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乖乖女因何突然“戾气爆棚”?

2019-03-18青莲

现代家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剧心理咨询爸妈

青莲

“乖女儿”忽然发飙

小辛今年18岁,在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城市上大学。她从小就是乖乖女,学习好,脾气好,喜欢照顾比她小6岁的弟弟。在亲朋好友和邻居的眼里,小时候的小辛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但是,最近小辛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成了父母的心病。

其实,从小辛的高三下半学期开始,爸妈就感觉到她脾气大变,看什么都不顺眼,进家就大吼、摔门。当时爸妈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变得叛逆了,于是给她讲道理进行批评教育。小辛不再频繁发脾气,却变得越来越沉默了。

而回到学校,面对成堆的作业,小辛也没有了以前的学习积极性。看到同学们都在为高考而努力拼搏,她却终日焦虑不安。有一天,她的数学作业没有完成,被老师批评,她哭着跑回了家。妈妈没有安慰她,也批评她没有以前努力了。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一天没吃饭。

后来,在爸妈的劝说下,小辛又去了学校,但她总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恍恍惚惚,人在教室却神游天外,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上学不到一周时间,小辛感冒发烧,住院治疗了五天。

病好之后回到学校,刚好轮到小辛带领同学读英语课文。她读得磕磕巴巴的,觉得自己会被同学和老师瞧不起,而且各科作业和考题堆积如小山,她觉得怎么也做不完,忽然提出不想上学了。爸妈自然说啥也不同意。

小辛只得硬着头皮去上学。她时不时发脾气、摔东西、又吼又叫。

小辛妈妈看到女儿发飙的样子,怒目圆睁,五官挪位,张牙舞爪,觉得很是可怕。妈妈怎么也无法把眼前这个女孩与原来那个懂事、贴心、上进的乖女儿看成同一个人,感觉女儿好陌生,内心好心酸。即使这样,妈妈还是拒绝了女儿休学的要求,坚持让女儿参加高考。

好在小辛基础好,虽然最后阶段她精神状态不佳,还是考上了一个二本院校,离家不太远。刚上大学时,她每周都会给爸妈打两三次电话,每月都会回家。但最近一段时间,她突然不跟家人联系了,而且也不接爸妈的电话。

上周,小辛的辅导员突然打电话给小辛爸妈,说小辛与宿舍的同学发生冲突,把人家的东西都摔了,并且有自杀倾向,学校建议他们把小辛接回家做心理治疗。

“被扭曲”是戾气之源

小辛本是温婉可人的乖乖女,为何会性情大变、戾气爆棚呢?肯定会有一个情绪的积累过程。小辛爸媽在高三时已经发现女儿的情绪变化,为什么还一次次忽视女儿的感受呢?肯定有父母的内心需求和情结。

针对以上问题,心理咨询师开始了与小辛父母共同探索的过程。通过梳理小辛的成长经历及其父母家族史、婚姻状况,最终了解到,小辛的戾气来源,在于她无法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人生被扭曲,于是她以此症状表达愤怒。

小辛的爸爸在教育系统工作,做思想政治工作最在行,每次教育女儿都是引经据典,无可辩驳;而且爸爸特别爱面子,非常看重学历,希望女儿将来能够上名校,出人头地。他经常教育别人家孩子,自然也希望女儿给自己争口气,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榜样。

小辛的妈妈因为家庭突遇变故,没有机会上大学。这成为她一生的遗憾,因此她希望女儿能帮她圆了上大学的梦想。

小辛从上幼儿园开始,爸妈就已经为她设计好了人生。上什么学校,分到哪个班,选哪个班主任,甚至和谁坐同桌,都是爸妈可以操作的。

高三时,小辛第一次发脾气,是因为她和同桌发生了矛盾。她回家给妈妈说了这件事。其实,她告诉妈妈,只是想缓解一下情绪。没想到,第二天老师就把她和同桌调开了。同桌很受伤,不给她任何和解的机会,而且在背后说了她很多坏话,让同学们对小辛开始敬而远之。小辛感觉很委屈,可百口莫辩,只好回到家发脾气。

爸妈不明内情,认为小辛不懂事,不仅没有在这个关键点上对她进行安慰、疏导和有效沟通,反而对她进行了批评。这造成了小辛对爸妈的情感疏远和不信任,从此对爸妈关闭了心门。

接下来便是恶性循环。但凡小辛想给爸妈表达诉求,爸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否定,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女儿考大学,从来没有耐心倾听女儿内心的声音,没有真切体会女儿的感受。在多次被爸妈否定和驳斥之后,小辛变得沉默而自我封闭。

