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贵有真情
2019-03-18苏婷婷
苏婷婷
教学生说真话、做真事、养真性、动真情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古人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人如此,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要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诚恳”是前提,素材、语言、情感等都是如此,其中真挚的情感最能打动人,这样的文章能引起大家共鸣,自然就是佳作。当前,学生作文中出现许多平淡无趣或矫揉造作的文章,不少学生忽视自己的真实体验,写作时不注重真情实感的渗入,一味模仿、无病呻吟或勉强说愁,结果往往是言不由衷、情感失真。那么如何让文章表现出诚意,让情感的抒发水到渠成呢?
一、从情感出发点入手,观察生活,感受平凡中的不平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是情感的出发点,学生作文中情感的抒发应基于所叙写的人、物、事、景,而这些均来自生活。所以要想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单调,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没有独特的生活体验,难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其实生活就是由琐碎、细微、平凡的点点滴滴构成的,只要饱怀热情,善于思考,从细微之处观察,用心去感受,融入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就不难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学生作文,贵“我手写我心”,将自己的体验融入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文章自然就会有真意和感染力。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笔者从初一开学就要求学生写周记。刚开始,很多学生为了博取好分数,刻意造文。许多人写得风格优美,辞藻华丽,形式多样,可是似乎缺少了什么,那就是“动人点”。后来我要求学生要从身边生活小事上选材踩点,叙写本周内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不要求写得多么生动优美,但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力求真诚。时值“二胎”政策开放,有个学生写了发生在妹妹身上有趣的两三件事:逛公园时妹妹主动脱下防晒衣,让蚊子咬她,以防“我”被咬;赴宴回来给“我”带东西吃;为了逗“我”笑,咧开因换牙没了大门牙、经常被“我”笑的嘴巴……瞧这段描写:
她仰起脸问我:“姐姐,为什么蚊子咬你不咬我?”我笑着说:“你穿了长的防晒衣和七分裤,怎么咬?”她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弯下腰卷起裤腿,又将防晒衣服脱下系在腰间说道:“我这样做的话,蚊子就不会只咬你了。”她还给蚊子分配任务:“大蚊子咬你,小蚊子咬我。”那时,风吹过,微凉,我心底和眼眶却袭上一股暖流。
作者本来觉得有个妹妹很心烦,但因为妹妹可爱乖巧,善解人意,所以她不禁发出感慨:“我妹不是麻烦,她是这世界送给我的天使。”这样的情感抒发,多么自然而真实啊!它打动了我的心,我不禁写下评语:“好温馨有爱的姐妹俩,真幸福!”
像这样的文章才真实可感,动人心弦。所以,老师们平时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平常琐事,换个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用心去感悟,感受平凡生活中被自己忽视了的体验,这样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从情感启发点入手,学习经典,感悟本真
很多学生心中有“情”,可是难以抒发在笔端上。为了能让学生的文章自然展现真情,笔者还鼓励学生深度学习经典篇目,学习写作方法。我们总说“课文是好例子”,教师应教会学生从课文中分析作者抒写真性情的手法: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事……学生将文章进行梳理、归类、总结,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整理出相关方法,进行模仿创造,抒寫真性情。在九年级语文教材的散文单元中,课文里的象征手法尤为重要,如白杨象征北方农民,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常春藤象征不甘屈服、顽强抗争的精神,作者借此抒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之情;草莓象征青春年华,抒发作者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感悟作者的情怀,潜移默化;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该方法,文章情感就有了深化。比如某同学在其习作《竹之魂》中写,翠竹虽然不幸地生活在狭小的石隙中,弱不禁风,但是它的躯干依然坚挺屹立,不惧暴风狂雨的洗礼,无怨无悔,进而赞美了生活中像翠竹一样的人,面对命运的考验不屈服与退缩。文章结尾仿照《白杨礼赞》托物言志:“我要赞美翠竹,因为它那坚贞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感动着我,虽然身材娇小,看似弱不禁风,可谁知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身体,却蕴含着如此大的能量,埋藏着如此伟大的灵魂,与命运勇敢地抗争着!”该同学赋予了翠竹丰富的内涵,感悟出翠竹的象征意义,对它的赞美之情自然就喷薄而出,毫无造作之感,读者读来也是心潮澎湃,由衷赞叹。
所以,通过学习经典篇目,把抒情方法运用到文章里,做到以情动人,引发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这样的作文不仅情感真挚,更将主旨内涵提升了一个台阶。初中生作文要让人印象深刻,情感方面的升华不可缺失,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经典,感悟人生真谛,生发创作热情,抒写真挚情怀。
三、从情感触动点入手,创设情境,感染真情
除了从生活中挖掘情感来源、从经典篇目中迁移抒情方法外,还可以借助一个个小小的意象来触动情思,引发丰富联想,从而创造独特的意境,让读者感染到作者笔下流淌的真情。小院里盛开的白茶花、窗口处投下的一片绿影、一串饱满的龙眼都能触动作者的情思,引出一篇篇动人的文章。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要有颗敏感的心,要能时常被一朵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触动。一位同学在作文《老家具》中提到,自己偶然遇到妈妈要把用了多年的小方桌扔掉,桌子上有个凹凸不平的地方,这张陈旧的桌子触动了她过往的回忆,原来她当初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影响,偷偷在上面刻了一个“早”字。童年的乐事也都围绕着那些老家具展开。作者在结尾处升华情感,动人心弦:“现在,那些老家具许多已不知去向。时光流逝,它们不会因此残破腐朽,因为里面充盈着我的记忆。我的童年,充盈着笑容与泪水、成功与挫折。家具的体内也流淌着亲人之间的甜蜜与爱。”情感如此自然、深刻,可见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触动了作者的内心,使她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因此文章表达自然,情感真挚。即使是同一个意象,也可以触动不同人不同的情思。如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的作文中,一片皎洁的月光触动同学们对亲人、伙伴的思念甚至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同学们创设美好的意境,抒发真情,很多文章真切感人,让人不禁沉浸其中。试举两段为例:
这是静谧的夜。我与她并肩坐在帐篷里,深蓝的门布静静躺在草坪上,一缕柔和的月光轻轻洒进帐篷,落在我们脸上。我们就这么坐着,听着外面有节奏的蝉鸣;闻着来自大自然混合着花草泥土的香味;感受着吹来的习习晚风;还有,望着那一轮明亮的月亮。
蓦地,整个山谷变得明朗了许多。我抬头望去,是一轮无瑕的满月!在高大崔嵬的重重险峰后闷了好些时辰的月亮,终于等到了化身为艺术家的机会。旁侧的山野中,无论是青翠的草木、崎岖的蹊径,还是嶙峋的怪石、纷繁的丛薮,一眼望去,皆成了一片银白。乍一看,好似春冬之交的残雪,黯淡而又纯净。白居易诗云“月明荞麦花如雪”,我看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明朗的月色下,躁动的人们安静下来,感受着难得一遇的静谧。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忘却了身处的困境与凡世的纷扰,只是静静地欣赏着自然天成、独一无二的美景。
两段文字有很强的画面感,冲击着读者的感官,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进而体会到文字中流露的深厚的友情和达观的态度。可见意象的触动,再加上适宜的情境烘托,文章自然水到渠成,情感抒发自然深沉、感人。
总之,生活中不缺乏美,写作可以那么真。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学生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感融入文章中,把握住情感的出发点、启发点、触动点,以此为支点,就可以撬动起整篇文章,让它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