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探究
2019-03-18尹长君赵伍
尹长君 赵伍
【摘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心理一旦产生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致使学习效率低下或后果更严重。尤其近年来厌学现象普遍,研究厌学心理的产生和如何解决该问题迫在眉睫,导致厌学的原因主要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方面。本文从这四个因素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而提出如何改变厌学心理,探讨通过心理咨询与提高学习效率之关联。
【关键词】厌学表现 发展过程和发生原因 厌学危害 心理咨询与提高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99-02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有70%以上的低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程度不同,往往在小学3~4年级时学生厌学表现尤为明显。具体而言,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的不良心理现象。在这一阶段,只要针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及时给予相应对策,厌学心理也不是不能克服。
一、厌学的具体表现
厌学的表现很多种形式,诸如:学生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痛”、“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境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拒绝上学。
二、厌学的发展过程及发生原因
(一)家庭方面
1.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过于看重成绩,忽视孩子内心的想法。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无端加大孩子的作业量。2.家长攀比心理严重。父母最常说的几句话就是:你作业做好了吗?你看人家某某学习多好类似这样的话。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了父母之间攀比的对象,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压,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下,厌学情绪自然就会越来越严重。3.家庭氛围不和谐。有的家长会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争吵,这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厌学心理必然产生。
(二)学校方面
1.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学科的兴趣和成绩,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对其教学科的消极情绪,把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带到日常的学习中。2.教师讲课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其所教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授课照本宣科,带动不了学生的兴趣。3.“开小灶”现象严重,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学校或老师私下补课,但是仍然有不少的辅导班,一些老师私带学生中饱私囊。
(三)自身方面
1.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过分看重成绩,自卑心理严重。2.自我控制能力差,会被许多消极因素影响,大多迷恋游戲、录像和上网等。3.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对学习越发失去兴趣。
(四)社会方面
1.社会上对待不同从业的态度高低有别。学习不好就找不到好工作,会被人看不起,这样的社会现实让学生倍感压力,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2.科技文化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等科技产品不仅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便利,更多的是诱惑。
三、厌学心理的危害
(一)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形成恶性循环
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又不得不固守教室,学习成绩自然不好,更会因此受到老师、家长的责备。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就会更加讨厌学习。
(二)影响人际关系
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容易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从此,该类学生更容易自暴自弃,索性和与自己有共同遭遇的伙伴混在一起。产生报复心理,会出现叛逆、搞恶作剧、欺负弱小同学等行为,严重影响其正常人际交往。
(三)危害自信、自尊
厌学学生通常不是不想好好学习,而是缺乏自信,不良的学习成绩会加重这种心理,严重者会导致退学。成年后,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在爱情、人际关系方面更容易受挫。
四、通过实验发现心理咨询与提高学习效率之关联
在张家口市普通小学随机抽取1~6年级学生120名,每个年级20名,通过自编的小学生厌学心理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一)本实验中的学习效率主要通过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来体现。
问卷结合数学学科进行编制,分课堂、课后、考试三个维度来考察学生厌学心理。问卷由50道题目组成,采用五级评分制:“完全不符”“基本不符”“?”“基本符合”“完全符合”,赋值分别为-2、-1、0、1、2,分数越高表明厌学心理越严重。
对120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剔除白卷和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试卷100份,一年级5份,二年级8份,三年级12份,四年级17份,五年级25份,六年级33份。一周后运用同样的试卷进行重测,重测信度0.893,之后对100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如下:大于0.6为厌学。介于-12.14至0.6之间为正常,小于-12.4为好学、乐学。按照此标准筛选出24名厌学学生,其中四年级4名,五年级6名,六年级14名。
(二)问卷由经验丰富的小学数学老师按照其相应进度和教材编制,难度中等,总编制大约平时60分钟的题量(按照中等学生的速度计量)对参加厌学问卷测试的120名学生进行学习效率的测试,严格控制测试时间,45分钟后准时统一交卷,前测、后测各一次,要求年级前后试卷难度一致,由未干预学生前后测成绩体现,若前后测成绩之间没有差异,表明试卷难度一致。
(三)心理咨询干预为期三个月,对24名厌学学生分别或集体进行干预,共计11次,每次时间为60分钟左右。干预以团体心理咨询为主,整个咨询过程大致如下(个别学生进度不同):
第一次至第二次:咨询者严格遵循保密性,以真诚、关注、尊重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心声,运用询问、鼓励等技巧准确而广泛的获取信息,了解每个厌学原因。发现厌学心理的形成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可是他们大部分偏向于客观原因,鉴于此,我们规定学生必须注重剖析自己的主观原因。
第三次至第五次:在详细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下对症下药。该阶段著重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改变。严格遵循分析自身的原则,运用解释,自我揭示等方法,重点对学生的内在进行改变,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兴趣,自卑,自控力差,懒惰,学习方法走入误区等,此阶段要求学生每次咨询后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认知上的改变和收获。
第六次:团体心理咨询,咨询者总结咨询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展开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七次至第十次: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训练,针对学生各种不同的主观原因,通过示范法,行为塑造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自信心训练,注意力训练,自控力训练,逐步建立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的机制、自我强化的机制等。整个行为训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自我控制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第十一次:团体心理咨询,每个学生回忆自己的点滴进步,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评价其他同学的改变,结束干预。
结束语
本实验表明,心理咨询干预的确改善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和较好途径,学生通过改变自身认知和行为可以提高自我管理、控制力,逐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缓解厌学情绪,减少厌学行为。但是,通过心理咨询干预解决学生厌学的过程是缓慢的,也是有难度的。因此不能仅仅靠心理咨询干预手段完全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只有多方位全方位的采取措施,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努力,将厌学心理降低到最小程度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的最终目的是完全消除厌学心理,提高学习积极和自觉性,为迅速提高学习效率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振梅.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7
[2]漏丽丽.“特工队长”成长记——关于厌学儿童心理干预和转化的个案研究[J].《新课程(中)》,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