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立德树人语境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探讨

2019-03-17刘惠玲何丽起联玉

祖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刘惠玲 何丽 起联玉

摘要:高校政治辅导员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以言传身教、关注社会发展、教书育人为教育目标,文章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视角探讨,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   政治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实效性

高校政治辅導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学生工作、学习、社会实践的人生导师和各方面健康成长的挚友,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交融、科技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高校政治辅导员更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培养学生会做人,做好人,会学习,好学习,读好书,好读书,会劳动,能劳动,会生活,爱生活,可务实,能创新,利用日常活动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学生成为有胸怀、有梦想、有信念、有奋斗、有奉献的新时代青年。政治辅导员要根据时代特征结合教育规律具体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文章针对高校政治辅导员以学生为本,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视角探讨,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政治辅导员要做管理育人的先行者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做勇于承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政治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辅导员要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真正的理解、尊重、包容学生,要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知识理论水平,让每一次的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大型活动的仪式感促使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外化于形(行)内化于心,很多工作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甚是。

(一)教育理念前沿化,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感染力

就像艺术表演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生活的浓缩、凝练与升华,因此可以说,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成学生想参与、能参与的形式,才能起到教育效果。“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政治辅导员把日常的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比如,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创新工作管理模式,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性质、层次分为不同的模块,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均纳入管理视野中,通过系列针对性活动的影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持续发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学生借助各类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总结,参与其中,从而了解社会,深入社会,通过学习、总结、再学习的反复过程,凝练知识,沉淀知识,升华知识,不断引导和培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二)工作手段现代化,增加思政教育工作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的传媒工具使工作活起来,敦促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政治辅导员通过运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线上、线下管理,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得整个教育过程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他们的思想困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因材施教,实现教育形式的量身定做,在这个融媒体时代,所有的新生事物都可以而且是必须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平台,实现多层次交流方式,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交流,网络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如开通辅导员工作的微信公众号,把辅导员近期想解决的普遍性教育内容,以一封信的形式推文,定期、定量更新公众号思政教育内容,设置问题反馈专栏,及时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评价科学化,增强思政教育主体凝聚力

评价方式是思政教育效果的指挥棒,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科学化,对学生科学有效评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现阶段很多高校只是简单、机械的对学习成绩及参与活动的结果进行考核,容易忽略学生在校的综合过程化考核。因此,制定全新的学生考核测评方式,将学生勤、能、德、绩四个方面均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对学生进行全方面评价,使考核过程更加的科学、严谨,以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化档案,由本人填写,班级团支书审核,辅导员认定的模式,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学习过程化均纳入思政教育效果管理中。

二、政治辅导员要做教育育人的实践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以德育人的重要载体。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一向是立德树人,这是教师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渠道,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运用亲和的教学语言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思政教师中必不可少的一支队伍,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应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成学生乐于接受并喜闻乐见的课程是高校政治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结合时代特色具体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运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遵循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政治辅导员作为主讲教师,专业能力要下大功夫提升,政治辅导员往往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管理中,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往往投入较少,对职业能力规划做得也不够,政治辅导员承担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居多,辅导员的教师职业能力成长是一个过程,要强调集体备课和青年导师帮扶制度,让年轻的政治辅导员尽快成长起来,政治辅导员要融合新理念、新方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辅导员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更易了解学生的特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收集与整理,结合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课堂既要有理论更要结合实际,把学生遇到与提出的问题讲透、讲清楚。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一些和课程相关的有意义的、时事视频资料课前拷贝给学生,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收集并且整理一些相关的案例,课下分析,课上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教学的知识量可以得到提升,而且课堂的气氛也逐渐变得活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较深层次理解。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第一映象”非常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篇导课是至关重要的,新课导入时根据热点新闻、近来热搜、热议事件、话题中寻找和本节课相符合的“质”,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程学习中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效果。进一步改变课堂上“满堂灌”的教育形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教学模式深入到课堂、课本,利用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引入“研讨教学”新理念,促使学生“听中学 学中做 边听边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专题式教学,集合多个教师的智慧研讨教学,可事半功倍,达到效果最大化,如案例式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激励教师将实际社会问题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在现实中对接教学,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做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分析实际社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可以结合高校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问题案例、心理发展等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情境设定、讨论辩论、调查等诸多方法进行引导式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极大地满足求知欲。“立德树人”作为我国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理念,在教改下,更应注重学生的德育以及能力的全面培养,人才培养方式也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树立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政治辅导员需要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实践中,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政治辅导员要做艺术育人的开拓者

习近平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主题班会为主要形式,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契机,努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途径。

(一)学科专业类活動采用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专业素质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科竞赛,为学生探索和研究专业知识提供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思考对所学专业深层理解,从而获得可贵的知识,参与竞赛的过程就是学生将专业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学科专业相关活动中,辅导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比如,理科、工科专业的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管理学专业学生参加沙盘模拟大赛、文科、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外语专业学生参加专业英语演讲大赛、师范类学生参加师范技能大赛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学科专业竞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通过书法展、绘画展、摄影展、经典诗文朗诵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形成高雅审美情趣的艺术素养,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针对综合素养重点凝练出有高度、有温度、有广度、有参与度的活动,以需求为导向引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学生中以兴趣小组为单元分层次开展学习、实践等活动,这样一种学习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求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讨,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有助于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只要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学生更替,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探讨就“永远在路上”,只有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才能进一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2019年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吸引学生,保持家国情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努力实现思政教师队伍真正成为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中坚力量。新时代,我们高校政治辅导员要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豪迈的精神气概,以理育人、以德感人,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润物细无声之效,又有风如拔山努之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心坎中去,做有定力、有坚守的教育、管理者,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刘惠玲.立德树人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魅力的养成[J].教育教学论坛,2019,(03).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DB/OL].新华网,2014-05-05.

[4]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央视网,2019-03-19.

(作者简介:[1]刘惠玲,海口经济学院,讲师,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公共管理。[2]何丽,山东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3]起联玉,昌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