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藏语研究最新进展
——《汉藏语言》介评

2019-03-17黄成龙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汉藏第一版藏语

黄成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一、引言

在18世纪时,有几位西方学者已经关注到藏语与缅甸语之间有平行关系(parallel relationship),两种语言都有书面文献,彼此之间有些内部关系。哈德森(Hodgson 1847)以及其他学者也关注到印度东北部和东南亚许多没有文献的语言与藏语和缅甸语有关系[1]。罗干(Logan 1856)首先使用“藏缅(Tibeto-Burman)”这个名称[2]。

普里卢斯基(Przyluski 1924)在梅耶和科恩(Meillet and Cohen)编的 《世界的语言(Les langues du monde)》书中他所写的章节里使用法语术语“汉藏(sino-tibétaines)”,他把汉藏语系分为三个语群:藏缅语、汉语和台语,而没把克伦语和苗瑶归入汉藏语[3]。“汉藏(Sino-Tibetan)”英文术语首次出现在Przyluski和Luce 1931年简短的注释里[4]。

自“汉藏语系”假说提出来后,国内外学者对汉藏语系的关注越来越多,参与研究汉藏语系内部系属关系的学者也越来越多。李方桂先生在1937年的《中国年鉴》里把“汉藏语系”分为四个分支:汉语、台语、苗瑶和藏缅[5]。

在100多年的汉藏语研究历史过程中,先后出版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汉藏语研究概况、概要等,1909年出版了格里尔森(Grierson)编的《印度语言调查》共11卷,其中第3卷内容包括印度的一些藏缅语[6]。1929年沃尔芬登(Wolfenden)的《藏缅语形态学》[7];1972年白保罗(Paul K.Benedict)的《汉藏语纲要》[8];1974年谢飞(Robert Shafer)的《汉藏语导论》[9];2003年马提索夫(James A.Matisoff)的《原始藏缅语手册》[10]等等。国内1991年也出版了马学良主编的《汉藏语概论》[11]。这些研究著作大大促进了藏缅语乃至汉藏语的研究。

国外著名出版社,如剑桥、牛津、德古意特、布莱克威尔等出版社经常出版一些语言学手册或者百科全书。自上世纪末以来,劳特里奇(Routledge)出版集团出版了一套“劳特里奇语系丛书”,该丛书有6本跟中国境内语言有关,包括《汉藏语言》(2003,2017)《突厥语族语言》(1998)[12]《蒙古语族语言》(2003)[13]《亚洲与马达加斯加南岛语》(2005)[14]《台-加岱语言(侗台语)》(2008)[15]《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出版中)[16]。每本书对每个语族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的语音、词汇、形态句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写和分析。

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杜冠明(Graham Thurgood)和罗仁地(Randy J.LaPolla)主编的《汉藏语言》一书,2003出版第一版[17],2017年出版第二版[18],这本书主要由国外著名的汉语和藏缅语研究学者以及几位国内年轻学者撰稿而成,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时代汉藏语研究新的里程碑。无论第一版还是第二版售价都十分昂贵,所以国内学者读到这本书的机会较少。对该书第一版和第二版的主要内容进行比对,说明第一、二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总结《汉藏语言》这本书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和学术价值。

二、主要内容

两位主编杜冠明和罗仁地对《汉藏语言》一书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对汉藏语系进行宏观的描述,其次以汉语和藏缅语为维度,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语言进行具体描写和分析。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内容如下:

