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地理地图能力应用问题与对策
2019-03-18殷凌燕
殷凌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95-02
地理课和地图的关系十分密切,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又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要地图加以显示。离开地图就不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地图技能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好地图意义十分重大。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图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中学地理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工具。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认真锻炼读图、用图的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二、初中生地图能力应用问题分析
初中学生习惯于阅读课文来学习地理知识,不重视使用地图,或者不会使用地图,如何学习地图、怎样应用地图成为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地图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绘制成的,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抽象思维比较模糊,在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和应用地图比例尺、辨别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解决中学生地图能力应用问题的对策
1.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培养地图能力的基本要求。
学好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学会读图、用图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高线、地形图等基础知识。例如,知道经纬网的特点才能利用经纬网判定地图上的方向;学会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才能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知道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才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分析某地区地形特点和地表起伏的趋势。如果对地理基础概念含糊不清,就不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图。掌握了地图知识后,还要有意识地反复练习转化为能力,成为使用地图的工具。
2.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地图技能的动力。
地图上反映自然、社会现象如海洋、陆地、城市、交通等,是通过不同线条、颜色和各种符号绘制而成的,不同于照片。地图上信息量大,学生拿到地图有时无从下手,不知从哪儿读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突破教学难点。例如,为了便于记忆中国行政区划的名称,用地理版小苹果歌曲的媒体资源,将中国政区图融于生动、形象的视听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3.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地图能力的关键。
(1)读图能力的培养:读图时,首先阅读标题,了解地图展示的主要内容;其次阅读地图上的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特别是图例和注记,还有一些特殊事物可能在地图上被特别标记,明确各种符号的意义;然后学习地图上的信息,如气候、物产等;最后结合课文,分析从地图上获得哪些新信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方法是“图”、“书”对照法,把书中文字移到地图上进行图文转换。
(2)析图能力的培养:析图是对地图展开积极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地图内涵。分析地图即探究地图上信息“为什么”的问题。首先,分析图表要注意前后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地理具有整体性特点,任何地理事物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结构中,又是和周围的地理事物密切联系的。如学习西北地区地理概况时,在地形图上分析新疆地形的空间结构为“三山夹两盆”,然后以此分析盆地底部绿洲的形成。其次,析图过程要运用全面的、相对的、发展的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过多方位联系分析,使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绘图能力的培养:绘图是把地理文字知识用简图、示意图等形式勾画出来,或者把繁杂的地图进行简化、缩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区域或某一问题。常用的绘图有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
(4)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用图之前先学会记忆地图,利用图像记忆地理知识,印象深刻,容易形成空间观念。如不看课本、图册,绘出中国“五纵三横”的主要铁路干线及主要高铁干线分布图。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结合和相互联系,通过“一图多思,多图叠加“反映出来。如在学习了中国地理之后,利用多媒体分别投影中国的地形地势图、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地区划分图和温度带的划分图,把这些图叠加一起,讨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以此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总之,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在核心素养培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做到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地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