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称为“虐待狂”的5岁男孩

2019-03-18晓林

现代家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鸡负面情绪

晓林

屡教不改的虐待狂

他是一个5岁男孩,名叫宝宝。他长着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翘翘的鼻子,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帅哥,但在他的爸爸卢先生看来,宝宝简直是一个杀气腾腾的大魔头。

“我没有冤枉他,我干吗要冤枉一个5岁的孩子?”卢先生没好气地说,“去年暑假,我见小区门口有卖鸡仔的,满满一箩筐,毛茸茸的,非常可爱,忍不住买了两只。本来是想让宝宝长长见识,知道鸡蛋孵出的小鸡是什么样子,没想到两天就被他折磨死了。”

“折磨?”我狐疑地问。

卢先生苦笑着说:“趁家里没人的时候,宝宝把小鸡从鞋盒里抓出来,放它们在客厅里随便跑,他手里端着手柄,遥控玩具赛车在后面追。您想啊,小鸡能跑多快,又有多强的耐力,不到一个下午就被撞断了腿,第二天就双双毙命。您说这孩子是不是个虐待狂?”

“您可能多虑了。”我说,“以宝宝的年龄,还不十分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他看来,小鸡和玩具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您发现他把变形金刚大卸八块,一定不会骂他是虐待狂。所以,对一个4岁孩子进行道德攻击,恐怕不合适。”

卢先生不慌不忙地说:“两只小鸡死去的第二天,我又買了两只回家,把宝宝叫到面前,认真地给他上了一堂关于生命的启蒙课。都快把我自己感动哭了,宝宝也很懂事地表示要照顾好两只小鸡,还给两只小鸡分别取了名字:萌萌和嗒嗒。可是第二天,两只小鸡又夭折了。”

我吃了一惊,问:“还是被玩具赛车撞死的?”

卢先生用恐惧的眼神盯住我,缓缓摇头,小声说:“他用他胖胖的小手攥住一只小鸡,然后慢慢伸到金鱼缸里,感受小鸡在水中的挣扎。大约两分钟后,他把手拿出来,看小鸡是否还活着。还用看吗?肯定断气了!然后,他抓起第二只小鸡……”

“您亲眼看到的吗?”我打断他的描述,“该不会是您想象出来的吧?”

“我家安装了监控录像,明天我带视频来给您看。”卢先生言之凿凿。

“或许,”我忽然感觉自己是宝宝的辩护律师,“孩子仅仅是在做实验。”

“当然,虐杀四只小鸡不能被称作虐待狂。”卢先生略带讥讽地说,“今年春天,宝宝过生日的时候,舅舅送他一只刚满月的小花猫,说是要用这只猫培养宝宝的爱心。当天晚上,小猫的耳朵就被宝宝剪掉了一只,用我的园艺剪。小猫的惨叫声惊动了楼上楼下的邻居,满屋的血迹我擦了一个星期都没擦干净。现在您相信了吧,这熊孩子是个货真价实的虐待狂!再不治疗,将来一定是个杀人犯!”

我问:“虐待小动物的时候,宝宝是什么表情?他说过什么话没有?”

卢先生说:“得意啊!得意得不得了!嘴里还念叨着:‘就你?小样!敢跟我作对?‘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诸如此类故作彪悍的话。事后我批评他,他满不在乎,看我要打他,他就找妈妈和姥姥寻求庇护。”

我问:“您经常打他吗?”

卢先生突然大声反问:“这样的熊孩子不打行吗?我现在不收拾他,等他长大了肯定要被警察收拾!”

我说:“可是,打管用吗?”

