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2019-03-18宋燕刘晖
宋燕 刘晖
【摘要】游戏教学是学前教育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模式,儿童在适当的游戏中,能够自发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因而游戏教学也是践行核心素养下的教育观、实现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生理机能发展;通过游戏,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教学 幼儿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48-02
在我国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视游戏为生活,幼儿喜爱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愈发注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中,能够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的游戏教学法,就是实现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之一。将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进行充分融合,在释放儿童天性的同时,也会为儿童创造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游戏教学在儿童学前教学中的意义
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曾提出“(在学前教育中)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意为在学前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的进行探索和学习,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幼儿在游戏活动的探索过程中,能够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各项能力,运用和增加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的养成。游戏化教学的设置,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学习,全面促进在幼儿德智体群美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二、以游戏促进幼儿的生理发展
0-6岁的幼儿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发展的最初阶段,因此,非常需要有意识的进行身体锻炼以保障幼儿生理的健康发展。在游戏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体能游戏训练幼儿的大小肌肉群,达到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在游戏中,教师还要考量教具的使用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和体能发展,要善于运用竞争机制,为幼儿建立好的正确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在保障幼儿不受到身体伤害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游戏。
三、以游戏引导幼儿的心理发展
游戏教学中,幼儿处于一个相对较为放松的环境,比较容易展示出自身放松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问题容易被发觉和尽早进行纠正。儿童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幼儿扩展交际圈,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幼儿可以体验更为复杂多向的人际关系,让幼儿交往合作的技能和欲望在矛盾中得到刺激和提高。在此期间,针对幼儿心理初步发展的现状,教师也要注意着重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帮助幼儿体验分享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让幼儿直接或间接从游戏教学中体会到合作、感恩、分享、尊重等精神,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引导幼儿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
四、以游戏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游戏教学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所贯彻的教学法之一,所以在游戏教学中,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幼儿的自我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發挥。在游戏教学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多数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之下,都乐于使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参与讨论或者推理,积极进行依据现有知识的思考。所以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发掘幼儿的兴趣点,培养好奇心和引发求知欲,并引导幼儿将这些游戏中的新发现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已有知识搭建好的框架上,进行自己的猜想和推测,或者达到其他更高一层的学习目标要求。
五、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
在游戏学习可以帮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培养规则意识。在常规对于社会规则和秩序的教学中,往往会伴随着枯燥和无聊,但是在加入游戏元素后,规则意识的培养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在游戏中,幼儿既有对客观知识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有做人准则道德的实践与演练,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崇高体验,是幼儿真、善、美的统一结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在儿童中树立幼儿同伴榜样,更要注重的是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
六、结束语
在学前教育中,将课程标准与游戏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达到教育儿童的根本目的,还最大限度地顺应了儿童的天性,遵循了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总的来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开展学前教育时,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视儿童的贪玩天性,不要去特意左右儿童的贪玩行为,而是要注意因势利导,将游戏作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将游戏元素引入到学前教育中,将学习目标和游戏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游戏的教育职能,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群美等众多方面得到更自主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敏.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3):251.
[2]刘晓燕.基于能力本位的学前游戏教学探索[J].教育探索,2014(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