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教双创后备人才培养探索

2019-03-18张纯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创核心素养

张纯纯

内容摘要:学生的学习应该立足于长远,着眼于未来,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贡献,都要能在未来依然保持适应性和竞争力。学生具备核心素养,也就是具备了可以适应个人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现代教育中,要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作为教学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样做也是为了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提升我国教学质量的国际竞争力,顺应全球现代教育发展潮流。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双创 创新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双创教育从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基层、中央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强调,要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动能转换,双创教育的改革就是要为社会经济提供智力服务。积极发展科教双創教育,储备双创后备人才,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未来社会经济更加需要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而在培养双创人才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是培养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双创教育和核心素养

全面教育才能带来全面发展,这也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双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创造性。因此这应该是一种对人的全面教育,而不是针对某个单项内容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始于思维。对学生要着重训练导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上的要求主要包括实践能力、事业领导力和不确定环境中的把握机会的能力。这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就是双创人才的核心素养。这种核心素养不但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在意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这也是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区别的地方。在当前时代环境急剧变化,创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环境里,对于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敏感的批判思维,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新的变化和动向,从而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所以说具备双创核心素养,才是培养科教双创后备人才的关键[1]。

学术支撑依靠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要真正培育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双创人才,就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专业背景。因此,监管双创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但一定要是依附于一个具体学科上的。只有以学科为基础,配合技能比赛、实践基地和双创实验室,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并可以在学科基础上实现学用结合。

中国对学生培养核心素养要遵循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原则。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实现全面发展。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时间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沉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是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2]。

二.双创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双创包括“创业”和“创新”两个层面。创业教育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增强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而创新能力则包括创造性的实践和思维。在实际环境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依靠个性品质的发挥,产生有价值的新的想法、方案和成果。双创教育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今天,在中国蓬勃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以其参与人员类型之多、创业创新模式之繁、显现出的活力之强,带给人们很多思考和启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显示出鲜明的实践性、方向性、前沿性特征,其之所以可能,必须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创新方式演进等方面的现实逻辑来理解,可以说是手段与目的高度统一,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战略性举措。

双创教育模式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分析社会实际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识后,把有关能力要求进行体系化,并作为知识模块补充到相应的课程体系里。课程体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对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3]。

三.双创教育的理论课程和时间锻炼

(一)积极开发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注意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把能力点转化为课程内容,并根据能力点在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分布情况,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组合和搭配,并把原先专业教学中的知识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重新的整合设计。

(二)搭建实训网络,把校内校外连接起来,为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平台

在校内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达成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打造专业、企业、学生三方共享的平台模式。对专业建设和创新型课程开发实行全面推进,对教师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同步进行,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过程共管。

在校内打造创业园等用于学生实践的场地和基础设施,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扶持,构建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进行鼓励和帮扶。对校内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尤其是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使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成为校内生产实训和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场所。

今天依托于互联网这一技术手段,创业创新已不再是“小众”专利,具有鲜明大众化特征。受过高等教育的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工作者、青年大学生,都找到了“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的机会和舞台。

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成一批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职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举办和推进学科竞赛,以赛代练,更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科竞赛可以考研参赛者的理论知识深度,并促使参赛者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双创教学中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竞赛结果可以展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到了什么程度,并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的全面提高。学生在学科竞赛中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个性品质。要丰富个级别学科竞赛,形成赛事体系,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在发动学生广泛参与的同时,准确找到优质的项目和创新想法[4]。

(四)组织和开展双创论坛,营造双创氛围

无论是对培养人才,还是促进就业,双创教育和和活动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校方要积极利用双创教育的平台,组织和开展双创活动,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活动组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构建一个双创校友论坛,开设一门双创指导课程,打造一支双创指导团队,并对学生开展分层创业指导,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接收過双创教育。

四.“双创”在社会生活里的体现

就创新范式来说,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社会生产以集中化大生产方式为主,大企业以其物质投入能力和人才聚集能力成为创新的主要来源。既定的技术目标、组织化的科研人员、具体物理空间形式下的实验室,是创新的最主要实现形式,这一创新范式的典型特征是封闭性。

今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传播、海量数据无所不在,带来了信息传递和人与人之间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过去的时空约束被打破。技术革命性变化带来了创新范式演进,传统的以层级式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封闭式创新,被无边界虚拟式组织结构下的开放式创新取代。

有专家分析,就一般企业来说,其内部创新资源大概只占15%,创新所需资源的85%要从外部获得。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通过互利和契约把外部参与者整合成为特定目标的价值创造系统,可以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强劲竞争优势。比如海尔实施“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战略,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和更新换代全生命周期,让消费者、供应商、各类技术人员参与,突破了企业自有资源和创新能力限制,海尔已由原来封闭式企业组织,变为开放的共生创新系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创新范式体现了鲜明的创新社会化、民主化、开放性特征。当代经济社会生活中,创业创新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技术思想家布莱恩·阿瑟曾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对创新作这样的总结,创新就是找到原本已经存在的东西,技术是一种以新的方式对已有技术进行组合。创新就是先进技术的新组合,新技术使用已有技术作为组成元素并使自己变成“新新技术”的构成元素。创新不再是某些企业、科技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属,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提供解决方案中发挥重大作用,创新成为一种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公开透明、自下而上、分权决策的民主化组织形式。

总之,学生的双创教育要基于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组织和开展双创教育,并组织双创实践活动。只有把理论教学和能力实践结合起来,双创教育才能真正有所成果。学校要积极为双创教育创造氛围和条件,包括打造和构建实训基地,组织和开展双创活动。

参考文献

[1]赵亮,陈韵.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工科类院校“双创”教育发展研究[J].科技视界,2017(25):64-65.

[2]朱增宝,邓海顺,陈清华,etal.机械类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文汇,2016(35):47-48.

[3]朱文静,ZHUWen-jing.基于“双创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职院校通识课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42-46.

[4]万祥东.“双创”教育:职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落实[J].现代职业教育,2018(7).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