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

2019-03-18薛艳美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风乡贤家风

◎薛艳美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325000)

一、村民自治,乡贤带领:乡村治理的钥匙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超过50%,但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使乡村沦为空壳村,乡村治理得不到人力上的保障。因此乡村治理应从主体——村民入手,鼓励并吸引村民回村,参与乡村治理,发挥其主人翁地位,有效整合乡村资源。同时,加强村民自我管理综合体系建设,构建村民自治管理平台,提升村民治理参与度,提升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水平,自治成果由村民共享。

乡贤被誉为乡村中品德高尚的人。不论是古代的乡雅儒士还是现代的在外能人,他们都是正能量的代表,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乡民。乡贤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乡贤在化解邻里纠纷,重大事情决策,净化民风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社会治理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因为,乡贤通常都是乡村正能量的代表者和模范者,能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发挥垂范作用,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领域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

新时代的到来,引领了新乡贤文化的诞生,新乡贤能够积极发挥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带动作用,产生“见贤思齐”的示范效果。同时,新乡贤作为乡土文明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是连接社会治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纽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传递政策及发展红利,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发挥乡村振兴加速器的作用。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要构建村民自治,乡贤带领的治理新格局,充实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在外乡村精英回村参与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现代化乡村建设集聚强大的治理队伍,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代表案例:新乡贤参事会,探索“沙洲新模式”

浙江温州瑞安陶山沙洲成立新乡贤参事会,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瑞安陶山沙洲充分利用乡贤资源,全面汇集国内外乡贤资料,成立新乡贤参事会,发挥乡贤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作用,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合理化建议,探索乡村振兴“沙洲新模式”,积极打造乡贤参事会的基层自治品牌,弥补乡村振兴人才空缺点。不仅于此,乡贤参事会还积极募集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出面解决乡村邻里纠纷,指导产业园建设,用示范带头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二、精准定位,三产融合:乡村问题的抓手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发展的根本,要想实现中国富强,农业富强是前提条件。三农问题始终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该问题如果能够妥善解决,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想做强、做大农业,不能仅仅立足于农村发展农业,而是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以融合促发展,以第二、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振兴。

新时代背景下,小规模农作坊的生产经营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农业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寻求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指导,充分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立足于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品牌化经营,促使农产品向高端精品化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层面也应出台政策红利,即通过招商引资、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吸引著名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将类似于家庭小作坊等传统生产汇聚起来,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发挥规模效益。并且可以派驻多批乡村科技特派员对农业产业经营进行技术指导,联系招商实行产品收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与此同时,可以立足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乡村休闲精品旅游路线,以田园观光、疗养、农家乐、特色民风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联合旅行社等旅游公司做好特色景点包装开发,形成旅游产业带,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助推村集体经济繁荣发展。

代表案例:龙头企业带动 开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新模式

广西全州县才湾镇积极发挥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引领带头作用,开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汇集乡村振兴资源,加快现代化农业模式推广。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会、博览会,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自媒体、微视频的网络宣传方式,对企业农产品进行推广,实现品牌化营销。并且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建设米粉产业园,对米粉进行深加工,形成品牌产业链,走集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增加农户收入,使钱包鼓起来,并推动农产品向品牌化发展。同时借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农业增长,实现经济发展,全面盘活乡村振兴经济。

三、生态为基,配套完善:乡村发展的基础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美好生活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先行,乡村经济发展不应该牺牲生态,而是要以治理促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应该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规范农房建设,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整治,加强污水处理,消灭旱厕,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精品村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肩齐行,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村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乡村呈现脏乱差等不和谐局面。建设安定和谐的新时代乡村,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执行到乡村规划建设的蓝图中,立足于乡村良好生态环境优势,进行环保宣讲教育,提高村民绿色环保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应从村庄自有资源、人文历史、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入手,注重对村庄文化内涵的挖掘,提高政府扶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重点项目,对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独树一格的特色村落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造乡村振兴生态示范带,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田园风光旅游。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旅游发展重点项目进行指导与扶持,立足地区特色,探索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模式,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村民幸福感。

代表案例:完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福建省平和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基于其文化特色,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完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注重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对无序农房进行规范整治,并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如开展“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处理、启动污水处理项目等,保护并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建设林业经济示范带,发展森林康养,以资源优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理理念,给老百姓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四、文化回归,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灵魂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导向,这种精神方面的导向,能够引领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在优秀乡风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积极的心态,在此相互影响和熏陶下,能够聚力打造出努力、奋斗和谐的建设场景。优秀乡风文明的形成有助于乡村摒弃陋习,从根本上扭转村民传统的老旧思想,改变村容村貌,建设现代、开放、进步的氛围,形成科学向上的乡村风气,打造文明乡村建设。

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重点,同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将优秀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打击封建迷信,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现代乡村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挥乡风文明的积极引导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领村民向善向德,规范不端行为,为乡村振兴凝聚思想力量。

在乡村建设的大局中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在家庭元素的小局中注重家风建设,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家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同时,从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始,重视对农民精神世界的丰富,如:建设乡村书屋、组建文艺队伍、开展法律知识宣讲等,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生活。制定村规民约,传承优秀家风、民风等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农村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构建进步、科学、向上、文明的乡村风气,打造美好乡村的形象。

代表案例:以最美家风引领乡村文明建设

浙江湖州南浔区开展“最美家风”建设活动,通过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一系列等活动,推动乡风精神文明建设。搭建家风文化长廊、家风馆、家风主题公园,打造家风文明宣传示范带,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定期开展“家风进礼堂”活动,开展“最美家风家庭”评选活动,将家风融入村规民约,传递优秀家风,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以家风促乡风,让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使最美家风活动畅通乡村振兴之路。

五、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新模式,一是要加强村民自治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传递政策优势及发展红利,助推乡村振兴;二是以第二、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实现三产融合,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开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新模式;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规范农房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精品村落;四是以乡风文明为建设灵魂,培育和谐友善的良好村风,发挥乡风文明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乡风乡贤家风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乡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文明乡风聚人心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