“要是有用,我还会来找您吗?”卢先生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昨天,我带宝宝去我的大学老师家里做客。我陪老师在书房喝茶,宝宝跟老师的孙女在客厅里玩乐高玩具。突然,我听到小狗的惨叫声,接着是老师孙女的尖叫声。我想,坏了,准出事了!跑出去一看,天呐!老师家的泰迪犬尾巴着火了,正疼得在屋里拼命乱蹿,沙发上的丝巾和窗帘也被引燃了一角!好不容易把火扑灭,小狗已被严重烧伤。老师家的保姆告诉我,她亲眼看见宝宝用打火机点着了小狗的尾巴。老师气坏了,马上下了逐客令。当时,我真想掐死这个逆子!回到家,痛定思痛,感觉宝宝这孩子一定是心理出现了问题,这事一天都不能拖了,必须马上解决,所以今天一大早就来找您了。”

他的暴力从哪里来

卢先生讲述儿子的暴行时,目光中隐隐闪烁着焦虑和痛苦的泪光。最后,他嘴角微微抽搐着问我:“请问医生,宝宝这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心理疾病?”

我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虐待动物是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有的是因为孩子缺少爱,有的孩子是为了发泄,还有孩子这样做是为了突显自己的强大,掩盖脆弱,等等。”

卢先生松开绷紧的肩膀,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说:“好,那您就说全面一点,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我告诉他,儿童频繁虐待小动物,或以虐待小动物为乐,主要有以下四种心理原因:

第一,心理发展退化。我们的祖先,从猿类进化到智人,学会了使用武器打猎,打猎就是对其他动物的捕捉和杀害,当然这是一种原始性和生存的本能。随着进化和社会发展,打猎心理倾向并没有因为社会供给的充足而完全消失,只是暂时被压抑,当我们的心理发展受阻的时候(受阻的原因可能是挫折,或者是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心理就会固化或者倒退,出现返祖行为,即本我急速发展,用单一的追求快感来治疗心理创伤。

第二,自我心理强化。大量的心理学案例显示,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当个体因不被重视而缺乏存在感,或被质疑某方面能力,就有可能做出非常规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虐待动物便是这种非正常行为。有的成年人虐杀小动物,并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给人看,就是出于这种心理。儿童也会出于同样的目的虐待小动物,因为儿童是弱者,更需要这种自我心理强化。

第三,宣泄负面情绪。由于遭遇挫折,或者生活环境剧烈变化,人会有负面情绪,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就有可能引发暴力行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个体不能把负面情绪向引发负面情绪的事物宣泄,就会下意识地寻找替罪羊,也就是转移宣泄目标。替罪羊一般会选择比自己弱小的事物,而小动物符合这个条件,施暴者可以肆意攻击,把负面情绪宣泄到极致。

第四,缺少家庭关爱。儿童虐待小动物,最常见的原因是得不到足够的家庭关爱。但是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不管这种关注是什么性质的,责备也好,维护也罢,孩子都会做出出格的事来吸引注意。关爱缺失情况越严重,出格行为的程度也就越深。

卢先生边听边思索,最后问:“小孩子也有负面情绪吗?如果他受了委屈,真的会在小动物身上寻找心理平衡吗?”

我回答:“剛出生的婴儿也有负面情绪,何况5岁的孩子!当孩子心中有了委屈、愤怒等负面情绪,如果他能向父母表达,是比较健康的表现,但有些父母过度强势,孩子不敢表达,于是便会向比自己弱小的人或物表达。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在折磨动物时,可以想象这个孩子曾经被人折磨过,这种折磨可以是肉体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忽略他的意愿和感受。”

卢先生脸红了,表情也不自在起来。他告诉我,宝宝出生刚过百天就被送到奶奶家寄养,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见到爸爸妈妈,直到3岁时才回到爸妈身边。“刚来上海的时候,我发现这孩子身上有许多乡下人的毛病,比如不会说普通话、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连抽水马桶都不会用,于是突击教他。”卢先生回忆道,“突击嘛,难免态度生硬些,这小子就跟我顶牛,小屁股上没少挨我的巴掌。或许,他就是在那个时候积攒了一些负面情绪吧。”

我说:“心理学研究发现,虐待行为有明显的家庭传承现象,这反映了一种认同的心理机制。比如,一个从小被父亲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会以同样的方式虐待自己的孩子,曾经弱小的被虐待者,会以成为施虐者的方式(一种认同的机制)变成强者。如果孩子等不及,拿小动物试试身手就没什么难理解的了。”

卢先生问:“宝宝这么小就虐待小动物,会不会影响他以后的心智健全?”

