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探讨
2019-03-18李红梅
【摘要】从我国的心理学发展上来看,教育教学一直处于起始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学教育接受方面程度相对较高。由于高职学生从年龄和社会角色上看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想压力较大,因此对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学生存在的一些消极想法和消极心理,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计划,通过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干预的方式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争取在较大程度上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心理学 教学 心理干预 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45-01
最近几年国家在加大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力度,很多高校也在扩招,学生有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高职学生却受到不平等的看待,这样让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因此教师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网络的迅速发展,使高职心理学教学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那么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关注在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是如何实现创新的。
一、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恐惧厌学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本身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因此普遍存在一种厌学的情绪,在学习自主性和自控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之后,很多学生反映出选择专业并不是从爱好与兴趣出发,而是为了就业,因此学习上就存在抵触情绪,逃课也成为高职学生的一种学习常态。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高考当中经历了失败之后进入高职院校,本身有意念去好好学习,但是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十分恰当,这样在受到挫折之后十分容易放弃,出现困难退缩症,对于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二)情绪情感不稳定
进入高职院校之后,相对比高中课堂学习的时间相对自由,氛围也更加轻松,但是刚刚从高考大门中走出来的学生面对此种环境还不是十分的适应,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还有陌生的老师,若是一些内向的学生,会因此变得十分沉默。这些学生都是处于青春期,对于异性也有十分大的好奇和渴望,但是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经常存在情感的困惑,也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因此经常可能在情绪上和情感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三)自卑心理严重
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本身认知就存在偏差,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偏见,这样学生在社会生活当中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非常容易让青春期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当前很多学生在家庭中属于独生子女,长期在长辈的娇惯与呵护下生活,突然走进集体生活还有非常多的不习惯,由于性格原因变得与周围缺少沟通,沉默之后产生自卑感[1]。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探讨
(一)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心理干预的科学性
按照一项调查可以看见,学生喜欢网络也喜欢在网络上吐露自己的心声,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过程中需要切实有效的发挥出网络的作用。例如,建立起微信公众号、心灵小屋、QQ群等等,在这里教师可以接收到不同学生发过来的悄悄话和“小纸条”,在电子邮箱当中也可以让学生袒露自己的心声,将生活中学习中的种种痛苦倾诉出来,教师逐个的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让学生少了心理方面的压力。
(二)将科学技术与心理调查相结合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心理问题解决活動当中,教师可以采用网络技术,这符合现代学生思维敏捷的需求。传统的纸质心理调查是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解的一种途径,当前很少有学生愿意参与到这样的调查当中,因此教师可以将两者充分的结合,问卷活动在网络上进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例如,教师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心理小测试,或者心理问题研究“所”,这样学生将自己的问题陈述,并且愿意参与到小测试当中,自己去了解自己。建立起一些咨询的审视窗口,学生在这里可以受到教师的辅导和引导,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也能够寻求到更多的问题解决办法[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心理教学和心理干预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教育方式相结合,这符合学生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吐露心声,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慧瀛,何季霖,胡悦等.大学生网络欺负与心理症状、网络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12):988-993.
[2]金童林,陆桂芝,张璐等.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7(2):65-71.
作者简介:
李红梅(1974年10月-),女,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