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2.0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职业教育

2019-03-18尹霞雨吕芳卓刘梦蓉OoiPeyShin

中国远程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产教研究院

尹霞雨 吕芳卓 刘梦蓉 Ooi Pey Shin

【摘要】2018年3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共同承办。大会发布了首份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地平线报告——《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众多专家和学者针对两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变革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本次大会聚焦于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在职业教育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以助力职业教育及其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智慧教育;职业教育;地平线报告;互联网+教育;智慧学习;新媒体联盟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9)1-0018-05

一、引言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变革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谈人工智能,就是谈教育信息化(黄荣怀, 2016)。而智慧教育作为“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系统)”,被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黄荣怀, 2014)。2018年3月18日至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和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来自中美两国的80位特邀嘉宾,以及820余位专家、学者、职业教育院校校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信息化工作管理者、教育企业及新闻媒体代表与会,共同探讨和展望智能教育技术,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声。另有万余人次参与大会在线视频直播与APP图文直播。首份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地平线报告——《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以下简称“中国职教版《地平线报告》”)亦于会议期间正式发布。

为顺应智能环境下的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对教育模式变革及生态重构的推动作用,全方位探索中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道路的创新战略与可行路径,与会专家聚焦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及其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

二、教育模式机制的变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智慧学习的新方向

“挑战”和“碰撞”是未来智慧教育的关键词,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方式的信息化,更是教育方式在信息网络空间的重塑和再造(单志广, 2018)。新一代学习者作为“数字土著”,在学习方式、路径、偏好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均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满足学习者在任意时间(Anytime)、任意地点(Anywhere)以任意方式(Anyway)、任意步调(Any pace)进行学习的需求(黄荣怀, 2014)。顺应智能时代的浪潮,基于新兴技术的教育模式变革势在必行。

中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反映了从强调技术及资源的应用,到教学与方法的改进,再到运作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这一脉络(高媛, 等, 2018),而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融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需要包括各级政府、院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在内的众多群体的共同努力,尤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技术发展,更要关注人脑智能的发挥和人文素质的功能叠加(单志广, 2018),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顺应智能化浪潮,切实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用智慧学习为职业教育保驾护航。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深化职业教育双创体制的优化路径

创新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新经濟形态下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这也是深化职业院校“双创”理念、完善技能导向的开放式、市场型、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在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职业教育双创体制的过程中,需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在宏观层面上,需要不断鼓励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不完全适应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激励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强化职业教育的行业性和地方性特征,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改革育人机制(王扬南, 2018)。在中观层面上,需要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智慧教育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包括学生实践育人平台、学生企业孵化平台、教师科学研究平台、学校社会服务平台、学校产教融合平台等在内的联动系统,使所有课程成为面向职场的实践教学,所有场景都是融合产业的育人过程,所有数据体现人才质量的复合评价(周前进, 2018)。在微观层面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途径和教学评价方式进行系统地审视和革新(王钧铭, 2018),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双创能力(马晓明, 2018)。一个典型的创新人才模式是国家开放大学开创的“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互联网,集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课程、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支持服务、网络教学管理等六要素为一体,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杨志坚, 2018)。

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职业教育应更加强调知识、技能、创新并重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求与制造业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中国职教版《地平线报告》也指出,智能制造时代的学生正在由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而这一转换依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具体而言,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学生作为创造者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职业院校需要将创新创业的社会使命融入教育教学(黄荣怀, 等, 2018)。但是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依然面临政策缺少实施细则、监管乏力、企业缺少内在动力、人才培养公益性与企业参与私利性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王钧铭, 2018),这既需要宏观政策的引导,也需要企业和学校积极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大力推广优秀案例,加快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建立质量卓越、结构科学、活力丰盈的开放式、市场型、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四、科研资金支持是深化产教融合与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强动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产教融合作为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在社会范围内充分依托各自优势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需要充分落实主体责任,从而实现产业、教育内部及二者之间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合作共赢(杨善江, 2014)。具体而言,深化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院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通力合作。其中,教育科研是潜在的生产力,任何一项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成果都具有潜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而职业教育科研作为我国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推进职业学校改革发展和提升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教育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李三福, 2010)。但是目前职业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仍然相对薄弱(高媛,等, 2018),针对这一现状,基金支持是实现其深入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在教育与人力资源领域的主要资助方向(学习环境研究、劳动力发展与扩大参与),未来教育领域发展中的战略构想应充分关注人与技术交互的前沿发展,包括:理解并搭建人机交流的桥梁、通过新技术增强人类表现、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利弊、通过技术促进全民终身学习(Baylor, 2018)。

