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今日本儿童电视动画制作与儿童受众特征
2019-03-18贾晓宇
摘 要:日本电视动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播至今逐渐扩展了其受众的年龄覆盖层,儿童受众不再是电视动画的“主体受众”,儿童电视动画作品数量在电视动画作品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整体呈下降趋势,儿童受众和儿童电视动画的处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研究日本儿童电视动画制作以及儿童受众自身的特征对于宏观地了解日本动画产业受众构成变化以及儿童受众和儿童电视动画的未来发展倾向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当今日本儿童动画的制作策略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儿童受众在年龄分层和性别差异方面所具有特征,并进一步讨论儿童受众整体变化和内部变化对儿童动画制作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儿童电视动画;儿童受眾;制作委员会;年龄分层;性别差异
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日本,“儿童”一词都会根据不同的基准有不同的定义。“儿童受众”亦是如此。日本在调查电视个人收视率时曾制定受众区分标准,即K层、T层、M层和F层,其中K代表12岁以下的男女受众,也就是儿童受众。本文将参考该标准把日本电视动画的儿童受众范围划分为未满13岁的观众,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探讨。
1 儿童日本电视动画的制作策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日本普及开来,并逐渐形成NHK和五大民营放送网为主的格局。
在电视台发展之初,通常会自制或委托他人制作动画并播放,在获得一定收视率后,吸引赞助商投放广告,并靠广告费回本和营利。相应地,电视动画制作公司和部门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电视台,从电视台获得预算,并尽量使制作费用低于预算以便获利。
到了九十年代,制作委员会模式开始应用于电视动画的制作上并且在《EVA》后获得普及。所谓的制作委员会方式指“多企业通过共同出资,组成民法上的任意组合,制作作品的方式。主要出资公司除了电影公司之外,还有电视台、广告代理店、制作公司、出版社、演艺公司等,这些支援企业将以一种行业一个企业的原则参加委员会。”①其优势在于分散风险,同时,多个公司在资金、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合作,最大程度上推动作品的成功。因此,目前很多电视动画都采取这种方式。
儿童电视动画也经历了这种转变。早期儿童向动画,如《哆啦A梦》、《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等多采用前一种方式。而一些儿童向动画新作如《妖怪手表》、《闪电十一人》、《纸箱战机》等则采用制作委员会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跨媒介传播,最大限度地开发作品潜能。
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儿童电视动画的制作都要考虑受众的喜好,以期获得高收视率和关注度。
2 日本电视动画的儿童受众的变化
2.1 年龄分层
2003年日本NHK放送文化研究所开展了一个“对儿童有益的播放”项目,对2002年出生的1300名左右的孩子进行长达12年的追踪调查,并根据每年采集的数据来了解儿童接触影像媒体的状况。本文将参考该项目中“儿童经常看的节目类型”的图1分析儿童受众的需求在年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在这个图表中有三条重要的折线,分别是“幼儿向节目”、“动画·漫画”和“搞笑综艺节目”。就“幼儿向节目”来说,其主体是幼儿向教育节目,儿童受众在0-1岁时观看该类型节目的比重上升,2-4岁时比例有所下降,4岁之后比例迅速下滑。就“动画·漫画”来说,儿童受众观看动画节目的比重在6岁之前一直呈上升态势,之后缓慢下降,但相较其他节目而言占据最高比例。就“搞笑综艺节目”来说,儿童受众观看这类节目的比重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并在后期达到仅次于动画的地位。也就是说,在0-4岁的成长期中,儿童受众所观看的众多节目类型里“动画·漫画节目”和“幼儿向节目”所占的比例呈现出了此长彼消的变化趋势,而且到了5岁之后儿童观看的节目展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首先,4岁之前儿童受众将兴趣从幼儿向教育节目转向动画漫画,一方面是因为儿童观看影像的能力提高了,可以接受动画中相比教育节目中更多的镜头画面变化和音乐音效,另一方面,动画中的主题、价值观和社会性元素更加契合成长中的儿童的心理需要。动画中人际关系的主题所占比例要远超教育节目。儿童对于人际关系的期待涉及多个方面,如用自己的力量来行动的满足感、获得他人的爱与信赖、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到理想的习惯和态度等,当这种期待更容易在动画中获得满足时,儿童受众也就更容易向动画节目转移。
其次,5岁之后,儿童观看的电视节目类型多样化,其中综艺节目观看量较高。儿童会因为“可以与朋友进行交谈”、“和家人一起看很开心”、“喜欢里面的角色”等原因观看综艺节目,其中,“和家人一起看很开心”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在第9回调查中发现,8岁儿童单独收看最多的20部节目中有18部是动画,而和家人一起看时20部节目中只有11部是动画,综艺节目大幅增加。
而在NHK所做的个人收视率调查中,7岁到12岁儿童受众经常观看的电视节目从2007年起连续5年都保持10部节目里有6部是动画的倾向,而动画节目以外还有多部综艺节目。
总之,儿童受众经历了接触儿童向动画、成为儿童向动画的主要受众到分流向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的过程。
2.2 性别分类
当儿童进入第二性征期时,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外界信息的索取也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对电视动画的需求上便有了少女向和少年向动画的分界,这两种类型的动画也主要指向思春期的小学生和中学生。
