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019-03-18程晓琳吴琼峰
程晓琳 吴琼峰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行业也进入蓬勃发展的高速时期,休闲农业行业要想取得长期、稳定、良好的发展,除了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外,还要具备过硬的软件条件。打造适应福建休闲农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团队是休闲农业行业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职院校是培养休闲农业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应加以重视的问题[1]。
1 高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1 专业能力
休闲农业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从事休闲农业生产、管理、建设与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具备农业旅游组织、导游、讲解能力,具备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度假村及生态公园等企业的服务、接待、运营管理能力等。休闲农业专业学生在掌握相应岗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如良好的沟通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高效的执行力等都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展示。
1.2 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休闲农业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其对休闲农业行业情感的体现,是对自身从事休闲农业行业的认同。
1.3 人际交往能力
休闲农场是各种客人出入的场所,从事休闲农业行业需要与形形色色的客人打交道,休闲农业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与客人相处的过程中,做到尊重客人、关心客人,不泄露客人的隐私,能应付复杂的人际交往,对于突发事件能应急处理,迅速将事态缩小。
1.4 组织协调能力
休闲农业专业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通常要经历基层岗位的锻炼后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处理好工作中的各项事务,胜任自己的工作。“管理”是休闲农业专业最明显的特点,休闲农业专业的学生做为休闲农业行业的接班人,其组织协调、计划控制等能力是其今后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的重要标准。
2 高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
2.1 重视职业技能 忽视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发展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加上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提倡就业立足于发展的要求,因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关注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休闲农业专业中实习、实训课程的比重大幅增加,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当前高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的教学仍然倾向于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专业课教学集中于课堂,专业技能教学集中于实习实训,即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实际操作的教学。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只在第一学年单独开设有专业基本素质与能力以及分布于二、三学年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课程,课程涉及面窄。另外,课程考核的内容也是针对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考核,对职业素养的考核完全未涉及。这样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法为休闲农业行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2.2 学生存在职业认知偏见
部分学生认为将来从事休闲农业行业工作就是农民、服务员,吃的是“体力饭”、“青春饭”,农业发展过程长,短期难有良好的发展“钱”途。由于对休闲农业行业存在抵触心理,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很多学生表示不会将休闲农业作为其终身事业。
2.3 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的认知
许多学生认为进入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学得一技之长,只是将其视作一项生存技能,因而造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忽视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由于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适应长时间的农场工作,存在怕苦、怕累、怕脏的思想,工作中缺乏责任感,自然也谈不上爱岗敬业了。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措施
3.1 构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教学课程
在课堂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实训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职业素养渗透到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中,建立两者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应融合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结合,在课程设计环节与讲授中始终贯穿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
3.1.1 职业认知课程
职业认知是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正确认识和认同。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农庄参观,或在实习基地实行体验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对休闲农业专业形成初步印象。通过学习职业认知的全部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3.1.2 职业素养渗透职业技能课程
职业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在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职业素养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给学生表达想法、自我展示的空间。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如设计工作情境,进行角色转换,或者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客人、农庄员工的角色,用情景教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1.3 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分为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两部分。专业实训可以采取学生实习的方式来进行,岗位实习时学生可将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融入到实际工作岗位,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以及学生在岗位实习的经历,可使其充分感受到休闲农业标准化的要求和个性化服务的真谛,并对休闲农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素养有了更深的认识[3]。社会实践是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前必须经历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可利用寒暑假空隙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如“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做义工”等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课堂和书本无法学到的知识,体验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即将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3.2 广泛开展学徒制教学,工学结合
“休闲农业专业现代学徒制”是在学院和企业双方大力合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深度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休闲农业农场行业为依托,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目标而组建的面向休闲农业专业的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四轮交替”的实践,实现学生“实操递进”,即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提升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创业技能的递进,在一至二年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中,学生在学院和企业进行工学交替,为休闲农场的经营企业培养高端综合型人才。
4 小结
高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应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休闲农业行业输送适应福建休闲农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