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困境与策略
2019-03-18骆光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当前,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受多种消极因素影响出现了诸多困境。阐明具体困境、分析导致困境出现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对于发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理论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困境;有效性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时代思想之精华,是指导实践之武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应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精神食粮,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坚持理论自信。
1 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困境表现
1.1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知存在错误
对于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来说,认为只要学好经典著作中的内容,考试成绩优异,就是认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事实上,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不仅仅是掌握书本中的内容,而是要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学习马克思看待问题的角度,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于思想政治专业的同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当做一门学习知识的学科就犯了认知上的严重错误。对于非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属于抽象的理论层面,与实际生活无多大联系,所以有不少学生认为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无用的。这一现状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形成错误认识。
1.2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自觉性不高
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内容时,由于受不同语种的影响,阅读翻译后的版本时,较难读懂语言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只能经过反复研读,查阅大量文献,才能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因此,许多学生认为研读经典著作是一项耗时,费脑的任务。再加之马克思主义涵盖的内容之广,体系磅礴,要坚持把经典著作读完需要大量的时间并要长期坚持,因此许多学生在面临厚厚的经典著作时,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内容多而难是导致学生研读著作自觉性低的重要原因。
1.3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在于高校提供的学习平台还存在许多不足,学校软硬件设施不达标,未能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环境。二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过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研读经典。三是学生本身研读经典著作的态度问题。研读著作的总量少,对经典著作的理解不透彻,更多的是为了应试而对经典著作的核心内容死记硬背,无法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灵活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所以高校平台的落后,师资力量的短缺,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造就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效果不佳的状况。
2 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困境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其原因来自于大学生自身、教学技术、社会思潮三个方面:
2.1 大学生研读经典著作的功利化
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驱动,自觉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积极性不高。陈道武指出,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奥而且晦涩难懂。大学生的功利化心态,导致其对经典著作的内在精髓未进行深入理解,无法用经典著作的深刻内涵进行对自我的理想信念教育。
2.2 教学技术实践于研读经典著作的单一化
大学生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来自于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是向大学生宣传和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渠道,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但目前的现状是,许多高校还没有条件达到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室未全面覆盖网络,使一些新媒体的授课新形式无法实现,导致该课程主要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技术过于单一化。
2.3 消极的社会思潮对研读经典著作的影响化
改革开放以来,受世界文化影响,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消极腐败的社会思潮在此时趁机腐化人们的精神世界。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但由于缺乏敏锐的鉴别能力,很容易受到消极社会思想的毒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精神嗤之以鼻,一些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再对当代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在做无用功。
3 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具体实行过程中,虽然在国家、社会、高校等层面都有提高研读经典著作学习效果的措施,但不同层面具体措施的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针对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具体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3.1 激发大学生对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
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培养研读经典著作的兴趣,对研读经典由功利心驱动转化为由好奇心驱动。一方面,在文化载体上,可以用生动有趣的载体向同学们展现经典著作的内容。电影,纪录片等都可以是常见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对经典著作的核心内涵和精髓内容通过杰出人物领读、带读的方式,在大学生心中树立榜样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认识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大学生精神信仰的重要性。
3.2 从质与量两方面改进高校教学技术
面对教学技术实践于研读经典著作单一化问题,高校应从提高思政课质与量的角度,改进教学技术。在质的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量的方面,课程安排要增加思政课的课程数量。要拓宽教学渠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手段和方式。线下活动也尤为重要,举办读书会,交流会,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同学们参与研读经典的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同学们自觉研读经典。总之,一切能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介质都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使教学技术实践于研读经典著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3 发挥积极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大力弘扬主旋律
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它对大学生的影响需要高校高度重视。高校要成为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主阵地,引领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正确的认识,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核心内涵和精髓向同学们阐明,培养学生自觉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习惯。大学生要树立危机意识,自觉跟随积极的社会思潮的引导,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精神滋养,提高鉴别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自觉抵制消极的社会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2]陈道武.原著教材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法探索[J].理论观察.2018(1): 12-14.
[3]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简介
骆光文(1997-),女,四川省大竹县,法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