其实,电视动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多种类型。从受众角度区分有儿童向、少年向、少女向、男性向、女性向、成人向等,从动画的主题内容角度考虑则可以划分出超级英雄类动画、机器人动画、魔法少女动画等多种类型。不同角度的类型之间会有明显的交叉关系。少女向动画与魔法少女动画有较大交集,魔法少女动画的代表性元素有幻想性、战斗变身、华丽的服装、大眼睛主角、恋爱、日常生活等,而少年向动画则通常会和机器人动画、超级英雄类动画等产生交集,这些类型动画的代表性元素有战斗、角色变形、冒险、挑战、惩恶扬善等。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少女向和少年向动画在内容主题与表达方面的差异。
万代公司从1996年开始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儿童喜欢的角色是什么”的调查,调查对象是0-12岁儿童的监护人。从2013年到2017年这近5年的调查结果看,男孩最喜欢的前五个角色的排名表中,《面包超人》、《托马斯和朋友们》、《哆啦A梦》连续五年上榜,《妖怪手表》出现了4次,《口袋妖怪》和《超级战队系列》出现了3次,《假面骑士系列》出现了2次,而女生最喜欢的前五个角色排名表中,《面包超人》和《光之美少女》连续五年上榜,《偶像活動》、《冰雪奇缘》出现了3次,轻松熊、迪斯尼公主和《角落生物》出现了2次,迪斯尼小熊和《可爱巧虎岛》出现了1次。我们可以发现女孩受众偏向喜欢可爱的事物,注重角色的外形、较少迷恋作品本身的价值构建,更注重与外界的交流。而男孩则憧憬帅气、强大的角色,喜欢挑战、冒险,更容易沉迷于战斗要素和作品精神传达。
3 儿童电视动画制作与儿童受众的关系
儿童电视动画制作与儿童受众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儿童电视动画制作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儿童受众身心的发展。反过来,儿童受众群体的变化也会对动画创作产生影响。
首先,就儿童受众整体的变化来说,电视动画的儿童受众在减少。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生育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少子化现象严重,预计到2050年为止,人口总数和儿童人口将持续减少。同时,因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也在减少,儿童电视动画市场发展空间受限。而那些长大的儿童受众电视动画转变为青少年受众、成人受众和核心受众,反过来又挤压儿童向动画市场。这些都使儿童动画新作品难以引发热潮。几部常踞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榜单的动画如《海螺小姐》、《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都是长寿命动画,而新的儿童动画作品一旦成功也会往长篇方向发展,这与成人向动画中短篇作品抬头的趋势是不同的。
其次,儿童受众内部的年龄和性别分层也会影响到儿童电视动画的制作。
就年龄分层而言,儿童受众在4、5岁是会增加观看动画的时间。这种转变与儿童的需求变化有关。应对这种转变,儿童动画会减少教育和启蒙内容,增加非教育类的搞笑逗趣内容,在主题上紧靠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等大方向。同时学龄前儿童、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对于动画的喜好也不同,对应这种差异,儿童动画也就有了情节、背景设点和人物设定上的简单和复杂的区分。
就性别分层而言,儿童受众对儿童动画制作的影响要明显很多。许多儿童动画为了迎合受众需要去设计角色和情节,“这个节目的制作者特别要求女主人公的衣服、发型和举止都要体现可爱的特征。这样做只是因为能满足小女孩心中的喜好,同理,男主人公要有强大和有领导能力的特征。”②而这种迎合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果。这些动画作品为满足儿童受众的需要而输出对应的形象和主题,其结果是不断强化儿童受众对于男女差异特征的狭隘印象。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对动画中的男女角色的性格、外貌、职业进行更广泛更多元的刻画,同时描述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相互影响。而随着女性参与工作机会的增加,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涌现出更多多元化动画形象也成为可能。
4 总结
当下日本儿童电视动画的制作策略正向制作委员会方式过渡,并要从商业的角度考虑儿童受众的喜好。而儿童受众作为一个群体,既有整体变化,也有内部因年龄分层和性别差异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作用于儿童电视动画的制作,让动画在内容和宣传上更具针对性。对日本电视动画儿童受众的研究不仅是有利于我们了解学习日本儿童动画的制作与动画产业受众市场的变化,同时也能为国内儿童动画的制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注释
①金住院,国分亮,种翔太,福田葵《企业间网络的构造与成果-以日本电影界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2016,2.
②藤村久美子,伊藤恵《电视动画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145-146.
参考文献
[1]NHK放送文化研究所《“对儿童有益的播放”项目第1-10回調査結果》https://www.nhk.or.jp/bunken/research/category/bangumi_kodomo/saishin.html
[2]鹤岛瑞穂《現代动画具备的“日常性”和“时代的影响”特征——对动画节目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2012.
作者简介
贾晓宇(1993-),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方向:动画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