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再出发
2019-03-18秦洪
秦洪
《商界》杂志创刊25周年了。
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媒体之一,《商界》杂志伴随新中国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激荡岁月,《商界》杂志鼓舞了整整一代中国商人去创业、去奋斗,成就了成百上千的中国富豪,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站在创刊25周年的节点上,我们该怎样来规划我们的2019年?我们该怎样来规划我们的下一个5年。下一个10年,乃至下一个25年?
我想,只要我们的传媒属性不变,那么一定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生产高品质的内容,坚定不移走高品质内容发展之路。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想请问:我们的过去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一路辉煌?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最近我读了商界传媒集团董事长、商界杂志社社长刘旗辉先生的两篇文章,一是创刊15周年纪念文章《理性的通俗》,二是创刊,20周年纪念文童《有翅膀的梦想》,两篇文章都有一个结论:怀揣着媒体人的责任和理想,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实现财富梦想;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理想就是让金钱远离肮脏,让财富远离不仁,让中国的企业家真正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实现这个梦想的路径,是我们要真真正正走到企业家中间,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家和企业的“痛点”和需求,以优秀的内容助推企业的发展,以优质的内容为企业家服务。
怎样做到优质内容的生产?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突破。
一、优质内容源自于《商界》杂志的文化基因。
我把《商界》杂志的文化基因归纳为12个字:“艰苦奋斗、内容为王、快乐生活”。
《商界》杂志创刊15周年时,我们搞了一个“我与商界15年”的主题演讲。作为《商界》的创始员工,我讲到了初创时期几个部门为了共用一个电话,在墙上挖洞放电话机的故事;我讲到了春运期间在贵阳采访,在人挤人、人挨人的火车上从贵阳一路站到重庆的艰辛;我讲到了在河南的一个小县城,在零下10摄氏度的寒风中苦等采访对象的狼狈和不堪;我讲到了我们通宵写稿,在成稿时将笔扔向天空时那种分娩成功般的幸福。
今天,依然有不少的员工具有这种艰苦奋斗的品质。《商界》能走到今天,我们历届的优秀销售奖、优秀采编奖获得者,都是商界传媒集团“艰苦奋斗”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在发展过程中,公司需要的永远是战狼、是猎犬,而不是小白兔。
再说内容为王。
今天的《商界》有一个共识,在纸媒严重下滑的今天,《商界》靠什么延续辉煌?80%的人都会回答你:品牌和人。我们这样的知识型企业,人是一切的核心和关键,对人才的尊重或者说敬重,是我们最基本的规则。
那么我们的品牌来自哪里?难道不是一期一期杂志堆积出来的吗?难道不是一篇一篇优质文章敲打出来的吗?因此,高质量内容是一切文化产品的根基,高质量内容也是一切影响力的源泉。
在《商界》。内容永远是被摆在第一位的。传统期刊人都知道,拉动杂志发展的三驾马车,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发行、一个是广告,内容是发行的基础,发行是广告的基础,这些都是共识。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没有强有力的内容支撑,一切靠哗众取宠、靠技术手段带来的伪流量,最终都是纸老虎,我想这也应该成为共识。因此。我们的传统期刊群和新媒体矩阵,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都必须紧紧攥住“内容为王”这一法宝。
我们的第三个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快乐生活”原则,这是企业活力的重要保证。前段时间去世的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严肃,是一种病”。在《商界》,我们对稿件的质量是有严格规定的,对编辑的流程是有严格规定的,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严肃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不影响我们快乐的生活态度。
二、优质内容必须跟紧时代的步伐和找准企业家的需求。
《商界》25年来,历经了三次比较大的内容转型。
初创时期,《商界》是一帮文人在办。文人最擅长的就是讲故事或者说编故事,其实他们对生意人并不太了解,甚至是远离商人生活的。但是在市场经济开启的初期,这样的故事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去经商创业,鼓舞人们去追求财富梦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這样的励志故事和心灵鸡汤不能再满足读者需求,读者更需要的是商业资讯。需要更具有现实性与指导性的文章。于是《商界》文章的叙事风格从讲故事转向了“纪实”,尽管总的叙事方式依然是讲故事,但是它偏向于讲实实在在的“故事”。
今天,我们的口号是“再现全球商业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需要我们用全球的视野来呈现中国的企业样本,需要我们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再造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但是不管我们的内容怎么变,有两个我们坚持的东西一定不能变。
一就是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不能变。这是主旋律,这是正能量,这是讲政治。《商界》创刊25周年来,我们始终坚守主流舆论阵地,讲好中国好故事。传递商界好声音。不仅如此,宣传报道还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汲取营养。撰写相关文章、策划相关选题,比如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等。事实证明,我们的报道与党中央的经济工作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不是简单地“交作业”,而是同应企业家们的重大关切,这也是我们杂志的生命力所在。
第二个不能变的是对商人、企业家的“抚摸”。正如刘旗辉先生在《理性的通俗》中说:“《商界》杂志对商人和企业家的关注和‘抚摸应该永远地坚持下去。”抚摸是一剂最好的良药。25年的经验证明,我们对企业家灵魂的抚摸,是企业家对我们《商界》产生内心认同重要手段。
25年来,我们坚持所有的思想和观念不说教;坚持所有的经营管理之道不生搬硬套;坚持用开放的方式呈现全球商业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坚持用探讨的方式倡导企业家精神和积极健康的财富观。
25年来。我们积极地寻找企业家的需求和“痛点”,特别是某个时期企业家的集体痛点,有针对性地在杂志上做出回应。比如接班人的问题、大企业病的问题、融资难的问题、经销商转型的问题、草根品牌的国际化问题等。
三、高质量内容是公司战略转型的基石。
不管是公司还是杂志,随时随地都面临着挑战,这一点毫无疑问。
20年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今天,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革”了很多行业的命。
15年前,我们也只有《商界》一本杂志。我们不知道什么叫APP,不知道微信,也不知道社群。今天,我们有了新媒体矩阵,有了企业家社群,这些新的形式和刊物一起,构成了商界的媒体平台公司。
我们的平台公司应该怎样转型?《商界》的未来在哪里?
首先,刊网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任何不重视新媒体发展的媒体公司其发展必将是死路一条。杂志的出版周期是一个月,在这个资讯快速生产、快速传播的时代,唯有新媒体,能够承载这样变化。因此,在以后的战略中,重视新媒体的发展。一定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
但是,新媒体也需要优质内容作为支撑,离开优质的内容,新媒体也同样没有生命力。我们要探索适合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让它同杂志的内容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商界》的品牌。
有人问,《商界》杂志的红旗还打不打?还能打多久?我想至少10年内不应提这个问题。第一,《商界》杂志依然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媒体之一,还有相当大一群忠实的读者,只要坚持,我们就有希望;第二,《商界》杂志依然是商界传媒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商界》杂志是一代中国商人的梦想和情怀,依然是中国商界最有力的期刊品牌;第四,如果新媒体解决的是“快”的问题,杂志是“沉淀”,是“存在”.是“基石”。《商界》品牌需要这样的“基石”。
其次,商界传媒的新业务发展一定是围绕内容生产的内容营销和知识产品。我们将始终是一家传媒公司。是一个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分发平台。
25年来,我们获得了众多的殊荣,是文化部授予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家数字化出版基地”,是“改革开放30年12强期刊”,是“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市品牌期刊”,是“重庆市著名商標”等。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愿意与企业家们一起,共同维护好《商界》品牌吗,让它在给企业和企业家的服务中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