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2019-03-17王鑫芳
王鑫芳
(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 473000)
目前,循环经济仅在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小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方法体系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循环经济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
1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对地球友好的体验式发展新模式。它要求将经济发展活动在这一持续的经济周期中,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都得到了最合理的利用,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源头去控制废物的产生和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投入以达到既定的生产和消费目的。
2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问题很严重
首先,我国农业用水量很大。大量的地下水开采,导致土地沙化、海水倒灌等环境为问题。其次是水资源在使用上比较浪费,利用率低。在农业灌溉上就有大量的水被浪费。最后就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农田的土壤和农作物被未经处理的污水给污染,导致一些农作物不可被使用,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2 农业生产要素受到严重污染
一是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二是化肥在农业增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不恰当的使用造成土壤酸化、水体污染,有毒成分超标等问题;三是压膜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地膜回收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四是畜禽养殖对环境的破坏。中国是养殖畜禽的大国,废弃物的产生及粪便的排放量都很高。这些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农作物受损等问题。
2.3 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
经济效益不显著。我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综合利用加工原料,将副产品转化为饲料或高附加值产品。
3 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农业
3.1 促进农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
目前,我们主要是积极推广新型肥料,改进施肥技术和方法。使用微量元素和有机肥料的混合形式,同时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提高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损失。为避免对人畜和环境带来有害影响,有必要开发对环境温和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农药。
3.2 减少投入 ,提高利用率
首先,技术设备必须要先进,播种要科学精准,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优质种子,而且还可以在田间最佳地分配农作物,提高良种,和光、水和肥料的使用率的提高;其次,减少农业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由于我国农业用水量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可能开发用水少的新农业,可行的方法是增加水的利用率,借助养护渠道,喷灌,保鲜膜灌溉等新技术方法,可以提高水的生态效益,减少水耗。
4 让循环农业向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
4.1 有机农业的现状
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实施有机农业项目,现在已在各种有机农场实施了2000多个试点项目,这些项目的范围已从乡和村向县域转变。1994年,农业部在中国组织了50个有机农业试验区的建设,其中有8个被授予"全球500佳"的称号,成绩显著。不仅增加农业效益,而且还增强了所有陆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按照生态学原理,利用系统工程建立和发展的农业系统需要多样性的发展农业以及第二、第三产业。
4.2 生态农业模式
在我国北方形成了以地膜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把沼气池、猪圈和农作物的生产结合在一个日光温室中,温室可以为它们良好温湿条件,在温室中,猪和沼气可以为蔬菜提供气肥,蔬菜可以为猪提供氧气,猪的排泄物可以在沼气池产生沼肥。使天然气生产和肥料积累同步进行,同时进行养殖和种殖,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众多,食物链结构更长,且物质和能量循环更快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更清洁的农业生产,无害的农产品以及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4.3 向循环农业方向发展
在生态链基础上的生态农业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它反映了人类按照客观规则向农业迈进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资源的利用。我国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改变单一生产结构。在协调和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对农业体系结构进行规划和优化,以实现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协调。
按照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在有机农业建设中,要促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实现农产品流通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基础设施等去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对农业副产品和废物进行深加工,挖掘其价值,最终可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由有机农业向循环农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