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019-03-18刘杏芳
刘杏芳
内容摘要:每个班级都难免有学困生,班主任对待所有学生应当一视同仁,对于学困生甚至更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用心对待他们使其往好的方向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不是为了完全地改变他们,而是帮助他们在自己的方式下更好地学习,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面对困难和失败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基本的自尊与自信。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后进生 转化
学困生的存在是学校教育中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不高与学困生占了全体学生数的较大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取得学业的成功,是每个学生、家庭和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对于学困生的概念,不少人采用“学习失能”、“学习不良”、“学习障碍”、“差生”等说法,我们之所以不采用“差生”,而选取“学困生”的说法,主要考虑到“差生”的称谓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也同样不尽人意,而现在的成绩低下也并非说明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会取得巨大的进步,因此,我们认为“学困生”的说法比较恰当。文中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在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成绩的显著低劣。
一.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
学困生包括学习成绩差和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差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求知欲,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其学习成绩落后于同班的其他学生。行为习惯差则是因为他们常常缺乏生活热情,不尊重其他同学和老师,生活习惯不好,为人处世缺乏礼貌,没有集体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困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他们自身自制力弱无法抵制身边的诱惑,不愿意听从老师的意见,逆反心理使其企图去挑战老师,甚至部分学生会通过不正确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难度加大,学生学习成绩差距变大,有厌学心理或者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成绩就会变差。
其次,部分家长在学生成长中不能给学生恰当的家庭教育。日常生活中,因为父母不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不重视自身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行为养成就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慢慢也就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教育监管缺失的问题在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农村尤为明显,亲情的缺失、家长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最后,老师在学困生的問题上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学困生往往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得到老师的鼓励和适当的引导。教师如能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善于适时适度地鼓励引导学困生,让他们重树信心、重燃希望,转化他们还是希望很大的。当然,同学之间也会形成恶性影响,如果老师对个别顽劣的学生不加及时的遏制,就很快会在学生中蔓延不良风气,让部分学生慢慢地会无视校规校纪而成为学困生。
我们将小学语文学困生具体鉴定标准为:①学生在半年(及以上)时间内,语文学科成绩低于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②学习过程表现异常,如: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多次违纪或干扰他人的正常学习,作业错误频繁等等;③生活中尤其是在学习活动中自卑心理明显,缺乏基本的自信心;④语文教师对其学业评价较低。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学内容是以正常儿童的能力为基础来制定的,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相应年龄阶段的儿童无法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以学科成绩为主要指标),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该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存在异常,如果成绩长期落后,则可确定为语文学困生。
二.对后进学困生的策略
(一)对症下药,了解学生特性
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原因有很多,不同学生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不同,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到对症下药。对症下药要求老师首先要做到了解不同的学生的自身因素,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及其落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后找到学生变差的根源,最后寻找方法帮助其改正。学困生各有各的不同,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待所有学困生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学困生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花时间充分了解学生再逐个击破。比如有的学生成绩差仅仅是因为其学习方法不正确,如果老师不做及时的引导学生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应当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学习习惯之后,对于其在学习中不正确的行为予以纠正,帮助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严爱结合,坚持赏识教育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教育是根植于爱的,尽管有的学生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但是老师不应当以别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或者是因为其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习惯不好就放弃对其的教育工作。老师应当包容学困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对教师的信任感。在班级中学困生往往受到同学的排挤,对待这类学生老师应当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心,多鼓励多关心,进行合理引导,用爱感化他们。但是,也要对其进行严格要求,认真教导,学困生与一般学生并无不同,严厉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快速的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改正错误。严爱结合才能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事半功倍。
(三)树立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困生的缺点很多,但绝不能因为其有缺点而觉察不到他们的优点,学困生也有优秀的方面,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且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困生因为其学习成绩差等原因往往会被轻视,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老师对学困生的肯定能够给他们以信心,使其受到鼓舞,看到自己的长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对学习没有兴趣,容易受不良诱惑的贪玩的学生,其实有的学生十分聪明,对教学内容能够快速吸收,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夸奖和鼓励,使之体会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树立成功的信心,同时经常督促、激励其前进。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可以将他们的事迹向全体同学介绍,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学困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多方支援,发挥集体效应
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要适当借助班集体的力量,良好的班风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约束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当发扬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制定适当的班规规范学生行为。此外,要适当发动学生和家长的力量,定期召开班会了解班级体中学困生的情况,形成帮扶小组,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帮助和关心他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沟通、了解、交流学生在家给学校中的情况,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五)持之以恒,用耐心转化学困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形成往往是长时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以及其个人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往往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需要老师坚持不懈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耐心来将错误的思想从其头脑里完全抹除。
三.结语
学困生只是迷失了正确方向的学生,教师不应当对其另眼相待,教師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对所有学生应当一视同仁。
对学困生的教育不是为了完全地改变他们,而是帮助学生在自己的方式下更好地学习,转化的重点也不只在于成绩的提高,更多在于心态和习惯改变,在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善;转化目的并非考试分数的飞速提高,而是学生内心的充实与重生,即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面对困难和失败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基本的自尊与自信。
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那紧闭的心扉,而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开启的门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真正的爱,然而这个博大精深的爱字却需要成人们用心去写!但愿校园中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但愿在明日之学校,我们再也寻不到学困生的踪影……
参考文献
[1]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苏)列乌杜斯.涅枯列.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M].吴立岗译.北京:文心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官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