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认证标准下的应用型课程改革研究
2019-03-18孟倩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本文通过借鉴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理念,研究应用型院校课程改革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包括六个方面,通过课程体系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认证 应用型课程 研究
【项目】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实践探索》,项目编号:17BZ051。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53-0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满足教学的师资队伍,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教学内容设计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达成,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各环节的反馈对学生培养过程持续改进。基于这样的核心理念,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应用型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内容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未来的专业发展,课程评价要持续改进,重视过程考核和突出专业技能考核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实施要建立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
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我国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完全一致。第二,工程类人才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工程认证标准涵盖了应用型人才的合理培养目标,明确的出口要求,完备的内容覆盖,足够的条件支撑,可靠的实施效果五大部分,认证标准体系完备,标准清晰。工程认证标准下的课程体系经过改革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
课程是为了人才培养方案而服务,课程定位应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专业需求为目标,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建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原则、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课程结构要体系化、科学化,只有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改革,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既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设计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从而设计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
三、与行业对接的教学过程实施
脱离社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课程设计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应组织各专业进行市场调研,深入到企业行业中去。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强专业设置的应用性,找准专业定位,强调与专业对接,强调其针对性与实用性,迎合市场需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论证,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应用型课程的开发原则
应用型院校课程开发应遵循三个原则,即: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应用型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层,首先设置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课程;其次设置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课程;最后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研究性和创新性课程,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课程设计,这是课程的系统性的体现。
五、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教学除了理论知识讲授,还有采取案例式、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推行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通过对模拟仿真项目和真实实训项目的演练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课程考核模式多样化
课程考核由单一的考试考核、知识能力考核转变为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考核,从终结式考核转变为全过程性考核。综合性、多元化考核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效果更好。全过程性考核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参与全过程教学的尊重和对学生學习需要的尊重,在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及时评价来了解本堂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时根据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课程考核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例如工科课程的考核可以从课程考核(考勤、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完成(小组项目完成度、项目功能实现等方面)、项目成果(成果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应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应围绕工作职责和任务,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解决问题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具有综合性和应变性的特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蕴含的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应用课程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下,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来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
孟倩(1986.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培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