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生有效阅读策略的分析

2019-03-18田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图书读书班级

田云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人精神成长的必经之路。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学生提升自我语文素养的过程,学校通过开展有效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

一、初中生阅读基本情况调查

初中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如何,呈现什么特征?笔者通过对几个学校图书馆的调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年级不同借阅量不同、性别不同借阅内容不同、年龄不同读书品味不同。总体呈现“多少不均”的状态。一是初一、初二学生借阅多,初三学生借阅少,后者借阅比例大幅度下降是因为功课日紧、升学压力加大。二是男生借阅多,女生少,大致比例为3.2∶1,若以学校男女生实际比例1.6∶1进行衡量,那么全校男生借阅人数比女生多37.2%。三是从所借图书的类别看,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以下几类课外读物:玄幻小说(47%),漫画书(37.1%),童话寓言(35.4%),历史典故(32.6%),侦探小说(30.7%),与本学段相关的教辅图书(28.6%),现当代文学著作(21.7%),古典文学名著(10.1%)。四成以上学生选中的课外读物集中于三大类,名列第一位的是科技、科幻、玄幻类读物。通过对不同借阅年限(初一约为一年,初二约为两年,初三约为三年)的学生进行调查还发现,总体上年人均借阅3本书;一学期无借阅的占28.5%;认为不一定要读课外书的也占29.3%;没有阅读习惯的占41.2%;课业重、安排不出时间的占18.4%;课余时间借助网络上网浏览的占48.9%。

由此可见,学生不愿意读书,即使读了也存在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指向消费、娱乐、休闲的阅读大行其道,哲学思考、鉴赏品读、思想传播等指向人文素养积累的阅读少之又少,以书籍为代表的传统阅读受到网络阅读的挑战。

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自由,读与不读、读什么书,不是老師或者指令能够决定的,决定权在学生。教师能做的首先是引导学生读起来,其次是引导学生读得好、读得有益。

二、初中生的阅读策略的探究

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犹如滚滚向前的车轮,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是车轮上的一根根辐条,指向读者的心灵,引导其生活,促进其成长。如果中学生能从书籍中找到人生的指针,将受益一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内需”,发动自己的“内驱”,形成习惯的“内化”,才是根本有效的方法。

1.以兴趣为导向,发现自己的“内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因为自己的漠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可能会尘封在心底,这就需要有人指导他们将那些内心的需要化为现实的行动,因此,“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寻找学生最初的阅读动机,发现学生阅读的最佳时段,巧借时机帮助其培养起阅读的兴趣,这是经典阅读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师可以介绍自己阅读过的好书给学生阅读,讲解自己的阅读经历,以此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帮学生选出几类好读物,注重对经典作品的推介。鲁迅先生有过这样的告诫:“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学生广泛阅读,才可能酿出香甜的蜜。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上文章的数量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需求。故而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阅读的广度,二是阅读的深度。例如,在教授蒲松龄的《狼》时,先让学生搜集生物学中的知识,例如狼在食物链中的作用、狼所属的科目、狼的生活习性等。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然后向学生推荐名家笔下的狼,例如蒲松龄的《狼三则》、姜戎的《狼图腾》的片段、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的片段等,在阅读课上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然后用三到四分钟小组内部交流,确定本组发言主题。发言时,有不足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而其他组学生有好的观点也可以表达。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不仅了解了自然界中的狼,也拓展了阅读的范围,最终学生对“狼”和与之相关的文化都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资源做深度的探究,例如在教《杨修之死》时,教师把《三国演义》介绍给学生,先借用名家的评书把小说的精彩情节(例如“刘玄德三顾草庐”“群英会蒋干中计”等)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从书中选取喜欢的情节复述出来,进而搜集《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警句、人物评价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把一些深入浅出的论文介绍给他们,加深其理解。学生在一次次阅读中走进文学名著,经典作品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才可能获得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2.以活动为依托,发动学生的“内驱”

首先,以筹建班级图书角为发端。发动同学筹建班级图书角,发表捐书倡议书,倡导学校、教师、家长、社区等为班级捐献所需图书,发动学生相互交流经典作品。此举不仅能引起各方的关注,更能提高班级同学对读书、班级图书角的关注程度,提高每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请求学校图书馆采购适合自己阅读特点,并具有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优秀读物,让班级图书角与学校图书馆成为学生流连驻足的地方。也可以在学生中发出“省下零花钱,每月买本书”的倡议,建议每个人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个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浸染在浓浓的书香中。

其次,以班级为阵地。在教室内张挂书画作品,以板报、橱窗为平台,宣传古今中外名人、本校本班同学勤奋读书的事迹,定期互相推荐适合自己阅读的新书,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分年级、分班级的图书推荐、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分享、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分享读书经验,通过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影视作品欣赏、专家讲座、游学等形式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营造爱学习、爱读书的文化氛围。

3.以方法为指引,形成习惯的“内化”

首先,是“读”的习惯,就是让学生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对经典名著,“浪费”一点时间是必要的,不仅要读,更要反复读,书中的名言警句则要熟记于心。这样的书可放在案头、枕边,作为自己每天的必读书,每天“啃”一点,每天消化一点,营养就会慢慢地滋润身心。这样的读看似慢,实则慢工出细活。对于报纸、杂志等,则可略读、速读、默读,这样的做法,可以通过不间断的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扩大了阅读面。

其次,是写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先学会摘录好词好句,继而对经典名著进行点评、学习,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最直观的感受诉诸笔端,留下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既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生共读也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亲身示范,把自己读书的过程展示出来:选什么样的书,怎样阅读,如何做到持之以恒,阅读之后的感受是什么等。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是师生同读一本书,教师掌握好节奏,每日一读,每天一交流。读完一本书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同读一本书,定期交流读书感受。在第二个阶段中,教师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同倾听、讨论、发言。在交流中,学生的辨别力、理解力与接受能力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以我的经验,经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会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期。

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先动手,后动嘴,再动脑。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交流,学生就能自觉读书,融入浓厚的书香。

认清学生阅读的现状,探索符合学生整体阅读与个性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人生体验,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期望。

笔者期望以上探索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从而扎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图书读书班级
班级“四小怪”
图书推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