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雕塑的写意性

2019-03-18

广东蚕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刻画雕刻线条

张 超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1 写意雕塑概述

中国艺术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而写意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也是非常常用的表现手法。而对于写意的定义,最早是在中国画中出现的。当时人们将写意称作为“粗笔”,与“工笔”相对,因此也将工笔称作是“细笔”。写意要求创作者要抓住艺术的某一重要特征,从而从这一特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当时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因此在创作中对于艺术家的手法不再进行过分的要求,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放在对艺术的神态以及意趣上。中国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写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同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其基本理论现在也比较完善和健全。

写意精神同样也渗入到了雕塑艺术中,并在雕塑艺术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历代的雕塑作品中,汉代雕塑在写意表达上最为深刻。这主要是因为汉代浪漫主义结合了中原大气的艺术风格,因此使中国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在汉代对于写意来说,并不是只强调理论基础,而是从感觉和精神上得到的充分体现。虽然汉代的雕塑艺术同秦代雕塑艺术类似,大多都是以现实题材为基础,不过对于汉代雕塑而言,其运用的手法非常夸张,在雕塑的过程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同时也比较重视事物的内在气质。

2 汉代写意雕塑的题材内容

在全面了解了汉代写意雕塑题材后可以发现,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在汉代雕塑以前,人们大多是通过青铜器雕刻以及陶俑来记录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大多比较残酷,因此在人物雕塑中,奴隶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大多都是被压迫和欺压的。而在进行动物雕塑时,通常会带有一些原始图腾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天神等神话人物比较敬畏。在汉代之前,虽然也有不少青铜器雕刻是用来刻画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但大多数都表现出来的场面都是比较奢华的,但是对于汉代雕塑而言,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无论是地主贵族还是农夫奴隶都有不少,同时刻画的场面也不再只是乐舞、享乐,同时还包括了耕种、狩猎、以及炼铁征兵等,另外还存在许多名器都被仿造了出来,比如仓、灶、猪圈、石墨等。同时在张骞来到西域之后,也带来了来自西方的“异物”,比如狮子、大象、魔术、杂技以及斗兽等,这些“异物”在陶器雕刻中都得到了全面的刻画。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在河南打虎厅出土的画像石刻中一幅地主收租图,在这幅图中完整的表现出了地主进行收租的整个过程,也揭露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痛苦。因为雕刻工匠大多数都自社会底层,因此在雕刻中所展现出的情感也都是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和赞扬。比如在刻画铁匠、猎人、农夫时都展现出其无私奉献、辛苦劳作的精神;而在描绘地主贵族时,刻画出他们的形象基本上都是臃肿和呆板的。

对于陵墓外的装饰雕塑而言,也不同于汉代以前的雕塑。比如南阳出土的汉代石兽,也不再是生物学上的动物,而是多种生物的结合体,主要是以狮、虎为原型,再结合其他动物的翅膀、菱角等器官,是一种特殊的瑞兽形象。从该石兽的形象可以看出,虽然还存在商周青铜器的雕塑风格,但是并不像传统的祭祀礼器那样过分的注重上帝。这时的人们只是将其当做是一种守护神,从而守护在墓主人身边。至于那些在墓上刻画的其他动物而言,更是极具神采特色。如雕刻在霍去病墓碑上的石兽,他的形象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却更像是自然中的一种生物。他们反映的一种思想就是,不但在其生前守护着主人,同时还能够在其死后,陪伴着主人,就好像是主人依旧在驾驭着他们一样。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从而来体现出主人的伟大以及生生不息。汉代雕刻的这种对人性的尊重在后来的朝代中也得到了延续。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雕刻时不像当初那么庄严罢了。

3 汉代写意雕塑的造型手法

3.1 质朴简炼

汉代雕刻的特点是平淡、朴素,就类似于文人画只注重神态,而不注重外在,同时在汉代雕刻中也能够体现出老子的雕刻思想。就拿霍去病墓前的雕刻《伏虎》来说,虽然该雕塑保持由完美的外形,同时通过科学地利用石料,从而刻画出完美轻快的线条曲线。还有对于雕刻中的其他动物而言,也都是通过石料的作用而保持了其基本原型,该作品大胆采用抛弃刻画,在注重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雕琢。而对于其细节的处理则更为精妙,看似不经意间的操作,其实是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石兽的神采特征。类似于这种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山西的杜村石虎,临潼康桥的西汉石羊,以及连云港的望山大石像等。在汉代雕塑中,除李冰像以及少部分的石翁仲外,基本上都是在墓中陪葬的俑像。这些俑像在造型上也非常奇特,一般也没有进行特意的刻画。比如从出土于四川的舞佣、抚琴佣、对舞木佣以及说唱佣等,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击鼓说书俑》,表现出来的主要内容是一位说书人手举铁锤,眉开眼笑,好像是正说到精彩的部分,从而表现出比较夸张的神情,手舞足蹈,略去衣纹,好似并不合理的人体结构,但是却毫无违和感,反而比较淳朴和自然。而对于汉代的舞俑而言,基本上都表现出舞女在跳舞时的动态美感,忽略细节和衣物的纹饰,过度拉长了舞女的长袖和腰肢,从而呈现出 s形。如西安的女舞俑、广州的舞俑、北京的玉舞女等都运用了写意的手法。相较于魏晋的陶俑而言,三彩俑则更表现出富裕的形态,显得更加的天然有趣。

3.2 线在雕塑中的运用

在彩陶、商周青铜器以及汉代制品中都能够看到线条的身影,同时线条在中国绘画雕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代前的雕塑风格被汉代继承了下来,同时在汉代的雕塑中线条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了使雕塑看起来比较的形象生动,常常会在雕塑的过程中通过运用线条的方式来进行过度处理。比如出土于霍去病墓前的石刻《跃马》和《卧马》,在对马四肢进行处理的时候采用了线条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不对其进行体积的处理,如果单从局部上来看有些呆板,但是整体上比较完整,同时也展现出马的张力和厚重感。再如石像《野人抱熊》、《训象》、《野猪》更是依据石材的原型来进行雕刻,几根貌似看是随意的线条,更是整个作品的灵魂。另外,对于汉代浮雕而言,大多数都是地浮雕,浮雕的大体轮廓一般都是通过减法来突出,然后再结合比较阴线以及阳线等来描绘出相应的形状,这种处理方式相较于西方浮雕的处理方法而言,更加逼真。

3.3 以意成象、姿肆奇谲

在汉末时期,佛教艺术盛行,我国也严重受其影响。而汉代雕刻并未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通过查看现代雕塑的特点可知,其造型还是多样化的,并没有被束缚住。雕刻工匠们通过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雕刻出千奇百怪的作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出土于广州的汉代托灯陶俑,一座是灯盏雕刻在手中,另一座是雕刻在头上,并且也短小化了他们的四肢,不着衣纹,雕刻时又夸张地刻画了陶俑肩膀上的肌肉,同时也对他们的脖子进行了加粗。虽然人体结构上并不合理,但是看上去却表现的比较稳实,同时也比较有趣味。比如从四川出土的钱树座陶器,其中的雕刻形象有抱翁骑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骑羊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同时还有羊驮在龟背上,且身体体积要比龟小得多。在浮雕中奇特的造型更是比比皆是,有的是人体积大于山,有的是鸟的体积大于兽,这些夸张的造型,主要来源于主体的需求以及情感表达。

猜你喜欢

刻画雕刻线条
Artin单群的一种刻画
线条之美
On art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