在我国,科学基金的支持方式主要包括重大研究计划、联合资助、项目群、重大项目、跨界协同等。国家科学基金委通过对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科教融合等项目的大力支持(郑永和, 2018),积极助推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密切关注人与技术的交互关系,充分发挥技术在教育变革中的核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了教育研究组织方式的变革。

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纵深发展是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创新融合的新载体

近几年,人工智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备受社会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教育的创新变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新兴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高媛, 等, 2018)。对职业教育而言,其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与新兴技术,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典型代表的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在脑科学研究领域,人类智能和认知过程的神经心理学探索将有效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能显著帮助有认知障碍的学生(Parsons, 2018)。未来应开发差异化的虚拟教室,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类型更丰富的教室和强度不同的课程,通过适应性环境开发实现形式多元的教育和培训。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教育,通过以多学科融合教育从而形成智慧教育模式的探索路径为基础,提出了“平行智能教育体系”的概念(王飞跃, 等, 2018)。该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控制、实践评价和学习训练三大平行系统;涵盖包括教育活动认知模型、人工智能教育环境以及平行执行在内的众多关键技术。系统首先用于践行计算实验,基于大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并产生多种教育方案;此外,还与实际教育系统并行发展、互为补充,确保充分实现不同教育目标。

人工智能驱动未来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但热点背后的冷思考尤为重要:如贴着智能标签的舞蹈机器人,大多数并不具备智能;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的Alpha Go并不是机器人,而只是一段具有学习能力的“机器博弈”程序(刘宏, 2018)。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变革,更多复杂的工作被人工智能系统取代,必然对职业教育造成冲击;然而,人工智能代替的是工作任务而非工作,技术的发展会导致某些环节对人的需求的减少,同时创造出新类型的工作。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创新融合需要从教育理念的转变着手,对此,职业教育应当:回归本质教育,培养产业变革所需技术人才,提升现有劳动者素质;调整专业设置、引领产业发展;基于信息化变革教育教学方法;以大数据为支撑进行精细化管理;利用“AI+”建设师资;开展社会培训与终身教育;完善职教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董刚, 2018)。

六、学校教育与岗位学习相结合是完善职业教育场景应用的首要选择

中国职教版《地平线报告》中提及的“将学校教育与岗位学习相结合”(黄荣怀, 等, 2018),印证了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的重要论断,即“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理念,依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育人作用,谋求协同发展。

1. 建设智慧校园,完善学校教育场景应用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新阶段,是以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动力的教育生态环境(李有增, 等, 2018)。智慧校园的建设及实践探索主要聚焦校园数据治理、产教融合战略和教学改革实践等方面。

智慧有智能,而智能以大数据为基礎,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教育大数据的支持。教育大数据具有过程长、类型多、跨业务、颗粒细的基本特点,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智慧校园遵循适用性、可靠性、稳定性、积极性、多元化、过程性、有效性和个性化的原则,可以满足智慧课堂深入精准教学、智慧校园跨业务精准管理、学校科学管理决策、学生生涯成长过程记录、学校数据统一优化和学校精准学情分析等场景的需要(方海光, 2018)。

职业院校要想深入开发智慧校园,不可缺少对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国内涌现许多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为其他院校观摩、分析和借鉴提供了参考依据。例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小切口、大力度,构建工学融合的线上线下模式”的智慧校园战略与教学改革实践,遵循“资源聚焦建与用,政策突出探与闯,技术跟进升与维,素养统筹内与外”的创新原则(黄春麟, 2018)。为构建实施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从“总体架构模型构建、智慧学习工具研发、智慧学习环境实施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改革,严格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将技能训练与智慧学习高效、有机地融合(孙万军, 2018)。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院校的努力建设之外,学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互联网+”是教育再定义的技术支撑,教育服务企业可为智慧云教学提供智能化的教学工具、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靳新, 2018)。因此,校企双方的深入合作是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选择。

