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与推广研究

2019-03-17尹国峰朱裔文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歌少数民族民族

尹国峰 朱裔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语言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地域文化虽然会不断变化、发展,但在一定时期是比较稳定的。由于我国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多样,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56个民族,少数民族民歌正是各个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下产生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民歌的土壤,充分利用与推广地域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民歌发展进步的关键。在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民歌的地域文化相较于传统时期有所改变,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与推广也应与时俱进,寻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时代的发展道路,避免被时代淘汰。

一、地域文化资源对少数民族民歌的影响

少数民族民歌产生于少数民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都是少数民族民歌形成并流传的根基。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资源与该民族的民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地理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的音乐与该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由于各个民族居住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这些造就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等的不同,这必然引起人们思维、性格、审美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能够充分地体现在各民族的民歌中。虽然我国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但早已形成的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风格并没有淡化。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因素对民歌的影响是最大的,往往决定着该区域民歌的风格。例如,蒙古族的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域辽阔,以草原为主,靠近东部海洋,气候温和湿润,草木旺盛,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内蒙古长调的盛行,民歌多字少腔长、曲调悠扬。而内蒙古短调多盛行于内蒙古高原南部,南部处于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区交界处,地形多以千沟万壑为主,因此流行短小精悍的短调,节奏短小、明快。又如,新疆地区,既有草原又有耕田,农作物种类繁多,牛羊成群,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喀什地区由于戈壁地形,与外界接触少,所以很乐意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音乐形式多热情洋溢、节奏活泼。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氧气稀薄,因此练就出人们超常的肺活量,该地区民歌多绵长悠扬、大气磅礴、清脆嘹亮。盆地地形的民歌欢快清爽、江南水乡的民歌温婉俊秀、高原地区的民歌高亢有力等等,都是在地理环境对于民歌音乐风格的影响下形成的。

(二)语言习惯

除了自然环境对少数民族民歌的影响外,每个民族的地方语言对于民歌的影响也是较大的。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各个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大,由于少数民族民歌最初以地方方言的形式表达、传唱,因此语言对少数民族民歌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各民族语言在音调、音色、节奏上的差异决定着民族民歌的地域差异,地域的语言不同,民歌的腔调、节奏、旋律也就不同。从民歌的旋律角度来看,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旋律音程幅度较大,跳跃性强。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旋律幅度较小,往往回旋曲折。从歌词内容角度来看,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多以叙事为主,南方的多以抒情为主。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音色多粗犷豪爽、浑厚有力、开阔悠长,比较自由洒脱;南方的多婉转细腻、旋律灵动。这些都是与北方语言高亢有力、字正腔圆,南方语言轻柔细腻、婉转悠扬的语言习惯息息相关的。对于少数民族民歌的了解,最直观的可以从了解该地区方言着手。

(三)文化背景

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必然包含该地区浓厚的文化背景,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与该地区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虽然文化背景对于一个民族民歌的感染不会像自然地理环境与语言习惯对其的影响那样明显、直观,但是其对民族民歌的渗透与感染是潜移默化、历久弥长的。比如,我国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屈辱历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都是我国各民族人民顽强拼搏、抗争的结果,56个民族都参与其中,这样的历史事实都是民族民歌的直接素材,许多少数民族民歌都包含大量抗战的内容,歌曲的风格坚强刚硬、视死如归、气吞山河。少数民族民歌是各民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不仅受到当地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与感染,更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人文景观、宗教信仰等都属于该民族的地域文化背景,少数民族民歌本身的产生以及发展演变,都是在该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化背景对少数民族民歌的影响是伴随始终的。

二、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资源利用现状

(一)少数民族民歌的生态基础逐渐薄弱

首先,少数民族民歌最初产生于少数民族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其发展演变也都是基于少数民族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意识,大多数是为了满足日常交往的自娱自乐或者祭祀礼仪、婚丧嫁娶等生活需求。但是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少数民族娱乐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人们在闲暇之余更愿意通过手机、电视等方式进行娱乐活动,少数民族民歌的需求必然受到冲击。

其次,少数民族民歌赖以存在的民族习俗逐渐简化。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逐渐打破了原来偏僻闭塞的状态,人们与外界的联系也日渐增多,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民族节日、民俗活动逐渐简化甚至取消,少数民族民歌传唱的载体也就不复存在,民族习俗的变迁导致对少数民族民歌的需求更加减弱。

最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更加便利,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更愿意走出去,到发达的大城市谋生,少数民族地区缺乏有活力的年轻人传唱民族民歌,这就使得民歌的发展进步受到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这直接导致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人数量减少,这也是少数民族民歌在新时代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传承遭到破坏

