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空间治理浅述
2019-03-18王可可
王可可
摘 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网络空间不是简单的技术和场域概念的叠加,还包含了主体借助技术在场域中进行的各种活动和形成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它同时具备工具属性、空间属性和社会属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治理具有主体一致、场域重合、路径同向和目的同一的内在契合性,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介入网络空间治理,并借助价值引导、规范约束、动力支撑和路径选择等完成介入网络空间治理的可行性表达。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安全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契合性
1.1 主体的一致性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主体的研究和阐释主要集中在个体网民、群体网民及其相互关系上,包括网民的基本属性、角色生成、行为运演等。其他主体则包括网络运营机构、社会组织等准主体,这些主体都处于交互关系中,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并规定和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教育角度来讲,这些主体可以扮演施教主体的角色,同时也处于受教主体的地位。不论是信息、知识还是智慧,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当中,没有一个或者一类主体可以对其是全能接收的,因而主体角色也随着社会环境和语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这种转换,才能促进主体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形成教育的良性发展。
1.2 场域的重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是线上与线下两个空间都包含在内的整个社会活动场所,强调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的深度融合和对它们的整体把握。同时,基于主体在其中活动的跨越性,延伸出了对主体存在方式的哲学思考,这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对其场域的关注更加强调的是一种界面之后的空间,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表达的线上空间具有重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同义表达。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治理场域的重合部分,它能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网络空间治理提供相应支撑。
1.3 路径的同向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的同向性,一方面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人的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则是在达成目的的路径选择上,二者具有同向性,它们各自采用不同的方式追求民主价值和秩序价值,维护和建立共享秩序,最终实现主体自由权利的获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柔性管理手段,其面向和关注的是人的成长过程和长远发展,具有相对的隐蔽性。而在网络空间治理中所采取的手段总体上以解决主体当下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主,因而多带有强制性和直接性。但在本质上,二者都是一种对人的约束力量,它们在思想上和制度上规定了主体的行为界限,这是双方同向性活动特征在基本属性方面的表现。
1.4 目的的同一性
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的目的,有助于主体在行为过程中把握方向,始终围绕目的达成开展相关活动。在不同的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共享的不同内容作为标志呈现出来.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满足
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价值引导
网络空间构建和治理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价值引导,这是其对自身“走向何方”的一种追问和要求。“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网络空间中的秩序会影响主体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空间治理的目的正是为了维护和构建良好的秩序环境,给主体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具体而言,网络公共空间需要治理表明网络主体会产生行为冲突,这种冲突在网络空间中多以言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行为冲突在根本上是价值观念的冲突,在思想层面需要一种价值观的引导,以保证主体行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不断地输出其价值观。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契合性,在网络空间的治理中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以完成网络空间治理方向的把握,并在治理中发现问题、吸纳建议、完善机制,积极推进网络空间的构建,使网络生态保持良性有序发展。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规范约束
提供道德规范。主体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限度不仅表现在主体对其自身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表现在主体在活动中所受到的道德约束和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伦理道德规范作为网民的取舍态度和行为准则,往往具有规范实践活动的基础性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网络伦理和道德教化的引导作用,其将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输送给主体,当主体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进入网络空间活动时,也就内在地为网络空间秩序的维护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提供了道德规范。2.培育主体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意识。一方面,这些意识的培育和形成以何为限承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价值引导所秉持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对主体进行各种意识的培育是主体在网络空间活动中自我成长的重要方面,同时其也内在地成为了一种规范限制和约束力量。这些意识的培育可以使主体保持在网络空间中活动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这是最基础的网络空间治理的助力因素:主体不人云亦云,不迷惑于混乱的信息,养成并保持正确的取舍态度,有批判精神并保持理性,就不会造成网络空间的各种乱象和破坏网络空间的生态,网络秩序也就会趋向稳定。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动力支撑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引导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这种能动性包括创造力等一系列提升主体素养的能力,它为网络公共空间治理提供主体动力支撐。一方面,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可以使主体走向网络自治,形成严格的自我约束力量;另一方面,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可以使主体从自治走向他治,这表现为主体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过程中,形成对他人的约束力量,例如理性发声、提供引导等。另外,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可以促进网络主体之间交互关系的优化,主体之间能够积极增加联系和沟通,发挥协同效用,进行网络公共空间的协同治理。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助力网络空间文化的整合,为网络空间的治理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通过文化传播和文化熏陶进行教育的方式,其能够以其自身的价值导向为主引导网络空间的文化整合,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中不同的信息受众具有不同的心理和习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其具有的技术手段优势把握信息受众的心理和习惯,通过影响网民心态,引导网民心理,实现文化整合。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行理论架构的完一方面,从外而内,即综合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结合自身特点,推进理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须要在对其他学科借鉴的基础才能有所发展。另一方面,由内而外,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理解自身,把握学科的特殊性,在有所吸收和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内生发展,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范畴、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理论完善是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的综合,使得其能在网络空间治理过程中找到相应的契合点,在保持原则性的基础上又能灵活应变,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足够而有效的理论力量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2]张忠.网络空间作为一种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3]时影,罗亮.网络公共空间的有效治理:目标、主体与手段[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