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春运”是啥样

2019-03-18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2019年1期
关键词:运费大巴马车

据考证,周代就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古代“春运”也应运而生。然而,受自然、交通、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古时候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与今天不同,古代春运的主体并非“外来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

古人也有“回家难”

在古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条件所限,许多人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相当普遍。

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有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从北方来到南方,没能及时赶回去与家人团聚,看着南方欢快的节日气氛,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诗中流露出他心中无限的惆怅和思乡之情。这从侧面说明了古代春运“回家难”的现象。到了唐代,诗人王湾更是留下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千古名句。

秦代“高鐵”:硬木轨路

“回家难”的背后实际是“行路难”。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忘修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从记载来看,驰道并不输于现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了。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这里所说的轨路,便是当时的“高铁”。当然,那时的轨路非铁轨,而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其原理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不同。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非常快。

需要说明的是,秦代修建公路网并非出于民用需要,而是出于军事考虑,但它对民间风俗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古代“大巴”:畜力车

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就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而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则主要靠畜力车,它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我国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畜力车也分好多种:栈车、辎车、安车等。栈车是一种轻便车,结构简单,车体材料为竹木;辎车则是大货车,送人时又变成了大客车;安车就比较高级了,是政府官员或“VIP贵宾”乘坐的,相当于现代高级小轿车。古代人春运回家,一般能坐栈车就很值得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

唐代“春运”全国统一价

为保证节日运输,中国古代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

据《唐六典》所记,如果车载1000斤,走100里,运费是900文;每驮100斤,走100里,运费是100文;走山坡道路,运费是120文。但即便走的全是山路,要价最高也不能超过150文;但走平坦道路时,费用再低也不能低于80文。黄河和长江以及从幽州(今北京)至平州(今河北卢龙)上水16文,下水6文。其余的河上水15文,下水5文。上述是日常物流价格,如果是春运,价格会有所浮动,但基本稳定。所以当时的运费并不高。如果走水路,则更便宜,因此,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的首选。

猜你喜欢

运费大巴马车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马车与游船
马车
驾着马车去打仗
“大巴”火烧奇案
追大巴的爷爷
女巫外卖之大巴司机
系列幽默漫画大巴来退位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电线电缆及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