传承是少数民族民歌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少数民族民歌最基本的传承方式相对比较固定,蒙古族的仪式大会、藏族的锅庄以及其他各种集市、花儿会等,这些传统的传承仪式虽然只是少数民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中自发形成的,但这种固定的形式使得少数民族民歌能够流传、演变、提升,同时也促使少数民族产生更多丰富多彩的民歌。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已经改变,少数民族民歌赖以传承的形式也失去了支撑的条件。在田间地头传唱的劳动歌,由于劳动方式的改变而失去了传唱的场所;男女传情达意的情歌由于年轻人交往方式的改变,其功能也逐渐减弱;用于节日庆典的民歌也由于节日的简化而失去存在的场合。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有了新的方式,但是其日渐丧失原始的地域文化传承环境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资源推广受到冲击

少数民族民歌产生于群众的日常生活与需求,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基本特点与优势。但在当前的新时代,少数民族民歌不仅要充分地利用民族的地域文化资源,更应该将其推广出去,向更为广阔的范围传播,获得更广泛的受众。这就需要少数民族民歌通过更多的途径与方式推广开来,需要与其他的音乐形式与平台形式进行融合。在推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少数民族民歌内涵的精准定位,也缺乏对其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其的评价大多都停留在对表面的、宏观的感性认识。这些原因造成在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资源的推广过程中,民歌原生态的内容被改变,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也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下,推广的效果不能使少数民族民歌受到更多受众的喜爱,难以得到真实客观的评价,更加不利于少数民族民歌向更大的范围传播、推广。

三、新时代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资源推广路径

(一)开发少数民族民歌的大众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个市场主体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增加,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现象。同样,少数民族民歌想要在更大的范围得到推广,必须要符合市场化的大众需求,而不是局限于地域文化。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民歌缺乏经济价值,才导致愿意去学习、传承的人日益减少,鼓励少数民族民歌开发其市场大众需求并不是要摒弃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而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应始终保持民歌的传统精髓不变。需求是少数民族民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前提,少数民族民歌在过去主要是满足人们娱乐、祭祀、礼仪等的精神需求,而在当今的新时代,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都有所改变,少数民族民歌的原有需求逐渐弱化,而又不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少数民族民歌要在新时代能够发扬光大、焕发生机就必须要开发其能够满足市场的大众需求。新时代,少数民族民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的需求形式更加多元化,开发少数民族民歌新的需求必然任重而道远,要经历一定的阵痛期,但一定能够使得少数民族民歌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构建少数民族民歌的教育推广机制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主要依靠民族地区人们的世代相传,培养民歌的传承人和传播者是推广少数民族民歌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数量较大,完全可以将少数民族民歌纳入中小学甚至大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中,纳入民族文化教育中,聘用少数民族民歌传承人进行专业的教学指导。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此做法,但是普及率不高、覆盖面不广,往往仅仅设置了一些少数民族民歌的培训课程,应该将少数民族民歌教育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指导者与学生之间建立交流平台,改变传统单一的教授模式,使师生能够更加广泛地交流,扩大教育对少数民族民歌的推广范围。增加少数民族民歌专业的院校数量,吸纳更多的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民歌。此外,学校也应该面向社会举办一些少数民族民歌大赛,鼓励民间艺人以及民歌爱好者积极表现,给予其肯定与奖励,这将有利于推广少数民族民歌。

(三)多元化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交流、共享信息,新媒体传播媒介具有传递信息速度快、传播力量大的特征。少数民族民歌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地域文化资源的推广,可以建立少数民族民歌传承人、传播者、爱好者的媒体交流平台,加强沟通;还可以建立官方的网站、开放共享的网络数据库,调动广大网民的力量,积极收集、上传、下载少数民族民歌,便于民歌爱好者查询。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将民歌制作成微电影、纪录片的形式在电视、官方网站上发布,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手机客户端,将民歌设计成类似“猜歌名”的小游戏或者有奖竞答等形式,以更加多样、更加便利的方式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民族民歌,了解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

四、结语

少数民族民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是少数民族人们长期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应该重视其传承与保护。地域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民歌生长的土壤,但是在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环境发生了改变,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资源利用状况面临较大的困境,其推广情况更不容乐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资源对少数民族民歌的具体影响,掌握新时代少数民族民歌的地域文化资源利用现状,进而开发少数民族民歌的大众需求,构建少数民族民歌的教育推广机制,多元化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努力探索出推广少数民族民歌的可行性路径,创新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道路,使少数民族民歌在新时代依然能够生机勃勃、焕发光彩,让我国人民拥有更加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民歌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