我说:“儿童虐待小动物如果成癖,又得不到及时矫治,他在成长过程中就会缺失许多社会因素,比如同情、责任、羞耻感等,会形成冷酷、冷漠的性格,很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障碍。这种因童年虐待行为形成的固有模式,投射到社会中,会变成对社会规则以及法律的蔑视。更严重的,随着虐待小动物行为的增多,施暴者遇到不可宣泄的情绪时,会不满足于虐待小型的、不会反抗的小动物,而将暴力指向人。犯罪心理学研究显示,半数以上的杀人犯在童年有过虐待小动物的经历。”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卢先生问:“宝宝虽然只有5岁,但他虐待动物好像已经成瘾,现在进行矫治还来得及吗?”

我说:“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现代心理学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所以,永远不要说来不及之类的话,治疗虐待心理障碍,什么时候都不晚,不过越早越好。”

卢先生一拍大腿:“那就从明天开始吧,我把宝宝带来交给您。”

“不。”我笑道,“我负责治疗您,您负责治疗宝宝。”

卢先生问:“那什么时候开始治疗我?”

我说:“治疗已经结束了!您已经找到了宝宝虐待小动物的心理原因,也知道这是一种行为障碍,对他的成长有重大危害。不是吗?”

“可是,我该怎样治疗宝宝呢?”卢先生一脸迷茫。

我给卢先生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内容:

1.净化环境。儿童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又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要身边有虐待小动物的榜样,就有可能模仿,慢慢养成习惯。“要帮助宝宝改掉虐待小动物的恶习,您和妻子要给他做出好榜样,对小动物充满爱心,一起观看善待小动物的影视作品,同时尽量避免让宝宝观看有暴力镜头的影视节目。”我提醒道。

2.缓解压力。儿童虐待小动物,极有可能是内心压力所致。“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不仅是学业竞争,还有同伴关系不睦、父母争吵等。”我解释道,“因此,建议您密切关注宝宝的心理状况,发现他有负面情绪要及时予以疏导。平时要多关心他,多陪伴他,给予他足够的温暖。

3.关爱孩子。只有享受到足够的爱,孩子才会习得爱别人、爱动物的能力。“因此,不管平时工作有多忙,您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宝宝交流,了解他在幼儿园的感受,让他积压在心中的苦闷在家庭中发泄出来。”我强调,“对宝宝多些关心和爱护,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如学习方面的困难、同伴之间的交往、个性发展的需要等。只有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4.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家长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等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绘声绘色地描述小动物的善良、可爱和可怜,讲述它们被野兽捕捉、吞食时的悲惨情景,借以引起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和爱护。我建议卢先生:“您可以多带宝宝到动物园看看动物,结合他的具体体验,给他讲讲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讲讲小动物的可爱、它们对人类的益处,引导他友善地对待它们,激发他对小动物的爱和同情心。如果时机成熟,不妨在家里养一只小动物,全家人都充满爱心地对待它,将它看成家庭成员,让宝宝感受到这种亲情,并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增进他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

5.科学奖惩。利用奖惩手段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父母一定要使孩子明白受惩罚的原因,还要达到家庭教育的一致,使惩罚的效果得以巩固。我建议卢先生:“如果家里饲养了小动物,而宝宝没有虐待它,您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果宝宝犯了老毛病,可以视情节轻重予以惩罚,比如半年不去游乐园、两周不许看动画片、一个月不吃西餐等。尤其是当宝宝以虐待小动物为乐,或以恃强凌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能耐时,必须对他进行适度的惩罚,让他有所忌惮。

经过4个月的家庭治疗,宝宝改掉了虐待小动物的恶习。前不久他过6岁生日,卢先生送的礼物是一只拉布拉多犬,取名贝贝。

“宝宝和贝贝相处得不错!”卢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我,“有一次宝宝犯了错,我批评得重了点,宝宝哭了,贝贝居然冲过来挡在我和宝宝中间,还冲我哼哼,好像是在警告我别动粗。宝宝感动坏了,从那以后拿贝贝当了亲兄弟!”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小鸡负面情绪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情绪认同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