2. 建设智慧学习工场,完善岗位学习场景应用

“产教融合”战略意味着:在合作主体上,企业、产业在人才培养中不应再处于配合和支持的地位,而应该和院校是平等关系;在合作层次方面,无论是一个产业还是一个具体的企业,与教育的合作将不再局限于培养技能人才,而是由此延伸到产业的整个价值链(王丹中, 2014)。当前,我国院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产教融合建设没有下沉到专业教学的问题,即重建设、轻部署,重先进技术、轻基本业务的问题,而应运而生的智慧学习工场,以“完全体、重部署、定制度”为原则,为深化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段小飞, 2018)。智慧学习工场作为新技术革命和引领教育的新载体,是集成化、核心化、协同化、高维度、高感知的智能化灵巧学习平台,是一个多元主体开放众筹的供应链,也是知识信息全部与社会对接的引力中心,并将在未来成为能够自我更新演化的创新生态系统(陈锋, 2018)。

作为技术革新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交汇选择,智慧学习工场建设需要实现人才链、知识链、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戴青云, 2018)。学校和企业成为产教融合下智慧学习工场建设的核心主体,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职业院校教育形态变革应考虑社会需求,充分迎合技能依赖型企业和知识依赖型企业的不同需求,合理平衡不同专业间技能学习的差异化诉求;从教育资源、校区功能、学科专业、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革新,不断探索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育学制、培养过程方面的创新举措,最终将所有资源整合到综合教育群中进行智慧学习工场的探索和实践(和震, 2018)。另一方面,在智慧教育的布局中,互联网教育相关企业应更加关注个性化、规模化、混合式智慧教学工具的革新、应用与推广,积极致力于通过技术提高教育效率,从而最大化教育成果(张波, 2018)。

随着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将逐渐由对接企业变为拥抱行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与实践,将助力国内教育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等方面开展创新变革。产教融合发展从项目到平台,又向智慧学习工场再深化,最终将成为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智慧学习共享生态的未来成果值得期待。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依托工业化进程,依赖信息化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志着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智能时代的来临,职业教育由标准化供给向个性化服务发展的需求日渐凸显。如何使数字化教育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生态化,是未来职业教育在新一轮教育变革中的努力方向。

未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应重点关注模式变革、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技术突破和场景应用五大方面,并积极开展校际、省际、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学术研究领域,如何从简单的技术及资源应用拓展至相关运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何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中衍生出更具有实操性的方法论,如何从成熟技术的运用中提炼出适用于新兴技术快速应用的具体指南,以及如何从注重技术创新的观念向重视技术应用的理念转变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陈锋.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智慧学习工场解读[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戴青云.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智慧学习工场的实践探索之学校综合实验[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董刚.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人工智能和职业教育[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段小飞.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智慧学习工场建设与学习实践[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方海光.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建设及实践探索[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高媛,陈潇. 2018. 《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解读与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4):101-108.

和震.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分类与制度创新[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黄春麟.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永不下课的课堂——混合式(O2O)教学改革实践[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黄荣怀. 2014. 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6):3-11.

黄荣怀. 2016. 人工智能時代要加强智慧教育[N]. 社会科学报,08-18(4).

黄荣怀,高媛,刘德建,等. 2018. 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R].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靳新.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人工智能时代的云教学规模化应用实践[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李三福. 2010.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价值取向[J].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9(2):42-45.

李有增,周全,钊剑. 2018. 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1):112-117.

刘宏.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机器人时代的人工智能教育[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马晓明.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系统改革,整体设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单志广.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提升教育智慧,推动智慧教育[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孙万军.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构建与实施[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王丹中. 2014. 基点·形态·本质: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J]. 职教论坛(35):79-82.

王飞跃,张俊.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平行教育——从iSTREAM和iCDIOS到智慧教育[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王钧铭.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王扬南.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杨善江. 2014. 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 教育与职业(33):8-10.

杨志坚.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未来在召唤[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张波.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跑步进入智慧教学时代[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郑永和. 2018.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科学基金促进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科教融合发展的新作为[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周前进. 2018. 第三屆中美智慧教育大会: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Baylor, A. L. (2018).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网络学习和未来劳动力的资金支持[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Parsons, T. D. (2018). 计算神经心理学与模拟:增强评估与培训新工具[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收稿日期:2018-06-01

定稿日期:2018-07-11

作者简介:尹霞雨,硕士;吕芳卓,硕士;刘梦蓉,硕士;Ooi Pey Shin,本文通讯作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100875)。

责任编辑 郝 丹

猜你喜欢

北京师范大学产教研究院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不是我!是他捣乱!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