在学校,小辛也没有可以真诚交流的对象和减压的途径。她只能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压抑在自己心里。而这些负面情绪是一种沉重的能量,一步步把她拖进了深渊。

小辛勉强考上大学,她的心理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大一新生还存在环境适应问题,因此她在刚开学时,通过不断给爸妈打电话寻求支持和安慰。遗憾的是,爸妈的教育方式是讲道理和提要求,而不是包容、共情和安慰。她从爸妈那里没有得到求助成功的体验,自然也不敢轻易再向别人求助。因此,当在陌生环境里遇到问题时,她就退回到了自我封闭模式。

人的心理负重能力是有限度的,当这种负重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有宣泄的出口。小辛与宿舍同学发生矛盾时,之所以会情绪爆发,一方面是当时情境触发了她的原始创伤,另一方面,也是她借此缓解过度压抑的情绪压力。

通过分析,小辛妈妈终于明白了女儿的戾气来源:是对完全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愤怒和对现有生活的不接纳。小辛就像一棵扭曲生长的树,被爸妈强行弯折,但这不是她自己想要的样子。为了活下去,她只能扭曲生长,任内心的痛苦越积越多,挣扎得也越来越厉害。

“双向调整”终得心平气和

小辛拒绝接受帮助,只能先让爸妈进行调整。爸妈改变之后,自然会影响和带动孩子改变。

心理咨询师首先缓解小辛爸妈的焦虑情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帮小辛走出困境,也不是朝夕可就的事,而是需要爸妈齐心协力、耐心陪伴女儿。

当咨询师和家长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咨询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首先要改变的是妈妈。以前她不仅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而且每当她与丈夫有矛盾冲突时,就会向女儿大倒苦水,让女儿当“法官”和“调解员”。这让小辛承担了妈妈很多的负面情绪,从小变得格外“懂事”和成熟。其实,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妈妈的主要功课是进行自己的心灵建设。妈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孩子牵扯到自己的婚姻矛盾之中,更不能把自己的需要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成为替自己“圆梦”的“提线木偶”。妈妈要勇敢面对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理想,放下不合理的期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观察孩子的个性,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成长。

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剧的“角色交换”“镜观”“角色训练”等技术,让妈妈体会到小辛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改变了她的不合理认知,学会了与孩子沟通互动的有效方法,鼓励她重新建立与孩子的信任关系。然后,再让妈妈慢慢引导孩子接受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

小辛在成长中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所以首先需要处理自己的情绪,改变心理上的不良状态。心理咨询师鼓励小辛参加一些心理成长团体,表达压抑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

小辛选择参加了心理剧团体。心理剧导演首先让她呈现了自己的“社会原子图”,评估了她的社会支持系统,整合了她的社会资源。小辛由此明白:其实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爸妈是非常爱她的,周围人也是非常关心她的。她顿时感觉被爱包围,心里暖暖的。

接下来,心理剧导演让她选择,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可以向谁求助。小辛选择了妈妈。导演让母女俩进行现场的情绪表达和情感连接。妈妈向女儿表达了教育方式单一、粗暴的歉意和对女儿深深的爱;女儿向妈妈表达了压抑已久的委屈和深深的爱,最终母女俩紧紧拥抱。

为了促进爱的流动和固化爱的感觉,心理剧导演让妈妈把小辛像婴儿一样抱在怀里,调暗灯光,播放轻柔的摇篮曲,让小辛重新体验儿时的感觉,接受母爱的滋养,积蓄面对自身问题的心理能量。

一场心理剧之后,小辛振作了许多,主动要求回学校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师鼓励她走出去,寻找一些属于自己的快乐体验,丰富自己的生活。小辛过去压力过大,封闭自己,逐渐忘记了平和快乐的生活。上大学之后,课业压力减轻,小辛可以在休息日约同学一起出游,也可以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一些活动。

在临走之时,心理师咨询师用“空椅子技术”让小辛与过去的自己做了告别。过去的小辛,生活分成两段:第一段生活由妈妈掌控;第二段生活由“反抗妈妈的情绪”掌控。而現在和未来的小辛,生活将由自己掌控。

小辛向自己宣告:“我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我要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业做出规划;我要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真实的自己;我要做一个有行动力的人,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心理咨询师让小辛大声把自我宣告说三遍,直到能够内化于心。

同时,咨询师也让小辛明白,改变并不容易,情绪的起伏、现实的压力、生命的挫折,都是要坦然面对的阻碍,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方式是改变的重点。

咨询之后,小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她相信,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和帮助下,她将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心理剧心理咨询爸妈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小熊当当和爸妈爸妈玩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我爱爸妈
心理咨询不简单
听爸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