(一)第一版

《汉藏语言》第一版有41位学者参与编写,主编在编这本书时,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1)为读者提供比较宽广的概论性论文和一些未曾深入描写过的单个语言概况;(2)就汉藏语系整体而言,杜冠明的“汉藏语的分类:语言接触、演变与遗传之间互动关系”、罗仁地的“汉藏语形态句法概要”以及德利尔(Matthew Dryer)的“类型学与区域视角下的汉藏语语序”3篇论文分别讨论了汉藏语的谱系分类与语言接触,汉藏语的形态句法以及汉藏语的语序类型学问题。(3)就汉语而言,有罗杰瑞(Jerry Norman)的“汉语方言的语音”、余蔼芹(Anne Yue)的“汉语方言的句法”、汉瑟尔(Mark Hansell)的“汉字”。除了以上几篇概论性论文外,还有何大安的“汉语官话的特点”、徐云扬和徐烈炯的“上海话”、鲍威尔和马诗帆的(Bob Bauer and Stephen Matthews)的“广东话”以及赫尔福斯(Derek Herforth)的“周朝晚期的汉语”等汉语方言语音与语法特点,官话以及上海话、广东话的特点。藏缅语族语言包括9个语支(语群),32 种语言和方言。

(二)第二版

2017年出版的《汉藏语言》第二版有55位学者参与编写,此版全面更新了第一版内容的最新研究成果,概述性论文和汉语的章节与第一版相似外,同时,还增补了印度东北部、四川、云南的一些藏缅语,藏缅语达到44种语言和方言,删掉了第一版的第4章和第40章。

(三)两版异同

第一版727页+XXii;第二版1018页+XXX,第二版比第一版多近300页,内容也增加不少。

第一版(2003)

第一部分 概览

1.汉藏语的分类

2.汉藏语形态句法概览

3.类型学与区域视角下的汉藏语语序

第二部分 古汉语与汉语方言

4.周朝晚期汉语语法概要

5.汉语方言:语音

6.汉语方言:语法

7.官话方言特点

8.吴语(上海话)

9.粤语(广东话)

10.汉字

第三部分 藏缅语言及其方言

11.印度东北部藏缅语

第四部分 彝缅语

12.缅语

13.拉祜语

14.傈僳语

15.阿卡语

第五部分 博多语支

16.古藏语

17.藏语拉萨话

第六部分 TMGT语群

18.塔芒语(Tamang)

19.禅塔亚尔语(Chantyal)

20.纳普语(Nar-Phu)

第七部分 尼瓦尔语方言

21.多拉卡尼瓦尔语(Dolakhā Newar)

22.加德满都尼瓦尔(Nepāl Bhās ā Newar)

第八部分 印度东北部语言

23.噶若语(Garo)

24.景颇语

25.哈卡徕语(Hakha Lai)

26.梅特语(Meitei)

27.仓拉语(Tshangla)

28.塔尼语群(Tani languages)

第九部分 嘉戎语组

29.嘉戎语卓克基话

30.嘉戎语草登话

第十部分 基兰提语言(Kiranti)

31.基兰提语支:概览

32.哈优语(Hayu)

33.卡姆林语(Camling)

34.贝尔哈尔语(Belhare)

第十一部分 羌语支

35.羌语

36.普米语

37.西夏语

第十二部分 克伦语支

38.东克耶李克伦语(Eastern Kayah Li)

39.普沃克伦语(Pwo Karen)

第十三部分 其他语言

40.云南白语

41.独龙语

42.卡姆语(Kham)

43.列普查语(Lepcha)

第二版(2017)

第一部分 概览

1.汉藏语:发生学与区域分类

2.汉藏语形态句法概览

3.类型学与区域视角下的汉藏语语序

第二部分 汉语

4.汉语方言:语音

5.汉语方言:语法

6.官话方言特点

7.粤语(广东话)

8.吴语(上海话)

9.汉字

第三部分 藏缅语言

3.1.印度东北部藏缅语

10.印度东北部藏缅语

11.噶若语(Garo)

12.哈卡徕语(Hakha Lai)

13.孟森奥语(Mongsen Ao)

14.卡比语(Karbi)

15.塔尼语群(Tani languages)

16.梅特语(Meitei)

17.唐撒语(Tangsa)

3.2.博多语支

18.古藏语

19.藏语拉萨话

20.克托普语(Kurt?p)

21.仓拉语(Tshangla)

