学生去关注文本的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不在意升学率功利化来追求文本教学,不再对文本做枯燥和理性的解析,而是把文本阅读看成是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动。在生态化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拿来主义者,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生命活动中,不断落实对文本的解读。要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明确文本生命价值,明确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构建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命需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彻这一理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阅读需要,有必要对文本进行删减和替换,合理地给学生进行延伸阅读。教师在构建生态型课堂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负责,深入到文本中进行优化,不断挖掘文本中的教育元素,把这些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比如说教师在给同学们讲《劝学》的时候,要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给同学们讲《阿房宫赋》的时候,要让同学们体会到当时的历史环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构建生态性的语文阅读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安国星.新课程下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尝试与思考——也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J】.河北教育,2005(18)
【2】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3】黄忆春.生态主义课堂教学观的再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