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规模粮农的问题与思考

2019-03-18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规模化粮食农户

段 毅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 330045)

在国内小农经营思想的格局中,“两权分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保障了农户的长久经营权利,而且提高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但这种制度在客观上造成了农用耕地的碎片化,加大了成本投入,在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流动的背景下,大批外出的务工造成土地撂荒、抛荒等问题,不仅对土地造成了浪费,也威胁着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基于此,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方针来努力推动土地流转并形成农户规模化经营以保障当前粮食安全,从而从容不迫应对一些抛荒和粗放式经营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及规模效益。江西省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粮食生产之路,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发展粮食适度规模具有新的机遇和优势,但同时又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如何继续推进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与思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引导不到位,粮食规模化融资困难

在市场上,粮食生产本身就存在弱势的特征,如果国家对市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不给予补贴和保护,就会较难吸引资本流入和相应的劳动力。鉴于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生产规模较区域化,且前期对所需的原材料、技术、人才的投入原始资本较多,所以如何吸引“资本流入”成为困扰,例如:烘干厂场地审批问题,因产业发展急需建设烘干厂来满足水稻烘干的需求,而建设烘干厂首先要有场地,且设置用地需为农业用地在保障耕地面积的政策下,场地审批较为困难,也就增加了建立烘干厂的难度,进而限制了粮食规模化生产的发展

1.2 体制制度不完善,农业土地流转不规范

当前,在农用地土地承包制度下,缺少一种可持续性长期可控的制约机制。在当前的土地承包制度下,对于土地流转缺乏长期有效的制约机制。虽然政府早在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但大部分农户思想认识不高,普遍受传统精耕细作思想影响,许多农户依旧保留土地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观念,再加上“手里有地、心中不慌”的传统观念,农户担心一旦将土地流转出去就会丧失自己对土地的承包权,因此很多农户宁愿把承包的土地荒废也不愿意流转给当地种粮大户等组织进行规模化生产。即使有少部分农户愿意将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经营,大多是口头承诺,并无签订书面合同,在流转过程中容易产生利益纠纷。且流转的土地期限时间较少,这样直接导致种粮大户不愿意接手,也不利于粮食预期收入和规模化经营的持续性。在土地流转后的矛盾较多,年纪较大的农户传统思想较为深固、对土地观念不同。

1.3 规模化土地分散,农户机械化作业困难

目前农户家里所承包的土地较为碎片化,很少有集中连片,原因是只要有一户农户不愿意将土地流转,那整片的耕地也会被分开,即使土地最后流转到了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手里其规模经营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江西省部分土地整改工作还没有真正的落实,流转的土地还没有统一的整改,土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导致粮食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化困难,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工劳动,随着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降低,土地经营方式也随之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人工费用、生产资料成本迅速上涨。

1.4 信息化服务滞后,阻碍农业产业的发展

近期部分农业信息网利用率低,且发布的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其可靠性差、传播时效性、针对性不强,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毫无用处,形同虚设,对农户生产中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与帮助,导致信息推广受影响。例如:市场中收购商与农户之间的供求关系信息不及时,真正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易的农产品没有扩散到每户每家,导致各县区之间构建的农业销售体系也未能实现真正的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水稻粮食作物产生了负面影响。网上涉及的粮食信息大多是全国性共通的问题,没有只针对当地区域化销售间的信息,无法满足当地的生产环境和发展规划,因此,即使农户有意愿获取信息,但也很难获得由价值的信息资源与渠道

1.5 乡村环境污染较大,制约了适度规模发展

许多乡村农田在使用的过程中随意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焚烧秸秆等,造成高标农田破坏,因此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污染主要有:一是畜禽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二是乡村中使用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垃圾对当地造成污染,最严重的是乡镇企业。例如:村里经常有焚烧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也对大气治理造成了破坏,还有像农村中使用过的农膜残留等也对土壤造成破坏,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污染排放最大,导致污染最为严重和突出,使农村生活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

2 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政策扶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乡村土地流转之所以如此缓慢,存在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了且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土地流转不畅引起的传统小农生产给粮食规模经营的格局带来负面影响,达不到规模经营,进而对粮食生产及经营效益难以提高。对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土地流转政策及知识的宣传,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确保在市场化时让农户得到红利。

2.2 加强宣传力度,规范农业保险制度

通过政府和财政部门对农业保险费用补贴及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对于生产粮食组织投入保险费用,推进市场化发展、努力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当前市场的运作需要与国家政策相匹配,凭借商业化经营为依托,利用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市场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实现独立自主化,表明农户和农业化生产组织、经营机构、政府部分等各级各方积极主动参与,有序衔接配合,共同做好配合工作,从时间维度来看长期坚持“商业保险为主、国家补贴为辅”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其农业保险也是全世界公认对于农业防灾政策,虽然本身不因气象灾害导致产量减损,但可为农户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减少损失提高积极性。规范农业保险制度就是为了让农户有最后一道“防范线”。同时增强农户文化知识水平,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农户对农业保险意识的重要衡量指标。

2.3 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技术强、则农业强”,强化农户技能培训是培育新型种粮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进而维护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我省现在面临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镇务工,从而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短缺,而留守的农户要想进行适度规模化的经营,则离不开技能培训,所以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市场稳定,必须发展一批“懂生产、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带动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2.4 加强网络服务,构建农业物联网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思维模式,优化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服务,通过抖音、微信等自媒体对销售农业信息进行及时的发布,规避农产品具有的市场风险、从而节约成本、扩大利润资本化,提高农户的收入来源渠道。根据不同的地区所采取的治理手段也不同,因此在经济较为富裕的地区,可以采取纵向式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成立相应具有区域化规模化的信息收集站,例如:乡镇信息收集站、产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收集信息站,形成一种上通下达的互联网化体系及信息采集分析服务站;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则是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针对不同环境,采取多样化农业信息服务,进而实现全方位的构建农业物联网平台,打造“新型农业适度规模”平台,提高农户生产化。

2.5 加强绿色引导,树立规模集群意识

农户是乡村高标准农田和适度化规模经营的中坚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执行者,让农户从意识层面转向执行层面需要一个过程,让他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设出美丽乡村,需做到一是做好乡村环保宣传思想工作,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让农户了解参与的重要意义,有意愿自主不轻易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焚烧秸秆,不做破坏乡村环境的行为。二是引导农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前落后的不良生活习惯,遏制一切源头上的农村脏乱、不卫生、不健康的现状,三是合理优化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污染地区,倡导绿色农业用地、循环产业用地、资源节约化用地,为美丽乡村夯实基础。

3 结论与启示

虽然粮农的种植行为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对粮食的预期收益,因此,种粮收入的增加是稳定保障农户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从长远看,各地区须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帮助粮农解决发展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建设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引导粮农养好地种好谷,加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深度融合,从源头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粮食补贴政策是维护粮食在市场价格的重要工具,且近年来国内的粮食价格受到了“冲击”。政府需对于粮食政策给予支持:一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户手里粮食的储存价格,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形成引导农户对于粮食价格合理化的预期。同时,在对于粮食补贴政策与改动中尽可能减少给农户造成的负面信息。所以,当价格持续下跌、成本急剧上涨的局面时,政府一方面鼓励农户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将主要的资金及粮种补贴往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倾斜同时也是为了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开展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另外,还将通过稻谷供给侧改革,集成推广绿色高产技术,走绿色耕地规模经营化发展道路,让绿色适度规模化成为春耕的底色。

猜你喜欢

规模化粮食农户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我的粮食梦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