22.多拉卡尼瓦尔语(Dolakhā Newar)

23.加德满都尼瓦尔语(Nepāl Bhā?ā)

3.3 塔莽语支Tamangic

24.塔芒语(Tamang)

25.禅塔亚尔语(Chantyal)

26.马南格语(Manange)

27.纳普语(Nar-Phu)

3.4 绒语群

3.4.1 嘉戎语组

28.嘉戎语草登话

29.嘉戎语卓克基话

30.尔龚语(道孚语/霍尔语)

31.嘉戎语茶堡话

3.4.2 日旺-独龙-阿侬语

32.独龙语

3.4.3 基兰提(Kiranti)

33.基兰提语言

34.哈优语(Hayu)

35.贝尔哈尔语(Belhare)

36.卡姆林语(Camling)

37.佤目布勒莱语(Wambule Rai)

3.4.4 西喜马拉雅语支

38.桑拉金瑙里语(Sangla Kinnauri)

3.5 羌语支

39.羌语

40.普米语

41.西夏语

42.吕苏(尔苏)语

3.6.纳语支

43.纳西摩梭话

3.7 彝缅语

44.缅语

45.载瓦语

46.阿卡语

47.傈僳语

48.拉祜语

3.8 克伦语支

49.东克耶李克伦语(Eastern Kayah Li)

50.普沃克伦语(Pwo Karen)

3.9 其他语言

51.列普查语(Lepcha)

52.土家语

53.景颇语

从第一版与第二版的对比分析,第二版对第一版原有内容进行了更新,删掉第一版第4章"周朝晚期汉语语法概要"和第40章"云南白语",增加了孟森奥语、卡比语、唐撒语、克托普语、马南格语、佤目布勒莱语、桑拉金瑙里语等7种国外的藏缅语和尔龚语、嘉戎语茶堡话、吕苏语、纳西语摩梭话、载瓦语、土家语等6种国内藏缅语,极大地丰富了第二版的内容。

三、主要特点

该书第一版和第二版基本体例不太一样,每章内容详略稍有差异,但两版都具有层次性,便于查找一些特征,便于读者阅读。具体说来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结构基本统一

每个语种的描写框架基本上一致,包括引言,语音、形态、构词、句法,个别语言描写更细,还包括词类、名词短语、动词短语、长篇语料特点、语言接触与语言保持等。

(二)学术传承

主编考虑到学术传承性,作者跨度三四代人,最大的作者马提索夫先生有80高龄,有些作者像杜冠明、长野泰彦等有已经年过花甲,已荣退,但他们仍笔耕不辍,继续为汉藏语研究事业奉献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最小的可能30岁左右,他们是汉藏语研究后起之秀,为汉藏语研究事业持续奋斗。

(三)涵盖的语支、语种多

第一版涵盖汉语及其方言和藏缅语9个语支,共种35种语言和方言。第二版包括汉语及其方言和9 个藏缅语语支,除了汉语官话、上海话、广东话外,还有44种藏缅语言和方言,由此可以看出,汉藏语系内部语种丰富多样,分布地域很广,语言结构特征差异大。

(四)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全书以汉藏语系作为整体统领全书架构,然后根据下位多样性分类进行描写,体现了汉藏语系的整体性与下位分类的多样性相结合,做到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结语

全书收录了汉语官话、汉字、粤方言、吴方言以及40多种国内外藏缅语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状况,为国内学者了解国内外藏缅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窗口和十分珍贵的语料。作者们基本上都是对某种语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著名学者或者大有作为的少数青年学者。涵盖的语种多,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从该书还可以看出国外汉藏语研究队伍,有助于国内学者认识和了解国外汉藏语研究现状。该书对汉藏语的调查和描写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参考价值,对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以及语言类型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汉藏第一版藏语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点解读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汉藏姐妹一家亲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有关修订情况的解读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
《敦煌吐蕃汉藏对音字汇》读后
张执浩著作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