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管理理念构建高校管理模式
2019-03-17李健
李健
摘要: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在高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要重视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要有效的制定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促使高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必要性,总结了提高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高校 管理策略
在高校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基于此,在实践过程,要结合高校管理工作开展实际,有效的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提高高校管理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重要性
(一)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理论上的意义
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体制改革对高校信息化起到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说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教育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就信息化来说,其意义深远,而高校教育管理的如何,与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当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后,可以使高校管理这项工作更加系统化。另外,对于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说,有利于高校管理体系的健全,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对高校管理规律更好的了解和掌控,并把高校师生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让每个环节达到相互配合的目的,从而是高校在整个运行中更加可靠。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高校信息化将理论过度到实践,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现实上的意义
就高校教育来说,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出现推动了高校教育的改革。通过高校信息化的管理,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变,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新鲜有挑战,这样充分调动了学校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高校教育当中的每个部门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价值,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在高校教育发展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体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样就会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要对高校信息化体制管理进行改革,具有针对性的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使高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三)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对于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意义来说,可以有效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在信息发展上呈日益上升的趋势,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使高校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使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能呈现信息化发展。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不但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也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时代发展的趋势。传统的高校管理由于地区以及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遇到困难,所以当高校管理以信息化的形式发展,在管理上也更加便捷,不但加快了信息穿度的速度,也能在遇到问题后及时进行解决。
(四)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在教育上的意义
学生们要想收获更多的知识,仅靠学校里的学习是不够的,而是取决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现在,很多高校为了强化教学的实力,会引导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这些信息技术,切实增加了高校管理的效果,全面提高了管理的质量。而新时代高校信息化管理,确实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高校的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人员在配置上也得到优化,有效提高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就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来说,可以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
二、建立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对策
(一)明确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高校信息化管理不只是建立信息化管理,而是要用信息技术建立为师生服务的系统,其中包含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提升,同时还要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因此,以往信息化管理的形式必须得到改变,促使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不再被动地进行服务,应该将其纳入到管理体制中,并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因此,想要使信息化管理更加明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推动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保证培养目标以及培养体系与高校一直,确保学校办学特色不改,进而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教育的大发展。第二,在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就当前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改革来看,效果还可以,但是其经验无法直接来用,需有产结合学校当前状况,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学校本身的情况相符。
(二)明确信息化管理的职责与权力
就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来看,其中内容具有复杂的特性,所以对非定量化的内容来说,很难去评价,在进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其职责和权利必须要进行明确,在明确后才能保证信息化管理发挥出本身的作用,使学校师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在进行高校信息化管理职责与权利明确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对高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信息资源的作用充分得到发挥,进而可以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全面提高了管理效率。其次,分析信息资源,判断高校今后的发展,进而可以提前制定发展上的策略。最后,发挥信息化管理的職能,从而形成统一化和整体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平台。
(三)高校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持和创新管理与服务
作为高校要想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持和创新管理与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人才的培养。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的形式变化来说,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课堂都是一味地讲解。其实,要想培养创新和创造方面的人才,需要改变培养的方式,教和学的方法也同时要做出改变。其次就是对科学进行研究和对社会的服务。使数据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并将其成果进行转化,除此之外,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依靠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信息化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优点。最后所要服务的就是在高校治理结构以及治理能力上,将提高效益作为重点,在高校内进行节能降耗,使师生的心理负担得到缓解。要想做到这几点内容,在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服务上也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应该不断借鉴美国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服务形式,设立信息技术服务部,一改现在教辅部门承担管理服务的机制,依据目前复杂,个性和多元的需要,向师生用记提供部门协同的便捷式服务,从而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全社会服务。与此同时,避免信息资源出现过度浪费的情况。第二可以通过创新创优评价活动的开展,对节约的现象进行奖励。最后,经常组织高校新型教学形式参观的内容,互相帮助,尤其是在一些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中,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突出,做得好的学校参观学习,进一步保证每个高校都能够时刻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
(四)拓展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功能
拓展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功能可以推动教学的发展,将教学管理的功能划分,可以看出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进行优化:首先是师资管理上,通过网络化设置,将教师信息内容进行上传,这样就可以使所有教师的信息内容都整理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系统中,对于教师教学规划来说更加妥善,有利于学生去查询,还有利于有关的专业课程被学生更多的熟悉。其次,还应该不断优化学生个人学籍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的考核以及奖惩方面的内容,在对其进行实际管理中,大多高校都对学生专业外的教学管理忽视,这样就阻碍了学生才能的发挥,使得个性化培养上受到了制约。所以,在学生教学管理过程里,信息化的主要目的除了推动教学发展外,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通过信息化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五)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实用性
教学事务管理效率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模式的实用性上。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完善,主要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教务管理效率,而效率的实质就是可以将实用性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信息管理系统出现实用性低的情况,就会导致教学管理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以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为主,优化并升级有关的系统。在这个过程里,最需要处理的是教学课程的优化。在课程简介,课程性质、课程归属、开课学院等方面,还要不断健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以及指向性建设,发挥出引导作用,使学习的规划内容得以健全。如果将教学任务作为主要目的来说,那么全体的教师都包括其中,这样就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管理系统的调整,将教学质量及应用效果作为对比,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模式信息化更好的建设。
三、结语
总之,在高校发展过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提高了高校管理水平,利于高校迎合时代发展,进一步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辉.“智慧校園”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06):35-38.
[2]吕洪林.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难点与对策[J].黑河学院学报,2019,(09):52-54.
[3]张虹英.关于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中困境与对策的研究[J].科技风,2019,(27):55.
[4]刘基墙.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库管理模式的构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05):46-47.
(作者单位:新疆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