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面向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研究

2019-03-18朱文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朱文婷

【摘要】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需遵循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的特征及规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到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课余生活,从而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培育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题】2017-2018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课题编号:1710772,课题名称:农科高职院校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77-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使命。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高级层次,必须充分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各种思潮,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面向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是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的需要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其政治理论素质普遍不高。他们主要忙于专业课学习,对待理论课的态度只求考试通,对待理论只求识记,不求理解实践。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有系统的辨析。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逐步渗透,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易受他人鼓动,对于西方的部分腐朽思想,也较容易盲目相信。

(二)是培养大学生正确追求的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发展为“大众模式”,学业、就业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处理不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易陷入迷茫,没有正确的目标追求,平日里无所事事甚至丧失信仰。这样的大学生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会追求非理性的价值,此时他们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三)是引导大学生明辨新思潮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网络可以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等提供便利,但网络上的有害信息也严重侵害着大学生的心灵。处于思考体系形成期的大学生需要正确的、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他们对各种思潮去伪存真。

二、面向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明确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要在政治立场上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认识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是要在人生追求上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是要在各种思潮中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确立明晰的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及行为规范;是要在思维体系上教育大学生在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知行转化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在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行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要转化为大学生的真正所需,关键就是要做到实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上来看,要求高校教师言传结合身教。所以高校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手段,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三)坚持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若要真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必须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高校层面,面向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高校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大学生的语境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以实践提高面向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种创新途径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路径的构建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展现出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和促使大学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实践,达到知与行的统一[1]。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是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认知的第一课堂。这个课堂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其理论思维能力的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向大学生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在大学生的思想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另一方面,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的专业课有着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优势,其教学时间更充裕、教学载体更丰富、教学内容更易使學生沉浸。因此,高校要积极倡导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借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品味和人文素养。

(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实践中的体验

社会实践是一种教育。对于大学生认识社会,增强责任感具有积极的作用,让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是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宣传部在2005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课题考查调研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一方面,社会实践纳入高校大学生的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学分和学时,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要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活动中去,以实践育人。

(三)促進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生活的融入

促进核心价值观进宿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生活中去。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且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宿舍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观念和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利用学生宿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促进核心价值观进网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渗透到网络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高校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通过组织各种网络活动,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时间和空间层面上的有效覆盖。

(四)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人文素质提升的功能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涵养的塑造。良好的人文素质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文化艺术节、学术大讲坛等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打造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景观,以外在的优美环境和潜在的人文精神,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的协调推进,也需要大学生自身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实践者,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凤.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