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探究
2019-03-18黄秀文
摘 要:文章主要以提升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现状为主要依据,从把学生作为主体,满足学生德育需求、设计具有实质内容的班级德育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策略
小学,是学生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人生的启蒙阶段,所以,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因为德育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本文针对提升农村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一、 目前农村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小学为了响应“德育为先”的政策,都在積极进行班级德育教育,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德育教育发生冲突时,大部分学校都会选择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例如,占用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其他课程的教学,以提升考试成绩。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导致德育课程无法正常进行,尤其是农村小学班级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部分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严重影响到了班级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并且,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地规划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德育教育大会,对一些先进的人物事迹进行表扬,这样的德育教育过于死板,并且整个大会的过程较为形式化,无法使学生体会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性质,从而严重影响到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
二、 小学班级德育活动时效性方法
(一) 把学生作为主体,满足学生德育需求
1. 体验活动
在班级德育活动中,学生是核心、主体。因此,教师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在组织班级德育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德育教育活动和学生的想法进行充分融合,使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可以得到满足,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对德育教育的内涵进行理解,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德育需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到养老院参加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对好人好事的宣传,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善行义举,以供学生进行学习与观摩,把美德生动地讲解给学生们,从而使学生的德育需求得到满足。
2. 班队会活动
德育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并不断地进行强化,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班队会活动属于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班风形成上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学校可以把学期德育作为重点,定期开展一些班队会活动,把安全教育作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此氛围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礼仪。
3. 表演活动
如果学生是观察者和表演者或者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者,那么其会进入到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这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表演活动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角色中,学生会深入了解角色所包含的道德力量,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明辨是非。例如,组织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设计具有实质内容的班级德育活动
目前,农村大部分班级德育活动和实际生活脱离、过于形式化,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班级德育活动。例如,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和父母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一天的小家长,对家中的琐事进行安排和管理,例如洗衣、做饭、关心“孩子”、和“孩子”谈心等等。在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总结会,邀请孩子的家长来到学校,并要求学生到讲台上对当小家长的心得进行交流,布置一些家长和孩子互动的环节,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家长的不容易,学会理解家长,使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报答和感恩父母。设计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班级德育活动,是提升班级德育活动时效性的有效途径。
(三)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并且也是育人的关键与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学生会把课堂上的耳渲目染,无形中反映到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育人,只有抓住课堂,才可以抓住德育教育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把德育教育和各个学科进行融合,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每节课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坚持全面育人的原则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知识的讲授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在保证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把德育知识内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方法,避免过度注重德育教育,从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好了,做实了,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效性也就提升了。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班级德育教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多种班级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班级德育活动时效性,使学生可以在无形中受到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韦莲群.“教学做合一”让小学德育更走心[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42-43.
[2]石明春.开展多彩活动,焕发校园活力——小学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之我见[J].学周刊,2017(17):208-209.
[3]陆国雄.争当“文武”双星——南武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J].华夏教师,2015(5):8-9.
[4]孙丽丽,杨淑萍.以游戏精神改进当前小学德育活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0):265-267.
作者简介:
黄秀文,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