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灌区农田综合管理与节水展望
2019-03-18赵汗青
赵汗青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 山东 聊城 25200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兴建灌区农田综合管理工程和节水工程,较为有效的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降低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促使罐区农田综合管理技术已经节水技术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 灌区农田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气候以及地质情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水资源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情况。长江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5%,水资源却仅占到全国的19%,即使是降雨量较多的南方地区,也存在降雨与作物生长周期不匹配,想用水时引不到水的窘境。农业是耗水量大户节水潜力巨大,2018 年全国用水总量为6015.5亿m3,其中农业用水就达到了3693.1亿m3,占用水总量的 61.4%。随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用水量增长,二三产业增长的用水量势必要从农业用水节约出来。但是我国灌区农田综合管理发展仍不均衡、不充分,管理效率和质量整体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极易导致水资源浪费的不良情况发生。因此必须要不断推动灌区农田综合管理发展、实现水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提升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
1.2 农用土地面积日渐减少
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带动下,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攀升,在我国政府大力干预之下才保障了我国耕地面积的平稳。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写了一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质疑中国的粮食供给能力,认为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进而影响全球稳定。如今我们以事实反驳了这种观点,中国以仅占全世界7%的耕地,却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中国人牢牢的把粮食安全攥在自己手中!这一壮举的达成殊为不易。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发布多个重要文件明确18亿亩耕地红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201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永久基本农田维持在15.46亿亩以上。要想从根本上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良好基础,务必要对农业土地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以总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为我国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创造良好基础[。
1.3 灌区农田基础设施落后
国家先后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等项目,来改善灌区农田基础设施,但是因为工程欠账过多、投入的资金有限,没有完全扭转灌区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我国很多灌区农田综合管理工程都存在设备缺失、设备老化、设备单一、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 “重建轻管”、“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现象突出。
2 提升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方式方法
2.1 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灌区农田综合节水模式
农田灌溉需要结合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原则,切实的选择恰当的节水工程技术,创建罐区农田综合节水系统,其实质就是针对农田水源利用规律,将雨水、地表水加以收集,在经过专门的净化处理之后进行再次利用。研究农作物所需养分的转移途径,科学合理地灌水、安排施肥、施药,实现水肥药一体化;识别适宜的先进灌溉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灌溉模式,实现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 建立农田科学排水机制
在结合罐区实际情况,设计罐区农田综合治理方案的时候,要勇于打破传统理念的限制,切实的引用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构建符合我国发展情况的新型治理方案。灌排不分家,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农田灌溉排水机制的研究,以控制面源污染,做好水资源的二次利用,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水资源是具有一定的可循环性的,无论是地下水、土壤水还是地表水,它们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能够实现相互转换的。罐区需要充分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对排水系统进行完善优化,并且要对各类排水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有效防止污水和灌溉用水的转换。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取样分析不同地方排水、退水水质,以控制农田化肥、农药的施用,减少面源污染。
3 灌区节水发展展望
2018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灌区在农业现代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身发展一定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尤其是在农田综合管理中要做到:一是走绿色协调、可持候发展的路子。现今灌区为了减少损耗,保障河道边坡稳定性与安全性,采取混凝土衬砌手段,但是会造成水量分配空间及时间的变化,影响原本可以确保生态平衡的水循环路径。今后灌区渠系建设时可以以生态护坡为主,减少硬化面积,以增强水体净化能力、补充环境绿化。二是加强田块与节水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要着重于控制田块面积,使用激光控制平地和传统机械平地结合的新型平地技术方法,并且根据地块划分布局节水设备设施。三是加强节水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优先选用低压管道输水减少损耗,发展集雨节灌使得降雨得到高效化利用,使用新型开发的地下滴灌专用灌水设备解决由于系统负压造成的滴头堵塞问题等,有效控制灌水的次数以及定额。四是加强农田节水设备设施的养护管理,保障正常使用。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方法提升水资源的效益,是提高罐区农田综合管理工作水平的基础。在落实罐区农田综合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并针对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专门的节水方案,实现节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