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三大新任务带来新机遇
2019-03-18郭玲
郭玲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努力发挥好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1月27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上海要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努力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不畏“嚴冬”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增多、挑战加剧,甚至有企业家表示准备“过冬”,“但越是这个时候,上海越是要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越是要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
过去一年,上海经济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6%。今年,上海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6.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引领新突破
1月27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参加他所在的浦东代表团审议时说了一番特别的话,引发众多代表共鸣。他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增多、挑战加剧,甚至有企业家表示准备“过冬”,“但越是这个时候,上海越是要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越是要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现场,代表们谈论最多的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后,在上海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上海提出五方面工作要求,并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它们连同进口博览会一起,被视为“上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更是为新时代上海发展指明了方向。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位于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新片区到底“新”在哪儿?这一问题引发代表们热议。
“新片区不单是地块加大。”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表示,关键是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实在在地收获近年来探索的成果。“上海自贸试验区已进入发展的第六个年头,下一步关键是重点功能突破。例如,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球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全球营商计划。”
“上海应该进一步完善自贸区改革系统集成,将立足点放在制度创新上。”在上海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杰看来,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制度创新时要考虑如何参与制定国际经贸新规则。“我们应该从被动转向主动,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陈杰建议,上海要加快建设全球数据港,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大会,引领全球的规则制定。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琰则坦言,上海应该抓住三大任务实施的契机,以金融仲裁为突破,助推上海打造亚太仲裁中心,以金融调节为着力点,助力民营企业防范风险。
就在上海两会召开期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科创板成为三大任务中率先踏出实质性步伐的一个。对此,应勇在两会闭幕后举行的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上海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着力培育一大批优质上市资源,打造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优化金融、科创、法治环境。
上海市政协常委、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则直言不讳地说,科创板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长期稳定有效的基础制度的顶层设计。避免政策的朝令夕改,是监管机构的首要职责。保持标准和制度的公开公正和一致性,可以更加坚定创新企业和企业家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信心,把未来创新企业留在科创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上海、整个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都是极大的发展机遇。应勇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进一步明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上海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长三角内各种合作项目,同时积极推动崇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加快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高等教育一体化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助推力量。”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建议,由上海牵头建立长三角跨区域的世界顶尖高校联合实验室,推进区域内更多高校成为全球创新知识的策源地。
让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今年,上海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新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0家、助餐场所200个、养老床位7000张;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进一步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开工12个、建成10个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放在优先位置的一件大事。”应勇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今年新增就业岗位的目标将保持在50万个,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要稳定在4.3%左右,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加快建设健康上海”是报告中提到的内容,医疗卫生也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上海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超过1000万人,但是老百姓身体出问题却很少想到找家庭医生。面对这一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侯进建议,通过建立更多家庭医生诊所,改变目前的医保支付方式等方式,让签约家庭医生制度真正落实,服务市民。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让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上海?自称为“老张江男”的王志敏代表来自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他代表青年科研工作者提出建议,多建一些人才公寓,或者筹集一些房屋转租,让青年科研工作者有地住、住得好,找到家的感觉。“张江是上海的科学名片,希望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张江、融入上海。”
1月31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成为本届人大通过的第一个立法项目,上海的垃圾分类管理也将进入新阶段。比起“四大战略支撑”这样的大主题,垃圾分类似乎是小事。但对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来说,同样意义重大。数据显示,上海每天生活垃圾的清运量高达2万吨,“垃圾围城”让这件事变得刻不容缓。上海市政协委员钱孟清认为,应对“垃圾围城”,除了引导市民学习垃圾分类办法,也应当引入科技手段,比如在垃圾填埋等环节采用新技术。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在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长应勇透露,今年,上海将继续相应提高养老金、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还将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三农”,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