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尊重为幸福教育导航
2019-03-18王晓阳李彩艳
王晓阳 李彩艳
【摘要】爱与尊重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潜力、鼓励学生奋斗进取,应该在细节教育、良心教育、幸福教育上全情投入,用爱与尊重打造细节教育的航标、凝聚良心教育的力量,为幸福教育导航。
【关键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爱与尊重 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一颗有爱与尊重的心,乃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与本。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事迹,很多老师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有的老师把自己有限的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深恐学生失学,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收入用来购买教学用具,有的老师背着学生上学、牵着学生的手过急流、走险路,有的老师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很多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这就是人间大爱。如何爱学生?如何尊重学生?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应该在细枝末节处打磨,在细节教育、良心教育、幸福教育上全情投入。
用爱与尊重打造细节教育的航标
好老师用细节传递爱与善的自觉。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对学生,不妨细些再细些;对学生,不妨慢些再慢些。“小”既是切口,也是载体,“落小”的关键在于唤起从点滴开始的行动。从具体行为入手,发掘坚守正道、敬业奉献、虔诚勤勉、孝老爱亲的典型人物;创新传播方式、丰富教育载体、办宴各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传扬崇德向善的感人事迹。惟其如此,方能让人们真切体悟到真善美就在身边,逐渐传递爱与善的自觉,激发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正能量。
好老师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调研时谈到,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应该聚焦在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上下功夫,真心真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做到润物细无声。用心用爱温暖和感动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每一位学生,更要教授他们关于仁爱的知识,使他们逐渐具备自强自信自立自尊的人格魅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成长、成才的喜悦。教育均衡不是创造整齐划一的“人工林”,要及时检视细枝末节,防范小积弊拖成大问题。
用爱与尊重凝聚良心教育的力量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小中见大是朴素的方法论。办好人民满意的良心教育同样如此。什么是良心?良心是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是人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良心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被社会普遍认可和认同的规范的价值标准。人格道德的内核是良心。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心,即便没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也会“从心所欲不逾矩”。
良心教育要求,好教师以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才是人才培养,而育人是本。所以,好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做好老师,理想信念的坚定是首要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老师的学识能力分不开,好老师为人处世、为国为民、于公于私的价值观要用在讲坛、校园阵地上,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人格品质,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胜任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学生热爱学习,自己先要“学而不厌”;要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自己先要“诲人不倦”。
良心教育要求,好教师始终“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使命,以学生为本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良心教育要求教师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幸福,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爱与尊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进步,不能存太多的功利心,以分数为尺度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要克服应试教育、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真正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只为稻梁谋”,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意义与价值,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要发挥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培养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服务。
良心教育要求,好教师每日每时慎独。所谓“慎独”,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时时叩问自己良心是否有愧。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个体劳动,即能否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不马虎、不苟且对待每个学生、每次教学行为。教师职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教育效果评价的复杂性。家庭、学校与教师、学生个人等因素都在学生成绩与行为表现中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学生表现好坏不是教师能够完全左右的。这就要求教师本着教育者的良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好自己的工作。
良心教育要求,学校成为社会一方净土。秉持教育者的良心,就要努力维护学校成为社会的一方净土,成为社会遵纪守法、文明进步的高地。既要使教育联系社会实际,又要坚决摒弃讲人情、拉关系、消极腐败等社会不良现象对学校的影响与渗透,努力克服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庸俗化。
用爱与尊重为幸福教育导航
全党全社会要更加关心教师、尊师重教,使教师享受教育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以及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取得了看得见可感知的成就。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践行幸福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多次深刻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从德育来看,人无德不立,所以要立德树人。从劳动教育来看,没有儿童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当今社会,物质初步繁荣富裕,儿童青少年容易坐享其成,滋生享乐主义甚至消极颓废,这是学校教育要努力去纠正与克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劳动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劳动者最快乐、劳动者最光荣的人生真谛。
以爱与尊重激发学生创新潜力、鼓励学生奋斗精神,践行幸福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的重大意義,他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教育引导学生创新,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与教育方法,践行教育创新,成为研究型老师。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指出,幸福是要靠奋斗得来的。所以,幸福生活等不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教育等不来,要靠爱与尊重去创造。要鼓励学生的奋斗拼搏精神,将其打造成一支中华民族“梦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